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喝含糖飲料有助于女性抑制大腦中的應激激素皮質醇和應激反應,進而幫助減輕壓力。
這項研究對19名18~40歲的女性參試者展開了含糖飲料和阿斯巴甜(人工甜味劑)對緩解壓力的影響研究。其中8名參試女性喝加入阿斯巴甜的甜飲料,其余11人喝含糖飲料,研究持續12天。參試女性早餐、午餐和晚餐都喝這些甜飲料,但同時不得飲用其他甜飲料。之后,參試女性接受大腦核磁共振成像掃描,并完成數學測試,以測試大腦壓力反應水平。
研究人員提取了參試女性的唾液樣本,結果發現,與喝人工甜味劑飲料的參試女性相比,喝含糖飲料的女性在數學測試中應激反應明顯減弱。
這項新研究首次證明,飲用含糖(而非阿斯巴甜)飲料可能有助于緩解壓力。令人擔憂的是心理或情緒壓力可能誘發習慣性過量攝入含糖飲料或甜食,從而對健康造成的不利影響,其中包括肥胖癥。
武漢醫生發明隨身電子病歷
武漢市普仁醫院骨科醫生最近都拿著iPad給病人講解病情,醫患雙方都覺得輕松;3D圖像不僅直觀還能放大,復雜的病情也能一目了然。研發這款軟件的就是該科的醫生劉融,他為此耗時3年。
對于醫生來說,3D動畫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病情,比如前踝骨折,十分隱秘,很多時候光靠看片子,連醫生也看不出斷裂處。此外,該軟件還有其他功能,包括調閱醫療行業的文獻資料;與手術室監控連接實況直播手術;與醫院網站連接,調閱病人化驗單等。也就是說,待這款App正式運行時,它相當于一個隨身的電子病歷,可以收錄各種影像報告、化驗數據,供醫生、病人隨時查閱,非常方便。
握力揭示健康
想知道自己是否有患心臟病或者中風的危險,一種簡單方法就管用,查看一下握力。加拿大研究人員在知名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發表最新研究報告,揭示握力與健康的關系。
在為期4年的實驗中,他們調查十幾個國家近14萬名患者,年齡從35歲至70歲,發現握力每減弱5公斤,患者死亡的幾率就上升16%;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增加7%;中風的危險升高9%。
實驗同時考慮了多方面導致疾病的可能因素,包括年齡、吸煙、飲酒。
不過,這種方法并非萬能,研究人員沒有發現握力大小與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摔傷或骨折之間有關聯。
研究人員稱人在夏天更健康
你是不是一到夏天就覺得神采奕奕總想出門度假,而冬天就無精打采只愿“宅”在家里?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在《自然·通訊》雜志上發表文章說,人在夏天的確更健康。
他們研究了1.6萬人的DNA后發現,人體內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基因在夏天更活躍,這些基因中有不少與免疫系統有關。臨床數據也顯示,每當嚴寒季節到來,會有更多人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硬化癥以及精神分裂癥等,心臟病的致死率也更高。當前尚不清楚為何會存在這種現象。
研究人員猜測,可能與光照時長和強度有關。參與研究的約翰·托德教授說,這一發現或許能為醫生提供靈感,讓他們根據季節為病人量身制訂更好的治療方案。
另外,冬天去陽光燦爛的熱帶海島度假也能促進健康。若是沒錢沒閑,那就吃好點兒、穿暖點兒、多運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