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 受人工條件、農資價格、環境安全等諸多因素影響,蘋果園生產逐漸向簡便、環保、節本方向發展。本期,我們特別關注蘋果園省力化、輕簡化管理的途徑與方法,希望對您的果業生產有所啟迪和幫助。
" "下期,我們將繼續關注與果園生產經營相關的話題,歡迎大家提供選題,積極撰稿。
果樹省力化栽培起源于日本,也叫低成本栽培。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日本工業經濟的逐步發達,日本果樹生產者老齡化、婦女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因此,日本選擇了省力化栽培作為果樹生產的突破口,研究和推廣了矮化密植、果園生草、簡化修剪、自控灌溉、肥水一體化、病蟲害生物防治、機械化等一整套省力高效栽培技術,成功解決了勞動力成本過高的問題,實現了高產、優質、節本、增效的生產目的。
" "從世界格局來講,雖然果業生產情況不盡相同,走過的道路也各不一樣,但隨著世界范圍內果園勞動力成本的日益增高,進行省力化栽培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果業發展的共同趨勢。法國、意大利蘋果園雇工費用為每天1 500~2 000元(人民幣),其果園的省力化栽培程度更高,一個人可以管理幾百畝果園。他們主要采用矮砧寬行密植栽培技術及優質大苗建園技術,果園機械化、數字化程度非常高,有割草機、采果機,施肥、噴藥、澆水自動化系統,一些果園甚至還有修剪機械,最大程度地將果園用工降到最低。
" "中國的蘋果園畝投資為4 000元左右,其中勞動力投入占到50%,2008年前后果園雇工費用為每天40~60元,個別地方達到每天80元,近年來已經上升到每天100元左右。由于農村勞動力大量向城市轉移,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將越來越少。尢其是隨著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果園勞動力成本逐步升高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省力化栽培顯得越來越重要。
1 " 蘋果產業發展趨勢
" "我國傳統果業受日本影響很深,生產管理可以用“精雕細琢”來描述,如講究精修細剪,樹形高大復雜,主枝、側枝、副側枝層層分級,基角、腰角、梢角各有要求;講究提干、落頭、開心,講究果實套袋、摘葉、轉果,重視地上管理而輕視地下管理等。而現代蘋果產業對生產管理的要求則完全不同,一是要求生產技術省力化標準化,二是要求經營管理組織化規?;?。從長遠來看,蘋果樹栽培的高級技術階段是廣泛實現機械化和數字化,機械化耕作、施肥、修剪、打藥、采收、分級、包裝,肥水一體化等等。具體而言,蘋果產業發展主要趨勢如下。
1.1 " 蘋果園管理觀念由“省錢”向“省力”轉變 "過去我們栽培果樹的主要目的是謀生,果園管理以“省錢”為出發點,自己累點沒關系。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將果園作為事業而不是謀生手段時,管理果園的出發點就發生了變化,生產者關注的焦點不再是如何省錢,而是如何省力,特別規?;麍@更是如此。隨著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轉移,勞動力短缺和勞動成本升高成為必然,這也要求在果園管理當中,用更多的機械取代人工,最大限度地實現省力化栽培管理。過去我們是在靠力氣掙錢,現在要靠科技和資金掙錢。
1.2 " 蘋果園管理由分散向小規?;D變 " 我國果樹生產正在經歷由分散經營向小規?;洜I轉變。隨著人口的老齡化,一些人放棄了果業生產,而新建園的許多果農正向著規?;较虬l展,土地逐步集中在種植能手的手中,家庭農場誕生。這一過程雖然來得比較緩慢,卻是產業發展大勢。
1.3 " 蘋果園管理由注重地上管理向注重地下管理轉變 " 傳統果園管理中,我們往往注重樹上管理,這與對果樹的認識有關。我們最關心的是果實的大小、顏色、形狀,這是一種功利性的初級認識;繼而關注枝條,關注枝條的多少、枝條的空間分布、樹形;后來認識到葉片非常重要,關注葉片的顏色、大小、薄厚、落葉早晚。隨著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我們注意到根系才是果樹的根本,同時由于多年來對根系的忽視,果園管理由注重地上管理向注重地下管理轉變成了一種必然。根者,根本也,梢者,末梢也,傳統文化對這一塊早有深刻理解,而我們在實際生產當中往往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2 " 發展省力化栽培的必要性
2.1 " 節約勞動力,解決果園后續經營問題 " 近年來,由于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提高、果園比較效益下降、果農收益不穩、工作環境較差等原因,部分果農特別是青壯年果農放棄果園經營外出務工,導致部分果園無人經營或粗放管理,極大地抑制了果業的健康發展。只有發展省力化栽培,才能改善果園勞動環境,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益,從而留住更多的果園生產經營者,有效緩解后續無人經營問題。
2.2 " 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果園經營效益 " 果園投資中,勞動力投入占50%,疏花、疏果雇工費用80~100元/天,套袋、采收雇工費用100~120元/天,修剪雇工費用120~150元/天,果園勞動成本還在逐年升高。要提高果園效益,必須走省力化栽培道路。
2.3 " 促進機械化和數字化,發展現代果業 " 現代果業生產的重要標志是機械化與數字化,而省力化的高級階段就是廣泛實現機械化和數字化。歐美等發達國家果業生產依靠機械化與數字化,顯著降低了成本和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美國平均每人管理果園120畝,歐洲平均每人管理果園60畝,中國平均每人管理果園不足5畝,這與我國果業生產機械化數字化程度低有很大關系。
2.4 " 改善環境,實現生態環保 " 省力化栽培實行果園生草與病蟲害綜合防治,既有利于保護環境,又有利于勞動者和消費者的健康安全,符合現代果業生態環保的要求。
3 " 蘋果樹省力化栽培關鍵技術
3.1 " 選擇合適的砧穗組合,采用優質大苗建園 "我國蘋果產業發展正處于新老交替期,每年有上百萬畝老園更新和新園建立,應積極研究和倡導不同區域選用合適的砧穗組合,借鑒法國、意大利等國先進經驗,推廣優質大苗建園技術,即將大部分果樹整形工作交給專業苗圃來完成,同時充分利用合適的砧穗組合模式使果樹更容易成花結果,節省大量的整形、控冠、調勢、促花用工。
3.2 " 實施(矮砧)寬行密植技術 " 寬行密植技術是實現果業機械化的第一步,可以大幅度降低勞動強度,減少果園用工。
3.3 " 開發利用果園簡易機械和肥水一體化技術 " 在實施寬行栽培后,許多果園機械才可能得以應用。在具備了基礎條件后,果農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使用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簡易機械,進行機械化耕作、施肥、修剪、打藥、采收、分級、包裝等??山Y合自控節水灌溉(微噴、滴灌等)實施肥水一體化,大幅度解放勞動力,減少果園用工。
3.4 " 改革土壤管理制度 " 放棄清耕制,降雨量較大或有灌溉條件的地方實行果園生草,干旱區域可果園覆草,減少土壤耕翻和除草用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健壯樹勢,增強樹體抗逆性,降低果園用工量。
3.5 " 降低樹高,簡化樹形 " 我國許多果園樹形復雜、樹體高大(高達4~5 m),樹上作業大都需要架設梯子或爬上樹頭,勞動強度大,作業極為不便。傳統密植園通風條件差,仍采用疏散分層形,結構級次多,樹形復雜,整形周期長,用工量大。針對這些情況,有必要通過間伐、適度降低樹高、簡化樹形結構、減少級次等措施減少果園用工。
3.6 " 實施無袋栽培 " 歐美果園一般不套袋,日本過去套袋,近年來逐步發展為不套袋。而果實套袋是我們果園管理中用工量最大的環節,實施無袋栽培可以大幅度降低果園用工量。當然無袋栽培并不是簡單的不套袋,而是通過各種栽培技術措施,使不套袋的果實在農藥殘留、果面光潔度、果實著色等內外品質方面達到更高水平。
3.7 " 綜合防控病蟲草害 nbsp; 實施病蟲草害綜合治理,根據預測預報合理用藥,減少用藥次數,降低果園用工。
4 " 果樹省力化栽培的“千陽模式”
4.1 " “千陽模式”生產技術體系特點 " 在園地建設上,采用矮化自根砧大苗建園,實行寬行密植、立架集約化栽培;在生產管理上,采用果園生草、測土配方施肥、機械化作業等標準化栽培方式;在技術創新和推廣上,多渠道引進人才從事果業技術服務,依托西農試驗站和國內外專家,在生產基地組建“田間大學”,培育新型職業果農,按照“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示范帶動,實行苗木、農資、農機、技術、建園“五統一”標準化管理、規?;▓@;在服務體系創建上,進一步完善縣、鎮、村農技服務組織,組建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質量安全監測服務站,指導成立農機服務、病蟲害統防統治社會化服務組織,落實果業保險、金融信貸等支農惠農政策,保障果業發展;在產后服務環節上,建設蘋果物流園,引進意大利FCE氣調貯藏保鮮技術及生產設備,在園區啟動建設2萬t氣調庫及分揀能力6~10 t/小時的全自動分揀線。注冊“海升清谷田園”、“華圣蘋果”等商標,打造千陽矮砧蘋果品牌,開展品牌、銷售、物流三統一服務,帶動全縣蘋果產業對接國內外客戶,為消費者提供優質、高效、安全、放心果品。
4.2 " “千陽模式”的技術優勢 " 與傳統模式相比,千陽矮化自根砧密植蘋果栽培具有“四省一優一早”的特點——省水、省肥、省地、省力,品質優,結果早。通過水肥一體化、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比傳統模式省水60%、省肥70%;畝栽180~300株,栽后第2年畝產800 kg,第3年畝產2 500 kg,第4年5 000~6 000 kg,是傳統果園的3~4倍,可節省土地80%。
" "我國傳統蘋果栽培模式下,1個勞動力只能管理5畝果園,矮化密植寬行栽培利于機械化耕作,在歐盟1個勞動力可管理60~270畝果園;矮砧寬行果園通風透光好,果個大小均勻、易著色、品質好、商品率高;一般喬化砧、矮化中間砧蘋果樹定植3年后才開始結果,6~8年進入盛果期;矮化自根砧蘋果栽后當年開花,次年掛果,3~4年即可進入盛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