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女人,無論她是平凡還是美貌出眾;無論她是貧窮還是富有;穿上婚紗的那一刻,都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因為在她心里結婚時的禮服賦予她的不僅僅只是美麗,還有幸福、還有期待、還有向往。東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也造就了嫁衣的各式風格,一同來細品東西方不同魅力色彩的嫁衣文化。
中式新娘
在中國的傳統習俗中,嫁衣是女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服裝,大多是由女孩自己從小就開始制作,一直做到出嫁前才完成,這件嫁衣也因此寄托了女孩子少女時代全部的夢想。
民間舊俗新娘的傳統嫁衣是:頭戴鳳冠,臉遮紅方巾,上身內穿紅絹衫,外套繡花紅袍,頸套項圈天官鎖,胸掛照妖鏡,肩披霞帔,肩上挎個子孫袋,手臂纏“定手銀”;下身著紅裙、紅褲、紅緞繡花鞋,千嬌百媚,一身紅色,喜氣洋洋。
鳳褂裙每一件均是純手工一針一針縫制的,是很個人的傳統工藝,絕不可分工合作,雖然這樣要耗費大量的人力,但卻是難得的紀念品,無論歲月變遷,星轉物移,都不會喪失其獨特的魅力,讓人懷念那一份兩人之間的悠悠之情。褂裙這個詞中,“褂”指上衣,“裙”指下裳,現今流行的款式,是經歷了許多年的演變,變得更時尚及舒適。
嫁衣作為人類重要生命節點的代表物品,在彰顯個人人生中最大喜事的同時,也體現著一個民族審美理想、審美趣味最高、最集中的正能量。
如今傳承這門手藝的藝匠少之又少,無論是徐孜的月白中式嫁衣還是郭培的中國新娘,他們都希望將這門極具中國特色的技藝繼續發揚,不僅僅是嫁衣,而是延續真正的中國嫁衣文化。
西式新娘
在西方,新娘所穿的下擺拖地禮服原是天主教徒的典禮服。由于古代歐洲一些國家是政教合一的國體,人們結婚必須到教堂接受神父或牧師的祈禱與祝福,這樣才能算正式的合法婚姻,所以,新娘穿上典禮服向神表示真誠與純潔。
在19世紀前,少女們出嫁時所穿的新娘禮服,并沒有統一顏色規格。直至1840年,英國維多利女王在婚禮上以一身潔白雅致的白色婚紗示人,以及皇室與上流社會的新娘相繼效仿后,白色才開始逐漸成婚紗禮服的首選顏色,象征著新娘的美麗和圣潔。同一時期的歐洲國家也有自己的流行風格,會結合不同的文化,瑞典也是如此。
從上世紀20年代直至60年代末期,那種維多利亞風格婚紗一直經久不衰。
現在,白色婚紗已經是婚禮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任何一個國家,除了保留自己本民族的婚禮服飾外,越來越多的新人選擇白色的婚紗。此外,在西方,新娘會將結婚禮服細心保存起來傳承給后代子孫,讓圣潔的婚紗成為美麗的珍藏和愛的傳承。
韓式新娘
傳統婚禮上的韓服比日常穿著的韓服華麗得多。新娘是紅裙黃短上衣圓衫,戴發髻,龍簪上垂著前綴和飄帶。新郎的穿戴是褲子、短衣背心、戴紗帽冠帶、穿木屐。衣服上的傳統圖案通常代表兩姓之合、萬福之源。
富貴人家的婚禮上,女性嫁衣通常是表面紅色內襯藍色的闊衣,或者是袖子有五種顏色的綠圓衫,同時用后面系帶的紅色真絲金繡辮帶從腋下扎緊,還要戴上簇頭。朝鮮貴族女性過去以紅內襯的綠色唐衣或者粉內襯的紫色唐衣作為嫁衣,再戴上花冠,后來還出現了白色闊衣的嫁衣。新郎穿的是紗帽冠帶。平民新郎通常是穿朝鮮王朝的最下級的九品官服,戴黑色的紗帽。
韓服的美可以從外觀的線條,布料的色彩及裝飾的變化中看出。強調女性頸部柔和線條的短衣,內外邊V字型領或自然柔和的袖口曲線,突出溫和感。韓國傳統服飾的特征是色彩,紋路,裝飾等很隨意。近代漸漸只有在節日和有特殊意義的日子里穿,在結婚等特別的儀式中,一般平民也穿戴華麗的衣裳和首飾,近年來,增加實用性的生活韓服很受歡迎。
日式新娘
在日本一般常見花嫁裝有三種:白無垢、色打褂、振袖(通常為大振袖),而在頭上配戴及衣裳種類會因家族規定及個人風格有所不同。
白無垢是日本女性結婚時才有機會穿的,相當于婚紗,屬于“花嫁”的一種。也有人選擇色彩多一點的大振袖,兩種嫁衣的風格相當。同白無垢經常一同出現的還有“色打褂”,起源于室町時期,一般是帶拖尾的織錦,顏色繁多,跟振袖的繽紛程度不相上下。
“色打褂”,“打褂”就相當于外衣,天氣稍涼時披在小袖和服上,屬于身份地位較高的女性才能穿的,江戶時代大奧的女性就會時常穿著。其實早年的打褂是花魁游街時的標配,后來因為實在價值不菲,成為貴族的玩物,再后來被沿襲到婚禮儀式中,象征著家境的富裕。
和服是日本新娘最基本的裝扮之一,和服對于她們來說舉足輕重,夏日的浴衣以及新年的新和服都是每個女生必備的服飾。所以,在婚禮當日的禮服和服也是每個日本新娘花重金購買的。
印度新娘
古麗褶裙套裝是印度次大陸最古老的首要裝束之一,多穿于正式場合,印度新娘裝就是典型代表。印度傳統結婚禮服大多數時候,印度新娘都是穿紅色金邊和白色的婚紗。
白色象征純潔,紅色象征未來生活富足以及人丁興旺。新娘喜歡配搭大量的黃金首飾,并在手部繪制傳統圖案。新娘手繪有許多講究,大量花朵都代表“多子多福”,孔雀和荷花是印度的國鳥和國花,象征著美麗、富貴等。新郎一般穿白色衣服,上裝是鑲金邊寬松款式襯衣,下裝穿寬松的褲子或圍裙式的布裙。
在印度,曼海蒂的身影從不曾離去,這是個活躍在民間的藝術,是民間的游戲,女人們和女孩們的樂子。重要的節日和婚禮,那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儀式,因此就有“沒有曼海蒂,婚禮不算齊”之說。姊妹們更以此為游戲來為難新郎,要他在圖案中找到自己的名字才可以開始婚禮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