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高密矮化栽培是當今世界蘋果產業發展趨勢。陜西蘋果產區利用M26中間砧進行短枝紅富士雙矮密植栽培取得巨大成功,既有平均畝產達到5 000 kg的示范園,也有半干旱區畝產穩定在3 000 kg以上的樣板園,總之近幾年雙矮栽培模式深受果農喜愛,規模擴張很快,發展勢頭強勁。筆者對陜西鳳翔、銅川耀州、乾縣等地的蘋果雙矮密植栽培經驗進行了歸納總結,供廣大果農借鑒。
1 " 苗木選擇
1.1 " 基砧 " 適宜選擇中間砧雙矮苗建園的基砧苗,首選新疆野蘋果。原因:一是新疆野蘋果主根明顯,建園后樹體干性強,易整形;二是新疆野蘋果人工栽培參與少,感病毒株率低,苗木生長旺盛。其次可以選擇近年國外引進的授粉海棠紅豐(音譯),優點是苗期病害少,后代相對一致,且無病毒。
" "忌選平邑甜茶或東北山定子,因其不抗鹽堿,在黃土母質或偏堿的沙質土中成活率差(嫁接部位干腐),長勢弱。
1.2 " 矮化砧 " 在栽培面積較小、不便設立支柱、無水源保證、非紅富士短枝品種建園時,首選M7,適宜株距1.5 m、行距4 m,根系發達、抗倒伏。據在陜西銅川市耀州區咸豐路肖家村調查,M7雙矮園腐爛病感染率比M26雙矮園低50%。
" "立地條件較好、可設立支柱、肥水充足、面積不大、管理水平較高的園,首選M26,適宜株距1.2~1.5 m、行距3.5 m,果個大,果點小,果面細膩鮮亮,外觀符合中國市場需求。
" "栽培面積較大、土質肥沃、有水肥一體化設施,特別是想實行機械化修剪的,建園時首選T337,適宜株距0.8~1.2 m、行距3.5~4 m,早果豐產,脫袋后上色快,但果實硬度有下降趨勢,日灼果多,果面較粗。
1.3 " 主栽品種 " 生產上常用的有禮泉短富、惠民短富、宮崎短富。這3個品種的共同點是:均為晩熟、著色I系、短枝型品種,物候期相同;結果前樹勢強健,生長較旺盛,擴冠快、成形早;結果后樹勢明顯緩和,短叢枝多,性狀趨于穩定,極易成花。早果、豐產,大果型,單果質量220~300 g的果占80%以上,上色快,成熟后著色率可達90%以上。
" "這3個品種的不同點是:禮泉短富果實短圓錐形,果形指數0.864(盛果期),果皮中厚,上色較快,時間越長果面越鮮紅亮麗。穩產(連續7年產量平均變幅為±16.7%),平均每個果臺抽生0.86個果臺副梢,平均長5 cm,連續結果能力強(4~6年)。
" "惠民短枝果實圓形或扁圓形,果形指數 " 0.875,較禮富高樁,果形端正,果皮厚,味稍淡,去袋后上色較禮泉短富快,全面著濃紅色;須 適時采收,晚采果面色澤變暗。易抽生1~2 個10 cm以上的果臺副梢,其雖有連續結果能力,但副梢延長后小果增多。
" "宮崎短富果實長圓形,果形指數0.9,果實端正高樁;初著色期為條紋紅,成熟后為片紅;果皮稍厚,亮度為所有短枝富士中最好的。進入盛果期后,樹體生長很快變弱,1年生枝平均節間長1.57 cm,易形成串花枝,平均抽生0.68個果臺副梢,果臺副梢平均長度2.9 cm。若肥水跟不上,大小年明顯。
1.4 " 授粉品種 " 首選新紅星,因其樹勢中庸,樹姿直立,樹冠緊湊,短枝性狀穩定,若以MM106、M7為中間砧或自根砧,嫁接親合性更好,樹體大小與主栽品種相當,畝產量可維持在 " "2 000 kg。同時,果皮厚韌,葉果染病率低,易管理。也可選擇嘎拉作授粉樹,不足之處是嘎拉系品種與M26親合力稍差,園地風口處的樹易在嫁接部位折斷,若在富士苗上高接,還有讓嘎拉果形美觀的優點。
1.5 " 苗木標準 " 中間砧苗3年生以上,中間砧長度25~28 cm,品種至少有一個完整的生長期,成熟度好,相對于中間砧傾斜度小于10°。品種粗度1 cm以上,高度120 cm以上。無分枝苗整形帶內必須有15個以上飽滿芽,有分枝苗要求整形帶內有30 cm長的健壯分枝3個以上,實生砧主根長25 cm以上,側根3條以上,須根發達。樹皮新鮮,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
" "自根砧苗2年生以上,基砧長度28~ " " "30 cm,嫁接口愈合徹底,品種段至少有一個完整的生長期,成熟度好,相對于矮砧傾斜度小于10°。品種粗度1.2 cm以上,高度150 cm以上。無分枝苗整形帶內必須有20個以上飽滿芽,有分枝苗要求整形帶內有30 cm長的健壯分枝5個以上,15 cm以上長度的須根10條以上。樹皮新鮮,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
2 " 建園栽植
2.1 " 栽植深度與密度 " 以“禮泉短富/M26/新疆野蘋果”砧穗組合為例,有水源保障的中上肥力地塊,矮化砧露出地面10 cm左右,株行距1~ 1.2 m×3~3.5 m;以旱作技術為主的薄地,砧木露出地面5~8 cm,株行距1.5 m×4 m。
2.2 " 定植坑 " 結合園地沃土工程,在栽植建園前至少1個月,以“一次施飽有機肥,躉施磷肥”為原則,用挖掘機按通行準備定植坑時,把改土所需有機肥和移動性差的磷肥均勻鋪在行內(80~90 cm寬),用量為每畝有機肥(可含部分粉碎秸稈)8~10 m3、磷肥2 t(普通過磷酸鈣)。作業時采用倒堆挪位的辦法,按100 cm寬、 " 80 cm深的定植溝標準,將肥料與坑土混合,并適當鎮壓,隨后大水滲坑沉實。栽后再配以滴灌設施,使其他可溶性氮、鉀隨水補充,及時滿足果樹營養需求,并從根本上降低施肥勞動強度。
" "若選用挖坑機,深度多為50~60 cm,且表土與深層土難以區分,回填時一定要在坑深35~60 cm處,按腐熟有機肥1份、土壤3份拌勻施入。回填完畢后大水滲坑。如果栽植區域水源不足,除定植穴可縮小到深80 cm、寬50 cm外,還需現挖現栽。
2.3 " 栽植方法與時間 " 先拉好定植線,確定定植點。授粉樹在同一行內插花栽植,每8~10株主栽品種配1株授粉樹。將苗放入定植穴內,舒展根系,扶正苗干,使苗木縱橫成行,邊填土邊提苗,并踏實(簡稱一埋二提三踏實),栽植時將品種與中間砧接合點處對準風向。
" "春栽和冬栽均可。春季栽植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栽植過早,樹液尚未開始流動,苗木容易失水風干。秋冬栽植要進行越冬保護,將苗木順行壓倒,基部墩土防劈裂,全部用土覆蓋,來年連續1周平均氣溫達到10 ℃以上時,選擇晴天午間,先鏟除壓埋土堆,再沿壓埋方向輕輕扶起扶正,刨出多余回填土至需要部位,再踩實固基。兩個時間成活率均較高,若不考慮冬季苗木安全問題,冬栽苗6月底的生長量與春栽苗7月底的生長量相當,至少差1個月。
2.4 " 早春定干 " 對于無分枝大苗,充分利用短枝品種成枝力弱但剪口下易冒條的特點短截,高度80~100 cm。對于有分枝大苗,栽后應剔除1/3較大分枝,余下的拉至100°,再在中央干延長頭秋梢飽滿芽處輕短截。
3 " 日常管理
3.1 " 病蟲防治 " 栽植前解除嫁接口塑膜,未徹底愈合的,緊靠品種剪掉干死部分,用藥劑處理剪口,預防腐爛病。苗木成活后,及時樹上噴藥防治金龜子等食葉害蟲,提高苗木當年生長量。生長季及時防治卷葉蟲、盲椿象、紅蜘蛛、大青葉蟬等,確保中心干正常生長。
3.2 " 強壯主干 " 中干強壯是紡錘樹形的基本要求。定干后抹除剪口下第2芽,促生的第3、4芽等當年生枝,雖不在保留范圍,但也應在長至20 cm左右時輕摘心,長至30~50 cm時拉枝開角至110°,待來年再剪除,目的是促其增粗,積累營養。
3.3 " 拉枝整形 " 雙矮園拉枝角度以90°~110°為宜,除保持中心領導干優勢外,關鍵是能按時成花,達到以果控冠的效果。拉枝不分時段,以選留主枝枝條長度為準,只要長度達到1/2株距再加10~20 cm即可拉枝。同時要做好結果枝組的培養與更新,及時剪除粗大(枝干粗度比大于1 ∶ 5)主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