流膠病又叫樹脂病,是桃樹主要病害,在枝干部位發生,以主干最為嚴重,引起樹勢衰弱,果實品質下降,嚴重時造成植株死亡。
1)發生規律。一般從4月中旬(日均溫達到15 ℃以上)開始發生,遇連續陰雨天氣、空氣相對濕度80%以上時可能大發生,老齡樹、連續大量結果的樹發病較重,透水性差、貧瘠土壤桃園易發病。
" "2)發生原因。流膠病分侵染性和非侵染性兩種。 "①真菌性流膠病,其病原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干、枝的感病組織中越冬,第2年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通過枝條皮孔或傷口侵入。5月至9月中下旬均能侵染危害枝條,4—6月是感染高峰,到10月份以后不再侵染。②非侵染性流膠病主要發生在蛀干害蟲造成的傷口、凍傷、樹干外皮裂口處,以及土壤板結、負載過重的桃園中。
" "3)癥狀表現。流膠部位多在主干的根頸部,開始發病時病部腫脹,流出淡黃色樹脂,尤其雨后及空氣濕度高的時候更為嚴重。隨時間推移,膠體顏色逐漸變成淡紅褐色、棕褐色。如果天氣干燥,膠狀物轉變成茶褐色、堅硬膠塊,粘附于枝干表皮。非侵染性流膠多發生在傷口處,果實上也常因蟲蛀而流出乳白色半透明膠狀物,有的拉成長絲狀。
" "4)防治方法。①非侵染性流膠病。增施有機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通透性。采果后或秋季畝施農家肥5 000 kg。清除枯枝、落葉,鏟除蟲源。冬夏季進行2次主干刷白。雨季注意排水,尤其夏季陰雨連綿后要加強排水。施肥要掌握前氮中磷后鉀,后期控制氮肥施入量。生長季要抹芽、摘心,盡量減少剪鋸口。加強病蟲害防治,特別是桑天牛、星天牛等蛀干害蟲。②侵染性流膠病。早春桃樹萌芽前將流膠部位病組織刮除,涂5波美度石硫合劑。生長期每隔10天噴1次3%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注意交替用藥。
(李美索 " 商 " 雄 " 713200陜西省禮泉縣植保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