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的運動生涯
勞麗詩出生于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平常的打工者。因為忙于生計,父親只好讓在湛江市赤坎區業余體校學跳水的哥哥帶著妹妹。常在跳水池邊玩的勞麗詩,有一次被跳水訓練用的彈網吸引了。趁著彈網上沒人的時候,小麗詩悄悄地溜上了網。第一次在網上盡情蹦跳的她竟然沒有摔倒,體校的鐘權生教練一下子就發現了勞麗詩是個天生的跳水好苗子:膽子大,協調性好,身體柔軟程度高。在鐘教練的鼓動下,還在讀學前班的勞麗詩加入了赤坎業余體校正式學跳水。
枯燥單調的訓練開始后,最初的新鮮感消失了,瘦小的勞麗詩打起了“退堂鼓”。每天下午放學后,媽媽騎著車送她去訓練,練到七八點鐘才能回家,回家后還要完成當天的作業,十分辛苦。有一段時間,勞麗詩生病了,休息了一個多星期沒去訓練。病好后,小麗詩借口自己身體虛弱,就不肯去了。媽媽沒有責怪她,而是和她商量:“學跳水是你自己當初哭著喊著要去的,怎么沒有幾天,你就不去了呢?”勞麗詩說:“訓練太枯燥了,每天都是做一個動作。回到家也太晚了,作業我也做不完,太辛苦了。”媽媽就對她說:“你是比別的同學辛苦,但你卻能比別人學到更多的本領。”似懂非懂的小麗詩只好又去訓練了。
在隨后的幾年,勞麗詩完成了從市隊到省隊再到國家隊的大跳躍,在人才濟濟的中國跳水界嶄露頭角。
2002年,她幾乎奪得了國際泳聯比賽的所有跳臺冠軍。盛名之下的勞麗詩想:再過兩年就是奧運年了,自己就差一塊奧運金牌了,而她的家鄉人民也把湛江市奧運金牌“零”的突破寄托在她的身上。
然而,這時勞麗詩卻面臨跳水生涯的另一道“坎”。勞麗詩知道,她自己的優勢就是身體瘦小,動作難度系數高。現在自己的身體在悄悄發育,一些原來很容易做的動作,現在變得異常困難。2003年,勞麗詩的狀態下滑,在一系列的世界大賽中相繼失手。臨近奧運會,勞麗詩狀態依舊時好時壞。這時領隊和教練都跟她說,這是一個正常現象,到這個歲數的女孩子都必須經過這個過程,你必須要加強力量訓練,并嚴格控制體重。聽話的勞麗詩為了控制體重,一改以前特別愛吃的習慣,每天只吃一頓飯。
天道酬勤。2004年8月16日,在雅典,勞麗詩和隊友李婷像東方的飛天,完成了“完美的一跳”,獲得了10米雙人跳臺金牌。700萬湛江人民沸騰了,她的家鄉人民親切地稱她為“湛江女兒”,并在金沙灣修建以勞麗詩為原型的奧運女神雕塑,來表彰她為家鄉做出的貢獻。
沖破藩籬的自我救贖
雅典奧運奪冠后,飽受傷病困擾的勞麗詩選擇了退役,成了廣東團省委的一員公務員。褪去奧運冠軍光環的她,每天早上第一個到達辦公室,常常晚上加班到深夜,寫各種新聞稿和講話稿。“我就是想證明自己,除了跳水,別的也能做好。”
然而,生性直來直往的她,在堅持兩年后,還是感到了極度不適應。早先做運動員時,勞麗詩就注冊了一個微博,因為平時訓練比賽緊張,也沒有時間打理,上面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好友。她漸漸發現,昔日的這些好友竟都有了自己的事業。隊友胡佳在退役后開了一家環保公司,上傳的照片常常有身家不菲的企業老總。冬奧冠軍王濛與安踏集團高調合作,在東北投入千萬元巨資開設了四季滑冰場。自己的偶像郝海東更是做到了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勞麗詩坐不住了,那些體制外的繁華風景,對她來說,并不是遙不可及的。她意識到,必須要改變些什么。
可是,她的想法剛向家人提出,就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她的單位負責人也告誡她要三思而后行,并說組織上已經在考慮讓她擔負更重的責任,并且要勞麗詩以鄧亞萍為榜樣,在行政領域為家鄉人民做更多的事情。
一天早上,習慣看早間新聞的勞麗詩,在電視上看見了她的好友、體操運動員張尚武在街頭賣藝的報道。那張在街頭雙手倒立的照片深深刺痛了勞麗詩的心,她想起了那些運動員退役后,因為沒有生活技能,生活都難以為繼的境況。前一秒還在動搖的她更像是完成了一種從精神到行動的自我救贖:辭職、下海、做自己的事業。做完決定的勞麗詩并不感到輕松,她仿佛能聽到自己內心洶涌的濤聲。有一次,面對記者,平靜后的勞麗詩詩意地說:“每個人的內心都隱藏著一條洶涌的河流,有的人只愿在河岸邊觀看固定的風景,而我則更愿意在流動的水上舞蹈。”
商海一躍的華麗轉身
下海伊始,勞麗詩是想開一家服裝店或是甜品店。但經過一個多月的考察后,她發現,要做稍上規模的實體店,租房、裝修、加盟費、首批進貨,沒有200萬拿不下來。這時候一位好朋友提醒她,如果沒有更好的辦法,不如先在網上開個淘寶店練練手,投入小,如果做不成功,經濟壓力也能承受。
說來也巧,勞麗詩平時有佩戴小葉紫檀飾品的習慣,在一次公益活動中,結識了一位來自福建的木雕商人。通過進一步交流,她發現這種木雕飾品單品價格不菲,這或許就是她苦苦尋覓的商機。
在給自己的店鋪起名字時,她發現勞麗斯三個字早已被精明的商家注冊了。微博上的粉絲們熱心地幫她起了許多名字“麗麗在木”、“詩情木藝”、“詩人定制”、“勞詩萊飾”,經過篩選比較,她把店鋪名字定為“勞麗詩雕寶”。
小店開張了,那位福建商人只負責供貨,勞麗詩則擔起了從進貨驗收到找模特拍攝展示,再從打包快遞到后期客服的全部流程。其間的編程溝通、模版購買、風格確定,都是她一手包辦。“開業那幾天有很多朋友到店里捧場,有時候需要忙到深夜。”創業是艱辛的,但勞麗詩覺得自己的生活充實而快樂。
但困難也隨之而來。淘寶上許多注冊勞麗詩的商家也在做同樣的產品,價格也要低得多,這些商家一時讓買家真假難辨。勞麗詩的店開張遲,信譽等級低,開業促銷后的流量迅速下滑,每天的下單量基本不會超過10個,這讓勞麗詩一度陷入焦慮。
“店鋪流量下滑我就向同行取經,是價格偏高,還是品種不夠豐富?”在與很多顧客交流后,她決定調整產品種類,從原來單一的比較素的木雕飾品,向更加年輕化與時尚化的方向發展。“顧客如果自己有想法,我們還可以做私人訂制。”改變策略后的勞麗詩雕寶人氣大增,每天的下單量最多時能達到上千個,勞麗詩增加了5個客服,還是感到人手不夠用。
不可復制的成功之路
勞麗詩成功了,從丑小鴨到奧運會冠軍,從廣東省團委的一名公務員到普通的淘寶店主,從平凡的創業者再到阿里巴巴上市的敲鐘人。她的每一次角色變換,都似乎是一部充滿玄機的勵志傳奇。
在廣東團省委工作的一段時間,她常隨領導去學校檢查工作,在不少興趣小組,她看到許多剛上小學的孩子,竟參加了五六個興趣班。有一次,她看到一個畫畫的孩子趴在桌子上睡著了,臉上還掛著淚珠。這時一個家長猛地把她拽起來,大聲地責罵著。勞麗詩突然想到自己小時候的那段經歷,頓時覺得喘不過氣來。“孩子應是天生快樂的,不能讓他們從小就背負著太多成年人的規化。我從小跳水的那段經歷我不想再說什么了,別人只看到我身上的光環,他們永遠不會知道我內心的掙扎。我很幸運我能走到今天,但我的成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不可復制的。”
有很多人說她是阿里巴巴的關系戶,其實從她的身上,完全可以看到阿里巴巴的身影。而關于敲鐘,馬云解釋了為什么選擇她的原因。馬云說,毫無疑問,我選擇勞麗詩做敲鐘人,是看中了她的奧運冠軍身份和名人效應。勞麗詩作為奧運會冠軍,退役后,有一份令人羨慕、上升空間很大的“鐵飯碗”。而她放棄“鐵飯碗”,轉行開網店的勇氣與魄力,與阿里巴巴“奇跡來自于創新”的理念不謀而合。正因如此,我選擇她做為敲鐘人帶來的“正能量”和宣傳效應是其他人無法比擬的。其次,我奮斗了這么多年,不是為了讓我自己站在那里,而是為了讓所有成功的追夢人站在臺上。阿里巴巴創業的終極目標就是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很難得,一個體制下成長起來的奧運冠軍,沒有在冠軍的光環里迷失自己。我了解到,她創業之初不是很順利,也經歷了門庭冷落、產品賣不出去的痛苦過程。但她沒有動搖,最終在數以百萬計的淘寶店主中脫穎而出。可以說勞麗詩代表了阿里巴巴的夢想,從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千千萬萬個淘寶賣家辛勤勞作的身影。
當有記者問勞麗詩,從一名奧運冠軍到一名淘寶店主,再到紐約證券所的敲鐘人,你怎么去適應這些角色?勞麗詩回答說:“我不愿成為過去榮譽光環下的傀儡,而是希望真真切切地把握自己的命運。人的夢想不只一個,有些夢想一直以來就是用來寵愛的。”
原載《華夏女工》 原刊編輯:張琳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