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8日,由山西運城發往美國的首柜20.2 t蘋果,通過了美國農業部的各項檢測,在美國長灘港順利通關。這是中國蘋果首次出口美國市場。
“美國是全球檢驗檢疫最嚴格的國家之一,涉及蘋果的病蟲害檢測有800多項。能在這樣嚴苛的標準下過關,是對運城蘋果品質的認可。”運城市果業局局長王宏偉感嘆。
" "運城,蘋果產業涉及146萬果農,種植面積210多萬畝,年產值120億元。這樣分散的小生產如何保障高品質?小果園如何成就了大產業?讓我們一探究竟。
1 " 果園種“雜草”蘋果穿“新衣”,大力推廣六位一體技術
“山西運城處于北緯35°的黃土高原區,土層厚、光照足、雨量適中,海拔高、溫差大,是世界公認的蘋果‘黃金生產帶’”。說到運城蘋果的區位優勢,王宏偉如數家珍。但好地未必能長出好蘋果。長期以來,果農管理粗放,技術落后,果園密閉,影響品質,蘋果生產面積一度萎縮。
" "果業突圍,提檔升級從間伐開始。“兩棵樹的營養給一棵供,肯定好。可果農要算經濟賬,砍了果樹,能不能產生‘2-1gt;2’的效益。”臨猗縣果業局長楊勇說。科技服務團進村入戶,示范戶帶動,全方位培訓,幾年下來,果農漸漸看到了效益,全縣果樹密度由畝均80多棵減到40棵,蘋果品質大幅提升。
" "“果樹少了,老果園活了,‘2-1’生出3倍效益。”臨猗縣上豆氏村果農吳中定說,他的果園間伐后從2 800多棵銳減到1 000多棵,8 m行距,4 m株距,果園透了氣,本該進入“暮年”的果樹又 煥發青春,產量翻番,每畝收入從幾千元上升到2萬元。
" "運城蘋果的門道不止如此。過去果園要除草,現在卻要種草。記者發現,很多果園都滿地“雜草”,這樣不影響蘋果生長嗎?楊勇解釋, "果園種的草叫白三葉,進口草種,只吸收離地15 cm內的養分。而蘋果吸收的是40 cm以下的養分,互不干涉,共同成長。他特別強調:“可不要小看這滿園雜草,其根系有發達的根瘤菌,相當于每畝施了500 kg的有機肥。”研究顯示,土壤有機質含量對蘋果品質會產生關鍵影響,如果有機質含量低于0.8%,很難生產出優質蘋果。
" "蘋果雙套袋,運城農民普遍應用的一項技術。臨猗縣北辛鄉果農薛彭斌說:“膜袋+高檔紙袋——蘋果穿上這兩件‘新衣’,不受蟲害,不受污染,果面光潔,優質果率能達到90%。”用雙套袋,同樣要算經濟賬:“1個蘋果套袋成本不到1毛錢,但套袋后的無公害蘋果,1斤能多賣5毛,1畝果園增收5 000多元。”薛彭斌說。
nbsp; "“互聯網+”也用到了蘋果園。在萬榮縣,果樹的生長狀況都在嚴密監測之下,所有果園的信息一清二楚。一個蘋果來自哪棵果樹,果樹生長狀況、蘋果品質等等,消費者一點鼠標就可 知曉。
" "在運城,果園間伐、果實套袋、施有機肥、壁蜂授粉、生物防治和互聯網六大技術集成一體,成了蘋果標準化生產的“規矩”。如今,運城果農變了,不少新理念、新技術成了他們的“家常便飯”。運城蘋果也變了,從無公害到有機蘋果,高品質產品比例大幅提升。這些就是運城蘋果走入美國的“密碼”。
2 " 打造全產業鏈,小果農對接大市場
" "別人的蘋果論斤賣,1斤兩三元,而吳中定的蘋果論個賣,1個就能賣10元!頗為自豪的吳中定說:“合作社統一管理,施有機肥,不打化學農藥,果園有機質含量達1.8%以上。這樣種出來的蘋果著色更紅,含糖量更高,不少客戶慕名而來。”
" "說起運城蘋果,許多人忘不了1995年前后大量爛市、果農揮淚砍樹的場景,蘋果“一會兒多了,一會兒少了”的問題,說到底是小果農與大市場之間的不適應、不銜接。
" "讓好蘋果賣出好價,首先要合作“抱團”。運城著力打造蘋果全產業鏈,通過“龍頭+基地+農戶+品牌+市場”五位一體模式,讓廣大果農分享增值收益。“沒有龍頭企業,萬榮蘋果再好,也難進軍高端市場。”萬榮縣王顯鄉范家村范世鎖說,全國僅有4條無損測糖電腦選果生產線,縣里的華榮果業就有1條,對蘋果自動分級、分類包裝,挑出的蘋果一般大。目前全市有果業企業、合作社800多家,一批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帶動了產業增效、農民增收。一個華榮果業,就讓3萬戶果農直接受益。
" "有了好產品,還要打造好品牌。運城先后注冊了“萬騰”“華榮”等80多個水果商標,依托品牌,龍頭企業在太原、天津、北京建立直銷門店,與武漢中百、沃爾瑪等超市實現了農超對接,每年銷量達9 000余 t,產值實現了倍增。在全國農產品交易博覽會上,臨猗萬保公司的“關公”藝術蘋果奪人眼球,公司負責人王萬保說:“1斤蘋果成本增加5分錢,價格卻高出數倍,這就是品牌效應。”
" "在銷售上,運城人眼光向外,瞄準國際市場。運城水果完成出口果園備案50多個,認證面積10萬余畝。臨猗、萬榮、平陸、芮城等縣先后被國家質檢總局確定為國家級出口水果安全示范基地。截至目前,運城蘋果已經出口澳大利亞、俄羅斯、新加坡、印度等18個國家,出口數量還在快速增長。
3 " 一二三產業融合,產值成倍增加
" "小蘋果能成大產業,得力于運城的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有了企業訂單,果農價格就托了底。”萬榮縣丁樊村果農李王娟說。落戶萬榮縣的匯源公司,1年就能加工蘋果15萬 t。在運城市,目前已有海升、中魯等9個果汁加工龍頭企業,年生產濃縮果汁35萬 t,產量和出口量均占到全國的1/3,每年就地消化果品200萬 t,果業及相關產業帶動50萬人就業。
" "蘋果深加工不只是果汁。用果肉制成果脯、果酥脆片、果醬等休閑食品;用果枝加工菌棒進行菌菇種植利用果籽提煉生產蘋果籽油、蘋果籽蛋白等。把一個蘋果“吃干榨盡”,產生數倍增值收益。“以前果樹枝都當柴燒,現在變成了能掙錢的金條條。我們有1.5萬個菌棒,1年純收入8萬元。”萬榮縣南張鄉菇農暢艷萍說。
" "無限風光在果園。開了采摘園,臨猗縣臨晉鎮代村許行立忙得不亦樂乎,“每天都有十幾輛車進園子,許多城里的小孩看啥都新鮮。”看花賞果、農事體驗、采摘嘗鮮,游客休閑拉動了蘋果消費,比傳統蘋果種植增收近3倍。
" "從蘋果大市邁向蘋果強市。運城在規模種植區建立了10個多功能現代果業綜合體,在特色水果區建立了100個現代水果觀光采摘園,在水果集中區建立了1 000個高科技現代水果示范園,在全市培育了1萬名職業果農。
" "運城果業負責人說,進入美國市場,運城蘋果又站上一個新起點。但對于整個蘋果產業而言,轉型升級的路還很長。只有面向市場,不斷追求“技術領先、標準領先、效益領先”,才能為果業發展注入持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