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畫家梵高與畢加索,這二位的大名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他們生前的境遇卻有著天壤之別。
屢次更換工作的梵高最終投身于繪畫。在他與高更合作失敗后,飽受精神疾病的困擾,親手割下了自己的耳朵。這也許是他一生中最著名的片段。梵高是在弟弟提奧的理解與支持下進行藝術創作的,但在他多達2000幅的畫作中,能在生前賣出去的卻僅有一幅。
與梵高相比,畢加索則要幸運得多。他的成功不僅與其卓越的繪畫才能有關,更與他的人生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7歲的畢加索在身為美術教師的父親的引領下步入了藝術殿堂,并展現出了驚人的藝術天賦。后來,手把手教他畫畫的父親說“我已經不能再教兒子畫畫了”。這充分表現出畢加索非凡的繪畫才能。
更令人驚奇的是以91歲高齡辭世的畢加索為后世留下了超過7萬幅畫作。此外,他還擁有多所豪宅和巨額現金。他的遺產總值約為395億元人民幣。在美術史上,生前就能擁有如此多財產的畫家,從古至今,僅此一人。
這兩位大畫家的命運為什么相差這么大呢?
本書通過畢加索和梵高生前境遇的差別引出人們對金錢持正確態度的重要性,強調了正確的金錢觀念對生活、社會的影響。
作者山口揚平認為,在全球化與信息化的影響下,“金融”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伴隨著金融的變化,人們對于飲食花費、人與人的相處模式,甚至是生活方式等概念的認識產生了分歧,而這些分歧正是應該引起人們的重新審視與思考之處。
他認為與其努力賺錢,不如去創造價值,用價值換取財富。當我們實現價值共享,并快樂地創造價值時,我們將迎來一個沒有金錢的信用主義社會。在那樣一個以誠信為本,人人都去創造價值的世界里,我們會活得更加幸福、更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