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步:讓機器人看見你
大白最強大的超能力就是,不管什么時候,掃上你一眼,那你的激素水平、血壓、體溫啥的就都掌握了,甚至電影結局的時候,連教授女兒微弱的生命體征都探測到了!如果做出這樣的大白來,不僅能移動監測人的身體狀態,還能在災害救援上發揮大作用。
這必須解決機器人的視覺問題,目前已經能初步實現這個技術了,至少,通過紅外線傳感器來判斷人的體溫已經不是難題。那個生產Windows操作系統的微軟公司就推出了Kinect系列機器“盒子”,它不僅具有人臉識別功能,還能夠識別人的動作,更重要的是它的紅外線探測能力可以判斷出人的體表溫度,發燒什么的絕對逃不過它的掃描,而且它也能掃描判斷出人的心率,將來說不定可以開發個軟件,學孫悟空看病,來個遠程切脈啥的。在國內,也有團隊在利用一款叫OpenCV的視覺軟件利用普通攝像頭開發低成本的掃描識別技術,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弄出個啥神器出來,期待中哦。
不過目前的難點在激素水平測量上,因為激素是血液里的東西,不太好測量。總不能見面就扎一針,抽點血測一下吧?想到天天是那樣的生活,整個人就感覺都不好了……所以,親愛的科學家們,你們一定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啊。
第二步:我要軟軟的
接下來要解決的就是大白那軟軟的身體,不管主角是從高樓掉下來,還是沉入水底,大白總是能瞬間變成大氣墊保護他,多棒!這是機器人制造業需要解決的問題。
大白的這個柔軟的特質來自于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軟機器實驗室的靈感,這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軟體機器人實驗室。在這個實驗室中,機器人都是用可拉長可膨脹的材料制成,或者說,就是氣球一樣的機器人啦。實驗室的老大,克里斯·阿特克森教授總是陪著妻子看各種犯罪片,因此了解到很多可能傷害人的方式,比如刺傷、劃傷或者被砸到,于是他覺得軟軟的機器人會安全很多。還有,這種機器人不怕水,也容易清洗。因為他提出了這個概念,所以在現實中被稱為“大白之父”。
觸摸感應皮膚技術也已經出現,能讓大白有感覺,不過光有皮膚還不行,大白里面得有“骨頭”和“肌肉”,起到支持和運動的作用,要不可就真成氣球啦。“骨頭”可以采用輕質的碳納米管,輕巧又結實:至于“肌肉”也是ok的啦,利用氣壓驅動的氣動肌肉系統就很合適,日本的科學家曾經用這一技術造出過一個會爬的機器嬰兒,說明這一技術正在逐漸成熟。
第三步:拯救世界的終極武器——“愛”
大白最讓人贊的地方就是它有一顆善良的“心”,不僅不會傷害人類,對家里那只肥貓也很好,而且它會在小主人被仇恨充滿內心的時候給他放哥哥的影像,幫助他恢復心理健康。雖然它的表情太不豐富了一點,但制造這家伙對人工智能的要求是相當高的。
人工智能方面是我們當前機器人制造的短板,雖然很久以前一臺叫深藍的超級計算機就在下象棋方面戰勝了人類,但是那還不能叫有“智能”,只是運算速度快而已。長期以來,我們仍處于這種“弱人工智能”的狀態。但是,這一情況可能很快就會發生變化。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人機交互技術,在這些年迅速發展,GPU技術對計算能力也有了極大的提升。科學家們正在嘗試不同以往的“訓練”計算機的方式——無監督學習。比如科學家僅下達“去找貓”的指令,讓計算機自行通過搜索引擎、圖書資料等來確定貓的特征,計算機能夠認識貓,以后就會認識更多事物。2014年末,谷歌借遞歸神經網絡,賦予了計算機更高級別的能力——邏輯推理的能力,讓它可以用一句話對畫面進行簡單描述,這樣計算機便具備了用有邏輯的語言描述圖片中不同事物的能力,這可是個大進步。
2015年,正是人工智能技術飛躍發展的一年,伴隨著一系列技術的解決,大白到我家,也許真的不太遙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