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翠香獼猴桃果實易感黑斑病成為非常突出的生產問題。從2013年開始該病連年持續發生,調查顯示陜西周至產區翠香獼猴桃平均病園率85.8%,平均病果率15.6%,嚴重園病果率達到48.5%以上。針對此病,筆者進行了3年的調查監測,初步認為該病的起因以生理性病害為主、侵染性病菌危害為輔,防控該病應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
1 " 危害癥狀
" "病菌主要危害果實,其次危害葉片和枝梢。果實發病最初表現為果面色澤暗淡,部分出現小斑點,逐漸擴大至直徑2~3 mm的病斑,嚴重時病斑聚合連片呈瘡痂狀,最后如皮革般堅韌。典型癥狀是果實喙尖出現大小不同的黑斑,病斑凸起呈皰疹狀;多在下半部,逐漸發展最后連為一體,成一革質化大黑斑,表面粗糙,瘡痂狀。
" "不同區域果園發病輕重不同,果園部分植株發病重,單株部分果實感病發病重,主要在內膛和中下部;病斑僅危害至表皮,未及果肉;后期病斑往往開裂,但裂口淺而小,一般不會引起果實腐爛。嚴重受害的果實易變軟腐爛;采收后感病的果實不耐貯藏,從發病部位開始變軟,慢慢腐爛。果實風味變差,品質下降。
2 " 形成原因
2.1 " 果園架面陰蔽,通風透光不良 " 從調查情況看,果實發病多在植株內膛和中下部,架面通風透光良好的園果實發病輕。海拔高、地勢高的園發病輕,如周至西南塬區的竹峪、翠峰、廣濟一代,但地勢較低的馬召、樓觀、辛家寨等區域發病較重。
2.2 " 偏施氮肥,不重視平衡配方施肥 " 從調查情況看,發病園多是氮肥施用過量,鉀肥、磷肥施用不足,特別是不注重有機肥的施入;還有只注重大量元素肥的施用,不注重中微量元素肥的配合施用。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科學配方施肥,大、中、微量元素肥合理搭配的園發病輕,甚至沒有。
" "果農施用化肥多為氮磷鉀復合肥,很少甚至沒有施用中微量元素肥。另外,施用質量差、含氯(特別是中氯、高氯)肥料連續兩年以上的翠香獼猴桃園,果實黑斑病發病相對較重。
2.3 " 與品種特性有關 " 從近3年的調查看,翠香獼猴桃果實黑斑病發展趨于嚴重,而同屬美味系列的秦美、海沃德、啞特和徐香等發病很輕甚至沒有,中華系列的紅陽、華優等也發病很輕甚至沒有。
" "在果園施肥灌水、病蟲防治沒有太大差異的情況下,為什么唯獨翠香獼猴桃果實黑斑病發生偏重?翠香獼猴桃果實皮層較薄,尤其在幼果生長階段對外界環境因素如高溫、早晚溫差及藥物等刺激比較敏感,容易引發黑斑病。
2.4 " 果實生長階段持續高溫 " 2014年從7月下旬至9月初,持續40多天高溫干旱,翠香獼猴桃果實黑斑病發生較重。2015年從7月中旬至8月初,持續15天高溫干旱,翠香獼猴桃果實黑斑病和葉片干枯相對2014年發生早而重。筆者認為,這和果實生長階段的高溫關系密切。
2.5 " 用藥防治效果不理想 " 從生產實踐看,6月上旬就開始發病,幼果表現癥狀。按細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設置不同藥劑、不同時間防治對比試驗,防治效果都不太理想,還需進一步進行藥劑篩選和防效試驗工作。我們推斷該病是生理性原因造成的,但不排除有侵染性病菌危害的因素。
" "該病的感病部位主要在果實喙尖和下半部,筆者分析有可能是5月中下旬幼果期蘸藥濃度過大、蘸用不合格藥劑或浸藥時添加其他藥劑和營養液造成的。也可能是幼果期噴藥不合理造成的,如使用乳油和復配制劑,其滲透性過強,幼果皮層敏感,易產生藥害形成黑斑;使用三唑類農藥尤其是戊唑醇、丙環唑、氟環唑等幼果期須慎用的藥劑,在高溫等不良氣候條件下安全性有所下降,影響幼果生長和膨大,對幼果細胞分裂有一定抑制作用,且果實皮孔易形成黑點黑斑;含硫制劑,及因細度不夠、溶解不充分、懸浮度差而產生沉淀的藥劑,會粘著果面,發生藥害,形成果銹,感官上認為是黑斑。還有可能是6月份幼果套袋前,噴施農藥防治病蟲時加入了腐殖酸等濃度過大的葉面肥,肥料未完全吸收就套袋,在特定的果袋內環境條件下造成黑斑發生。
" "大量調查結果表明,以上情況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
2.6 " 與栽培管理標準化程度有關 " 連續3年跟蹤調查周至縣農科試驗站翠香獼猴桃示范園,黑斑病發生很輕甚至沒有。該園中的翠香是1998年秦嶺野生資源普查中發現,2002年建園選育并馴化栽培,2008年品種正式審定,按標準示范園推廣,已有13年樹齡。現在發展的翠香獼猴桃園,基本都是從此園引進接穗,但嫁接砧木、栽植方式和管理措施不盡相同。因此,筆者認為翠香獼猴桃果實黑斑病的發生與砧穗親合力、栽培管理標準化程度關系密切。
3 " 病原分析
" "2014年有專家提出,從翠香黑斑病果中分離出的致病病原為枝孢霉菌類腐生真菌;2015年8月,陜西周至植保站將病果采樣送至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保學院檢測,從病果中分離出的感病病菌主要為細菌性病菌,還有鐮刀、鏈 格等真菌,但都未接種試驗,還需進一步調查 研究。
" "查閱《果樹病蟲害診斷與防治彩色圖譜》(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邱強主編)和《獼猴桃病蟲害防治》(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王汝賢、仵均祥、張管曲編著,1997年11月)等資料,該病類似獼猴桃瘡痂病(又稱果實斑點病、果實殼針孢病),病原菌是半知菌亞門殼針孢菌,資料僅介紹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隨病殘體遺落土中越冬或越夏,并以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經雨水濺射傳播蔓延,高溫多雨或高濕利于病害發生;多在獼猴桃果實生長中后期發生。但對此病菌第2年何時侵染、侵染途徑、有無再侵染等尚不清楚。
" "綜合生產實踐、調查監測結果和防治試驗情況,筆者推斷該病主要是生理性原因造成的,侵染性病菌危害是輔助因素。
4 " 防控措施
" "通過以上原因分析和近年來防治經驗,對翠香獼猴桃果實黑斑病的形成原因和防控措施,還需進一步研究。但筆者認為,所有病害的防控均須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針對該病,建議按照標準化栽培管理準則開展生產管理,推廣運用獼猴桃病蟲害綠色防控“五大”集成技術——“病蟲基數控制、部分害蟲誘殺、植物免疫誘導、安全藥劑防治、高效藥械應用”。
4.1 " 加強果園管理為基礎,增強樹勢 " 改良深翻土壤,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保持土壤的保水保肥、疏松透氣、生態循環能力;結合清園殺蟲滅菌,降低病蟲發生基數;利用冬夏季修剪形成陽光架面,保持果園通風透光,給植株生長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提高植株自身抗逆性,這是防控病害的基礎,也是前提。
4.2 " 科學平衡配方施肥,合理灌溉 " 周至產區獼猴桃果園土壤總體表現“氮過剩、磷夠用、鉀不足,有機質含量偏低,中微量元素缺乏”。生產中還需要大力開展科學平衡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控制氮肥用量,氮、磷、鉀合理配比,重視生物菌肥,補充中微量元素肥,根據翠香不同生育階段,及時足量施肥。
" " 目前,獼猴桃園施肥深度不夠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特別是采果后的秋季施肥,本應施入30 cm以下土壤中,但由于使用機械旋耕機和人工手拉犁,施肥深度往往只有10~20 cm。生長季節追肥多數采用地表撒施、隨水沖施法施入,肥料利用率低,造成根系上浮,土壤保水保肥、耐旱耐澇能力差。長時間施肥過淺、有機肥投入不足、重施化肥,導致土壤板結、鹽堿,土壤生態自我調節功能退化,修復能力降低,植株生長的根系環境惡化,吸收輸送能力減弱,遇 高溫天氣,葉片干枯脫落現象普遍。另外,含 " 氯肥料的連年使用造成土壤氯離子聚集,根系“中毒”。
" "獼猴桃園土壤濕度的保持,一定要樹立“蓄墑保墑第一、灌水第二”的理念,提倡噴灌、滴灌、隔行灌溉,忌大水漫灌,生長后期控水控肥。
4.3 " 及時綁枝修剪,保持陽光架面 " 按照“單枝上架,一主兩蔓,羽狀分布”整理枝干,修剪采取“少枝多芽”手法,“輕剪長放多留芽,以果壓樹促轉化”,“外圍結果,內膛長枝”,保證架面下有30%以上的透光率。冬剪與夏剪結合,多次綁枝,使枝蔓在架面上合理分布。
" "多枝上架和過密栽植均會造成果園郁 " 蔽,果實品質差,且易誘發病蟲害,包括果實黑斑病。
4.4 " 定量掛果,合理負載 " 中等管理水平的園,畝產應控制在1 500~2 000 kg為宜。科學理性看待獼猴桃果實膨大劑。只要能夠保持強健樹勢,合理施肥灌水,做好人工授粉,及時疏果定果,根據樹勢定量掛果,做好病蟲防治,照樣能生產大果、優質果,同時有效防控黑斑病的 發生。
4.5 " 營造良好生態環境 " 獼猴桃喜富含有機質土壤,實施地面生草可改善果園生態環境,提高土壤肥力,保持土壤墑情,減少灌溉次數,改善果園小氣候,降低高溫干旱對樹體的危害,有利于病蟲害綜合治理,提高果實品質和產量。據測定,土壤有機質含量0.5%~0.7%的園,連續5年種植毛苕子或三葉草,有機質含量可提高到1.6%~2%。
4.6 " 制定綠色防控方案
" "1)防治方案。越冬—萌芽前(12月至次年2月)、幼果期(6—7月)和采果后(10—11月)各用藥1次,全年3次。①越冬—萌芽前,全園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46.1%氫氧化銅(杜邦可殺得叁仟)1 000~1 500倍液或0.7 ∶ 1 ∶ 100波爾多液。②幼果期,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噴70%甲基硫菌靈800~1 000倍液、3%中生菌素800~ " " "1 000倍液、72%農用鏈霉素1 000~1 5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1 000~1 500倍液等。③采果后,噴20%噻菌銅400~600倍液、30%壬菌銅800~1 000倍液或20%葉枯唑800~1 000倍液。
" "2)應急預案。根據不同年份氣候條件和病蟲發生程度,按照防治指標確定是否增加施藥次數。一般施藥時期為現蕾—開花前(3月至5月上旬)、花后幼果期—套袋前(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和壯果期(8—9月)。①現蕾—開花前,可用72%農用鏈霉素1 000~1 500倍液、60%唑醚·代森聯(百泰)1 000~2 000倍液。 "②花后幼果期—套袋前,病蟲害發生前或初期,可用22.5%啶氧菌酯(杜邦阿砣)1 500~2 000倍液、3%中生菌素800~1 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800~1 000倍液等。③壯果期,可用12.5%戊唑醇3 000~4 0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6 000~7 000倍液。
" "3)幾點補充。①生長期如有小薪甲、金龜甲等咀嚼式害蟲危害,可用7.5%氯氟·吡1 000~ 1 500倍液或40%毒死蜱1 500~2 000倍液防治。如有椿象、斑衣蠟蟬、葉蟬、葉螨等危害,可用1.8%阿維菌素3 000~4 000倍液或15%噠螨靈1 000~1 500倍液防治。②為提高植株抗性,可配合使用植物免疫誘抗劑 0.136%赤·吲乙·蕓薹(碧護)3~6 g/畝或0.5%氨基寡糖素(海島素)1 000~1 500倍液等。③生長季節,特別是高溫時段,慎用銅制劑。④推廣霧化性能良好的 先進植保施藥器械,畝用藥液量控制在50~ "100 kg,噴藥應均勻周到,不重噴、不漏噴。⑤使用高效安全低殘留的優質環保型農藥,嚴格遵守農藥科學安全使用操作技術規程,用藥“少而精”,特別是開花前后和幼果期,慎用乳油制劑和滲透性強的復配制劑;不能隨意加大或降低使用濃度;多種藥劑復配時,掌握好施藥量和濃度,避免發生藥害以及人畜中毒事件。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