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四有”源自內經
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在《維多利亞宣言》中提出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經過20多年的推廣和宣傳,這一說法已廣為人知。對照西方的四大基石,我總結出了中華保健四大基石,簡單來說,就是“養生四有”:心胸有量、動靜有度、飲食有節、起居有常。
《黃帝內經》提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精神養生方法,還說“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飲食有節,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可見起居有常是強身延年的重要途徑。

四大基石 中西不同
西方健康四大基石的提出還不到20年,而中華保健四大基石的內涵已有2000年的歷史。比較中華保健四大基石和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養生四有”把心胸有量放在第一位。
同樣是身體健康,快樂的人總是比別人顯得更陽光、更幸?!,F代社會中,生活壓力大,身體的健康有時候比較容易實現,但心理的陽光舒暢卻很難達到。因此,我想著重強調心理健康的作用,所以把心胸有量放在第一位。
與西方的健康四大基石強調適量運動不同的是,“養生四有”還提倡“動靜有度”,講究養生保健應有逸有勞,不僅要強調動起來,而且要注意靜下來,動靜結合,也是維護健康的重要訣竅。西方的健康四大基石的“戒煙限酒”可以融合到“飲食有節”之中。而西方的健康四大基石,恰恰缺少了“起居有常”這個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很有規律的重要保健方法。
四大基石 貴在落實
中醫講究因人制宜、辨證施治,養生的具體方法放到每個人身上可能千人千樣,很難效仿,但“養生四有”如果老百姓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具體實施,那么,健康長壽、快樂也就跟著來了。
追古溯今,諸多名醫在養生保健方面總結了不少原則,但我覺得用“養生四有”來總結,很貼切,很精簡,好記、好用,對康壽快樂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