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去杠桿的緊迫性非常強烈。資產負債表中,政府的負債率比較合理,總量基本上是可控的。我們擔心的是企業部門,怎么把企業的杠桿調下來,我們要想一些辦法。
由于當前宏觀經濟形勢比較復雜,導致當前貨幣政策面臨一些困局。目前看來,貨幣政策有兩個功能,一是保增長、穩增長,另一個是控制風險。在經濟下行時,貨幣政策需要推動經濟增長,這好像是要放松貨幣政策,但又因為遇到了長期積累的金融風險,我們去杠桿需要軟著陸,這是困難中的一個選擇。
目前,去杠桿的緊迫性非常強烈,從經濟運行的長周期來看,下降是必然規律。如果遇到了突發性的、災難性的危機,對我們來講還是很不愿意承受的。盡管在過去主要發達國家都經歷過經濟危機,但中國還沒有經歷過,我們有沒有能力防范還不知道。
觀察中國目前的情況,我認為杠桿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內容。從宏觀上看,杠桿率高了違約率就高。從微觀上看,杠桿率高了,企業的負擔就很重,企業擴大再生產的能力就會受到制約,所以降杠桿很重要。
在中國面臨著雙向選擇的時候,用總量選擇的辦法管制債務市場是不恰當的。我們要調結構。資產負債表里面有國家、企業和個人,國家的負債率、政府的負債率還是比較合理的,總量基本上是可控的。我們擔心的是企業部門,怎么把企業的杠桿調下來,我們要想一些辦法。
如何實現去杠桿,使杠桿率軟著陸?借鑒過去應對危機的一些成功經驗,我認為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首先,在適當的時候考慮實施第二次較大規模的債轉股,以改善企業的負債率水平。中國跟美國不一樣,美國的國有資金給了民營企業以后,還會收回來,可以把信貸、股本賣掉。中國的做法不一樣,這不是臨時通道,而是永久通道。這筆錢實際上是永遠永遠的收益。
其次,放開再融資的管制。企業再融資要經過中國證監會審批,從提方案到批準要好幾個月,甚至半年以上。市場好的時候應該讓更多的人投資好的上市公司,增加流動性,讓它獲得更大的產出能力,而不是原始股東把價格炒得更高,這實際是政策上的管制不合理。即使是股市低迷的時期,也應該想辦法放松再融資管制,甚至最終取消再融資的管制,而采取信息披露的辦法。只有這樣才能比較好地利用資本市場。
再次,全面采取企業擴張股本的政策。美國的企業現在基本上沒什么負債,好企業沒有負債。沒有負債的企業就能生存發展,就能應對危機,特別是經濟緊縮下行的時候。中國人的習慣是借錢。現在我們需要思考,有什么好的辦法使企業用股本擴張的辦法,而不是簡單的高利貸。
現在的情況是,一方面很多企業本身不愿意稀釋自己的股權,另一方面資金供給方愿意出資本。針對這個問題,我認為,可以調整一些政策,比如把企業因增加股本而減少了貸款和利息支出、因為減縮了利息支出就減少了稅收這一部分不動,鼓勵企業擴大股本。
中國證監會提出上市公司要分紅,針對這個問題,我認為,也沒有必要過分強調,企業不分紅,你不買它的股票就是了,不一定非要管他分不分紅。鼓勵企業擴大股本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另外,可以考慮給予股權投資基金鼓勵性政策,鼓勵企業股本投資。同樣的情況下,僅靠擴大債務來實現企業的擴張是非常危險的。企業的擴張之路如果簡單是債務之路,那一定是死亡之路。因此,我們還是要調結構,要解決企業的債務風險的危機。
(注:本文由本刊記者劉彥華在對作者采訪基礎上整理而成,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