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下,資金需重新尋找投資藍海。在未來中國經濟受益于消費升級、逐步向服務業轉移的過程中,“大旅游”時代到來,休閑領域的投資大有可為。
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國內和出境旅游市場依然火爆。《人民日報》節后出臺的黃金周旅游報告顯示:國人今年旅游方式呈現多元化、旅游+互聯網為旅游提供新的公共服務、市場秩序好轉,旅游部門形象有所提升。
整個休閑服務行業的大環境向好,政策層面的支持不斷推出,市場需求日益增加。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家密集出臺了多項措施和政策力挺旅游行業發展,旅游休閑行業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地位進一步明確,發展旅游業正式成為國家意志和政府戰略。
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指出,自2012年開始,中國一直保持世界最大出境旅游市場的地位,并擁有世界最大的國內旅游市場。
國內二級市場上,休閑服務業板塊的表現良好,市場熱度持續上漲。2014年整體凈利潤增速達10%至15%,雖然低于2011年和2012年的增速,但是從市場熱度和后市的發展看,休閑服務行業依然是市場期待的熱點。
一級市場的表現更為顯著向好,傳統觀光游正在向現代休閑度假游轉變,休閑旅游市場迅速平民化和日常化,旅游市場的商品和服務向多元化和個性化發展。這種轉變為傳統的景點觀光旅游提供了新的市場發展空間,景點單一的門票收入擴大為整個城市的住宿、餐飲、購物、娛樂、交通的全方位收益。
新興的休閑度假方式也為投資提供了多種可能性。利用互聯網為休閑度假和出行提供新的便捷方式,新興的各類網絡產品提供機票、酒店、景點門票、美食推薦、出行攻略等;國慶期間,納入監測的在線旅行商的交易總量平均增長134.7%。
有特色的民宿酒店建設也是新興的市場之一。農家樂最初的新鮮勁過去之后,要打拼的還有舒適性和特色,成功的村落改造和民宿建設一定要用現代創意來體現民族與地方的特色,提供不輸于星級酒店的舒適感,方能迎合越來越“刁鉆”的游客口味。
心靈修行、時尚運動、免稅購物……新時代帶來的新需求層出不窮,守舊一定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唯有不斷創新才能在逆水行舟的時代發展中站穩腳跟,有所作為。
在政策驅動下的國企改革和資本驅動下的民企跨界融合擴張背景下,休閑產業依然蔚藍,在線旅游、在線酒店、休閑度假游、出境游和及各類細分市場仍然是投資客們重點關注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