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到2014年冬春發生在蘋果園的一個“自然現象”,顛覆了筆者對蘋果樹花芽分化的認知,引發了“蘋果樹花芽分化到底是什么時間完成的”這一疑問,從而促使筆者有了一些分析和思考。
1 未適期采收對花芽分化的影響
山東萊州小草溝果園建立了各種類型的蘋果樣板示范園,目的是進行“砧木”與“品種”及栽培技術展示,每年來參觀學習者達2多萬人次。為了充分發揮示范展示作用,2013年秋季樹上果實沒有采摘。按以往的認知,到果實正常采收期花芽分化早已完成,似乎掛在樹上并不影響花芽數量,但2014年花期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情況——樹上掛果未摘的基本無花,有的樹1朵花都沒有。而同園同砧同品種同栽培條件下適期采收的樹開花結果正常。2013年與2014年冬春盡管有與往年不同的氣候特點,即2013年7月份近1個月連續降雨,2014年4月份以前基本無雨雪,特別干旱,溫度高,蘋果花期比往年提前10天左右。但這也改變不了不采或晚采果實影響花芽分化這個基本事實。具體情況如下:
1)喬砧專用授粉品種紅瑪瑙2013年秋冬出于觀賞示范目的沒有采摘,冬季也沒有落果,2014年春1朵花沒有。我們知道,作為專用授粉品種,必須是易成花、花量大、花粉多的,連這樣的品種都沒有花,可見樹上果實到期不采對花芽分化影響是多么大。
2)喬砧寒富(短枝型品種)示范園近道的外面一行沒有及時采收,2014年花量不足,尤其是有兩株一直沒有采收,基本無花。
3)M26中間砧富士園近道的兩行分3批采收(第1批正常采收,第2批12月份采收,最后一批采收時已是嚴寒季節),2014年均表現花量不足甚至無花,其中最典型的是外行最北邊一株(第2批采收),由于樹勢偏弱,以往年年滿樹花滿樹果,2014年基本無花。
4)喬砧富士園近道一行,由于結果多,作示范,采摘晚,樹無花。
5)M9自根砧園沒有及時采收,外面的一行宮崎短富開花結果正常,里面一行首富為普通型品種,結果受到一定影響。而在無毒母本園對面的M9T337自根砧金帥系品種,盡管晚采, 由于能自然落果,對2014年成花結果沒什么 影響。
此外我們發現,采收晚的果實品質變差。以前我們認為,晚采的蘋果肯定好吃,事實證明過了采收期的果實風味淡,口感差,采收越晚越不 好吃。
2 對采收期與蘋果樹花芽分化關系的思考 分析
栽蘋果樹就是為了獲得果實,很少有人將果實留到冬季不采摘的。不按期采收不是栽培常態,只能說是人為的“自然”實驗狀態。為此,筆者產生了一些分析和思考。
2.1 幾點思考
1)“蘋果花芽分化集中在6—9月”是否正確?如果正確,顯然與上述事實不符。
2)“花后2~4周果實的種子對花芽形成影響最大”、“花后4周后再疏果對花芽形成促進不大”、“如果將疏果延遲到6月落果后,對花芽孕育影響很少或沒有”,以上說法也與事實不符。雖然疏果越早越能節約營養,但說“花后4周內影響最大”,及“4周后對花芽分化促進不大”不確切。無論什么時間疏果,對花芽形成的促進都是巨大的。
3)從調查看,喬砧(海棠)、中間砧(M26)基本絕產,M9自根砧花量明顯減少,但品種間區別大:不采樹體對花的影響富士系普通型品種大于短枝型品種,富士系品種大于金帥系品種。雖然M9自根砧嫁接短枝型品種晚采也不影響成花,只能說其有“超強”的成花能力,并不能說明其花芽分化的具體時期。
4)果實采收適期應當在落葉期前,最好分批采收,隨成熟隨采收是最科學的做法。落葉后采果,果實品質變劣,影響花芽分化。
5)金帥晚采對花芽影響不大,是因為有自然落果。蘋果品種自然落果是樹體自身的“智能”調節。如何看待采前自然落果現象,是否采前落果意味著已經過成熟期,或者我們的采收期確定有問題?遇干旱等不良條件而出現的采前落果現象,應當是樹體確保樹上剩下果實種子充分發育成熟的表現。
2.2 幾點分析
1)病樹或長勢弱的樹易成花,這是物種確保繁育、保存后代的方法,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花芽分化與果實生長(即種子)相比,樹體在各方面優先保證果實,也是首先確保繁育后代。在解決蘋果“大小年”問題上,肥水管理代替不了疏花疏果。生長期的任何時間疏果都有促進花芽分化的作用。
2)采果后是決定花芽分化成敗的關鍵時期。果實采收前后樹體將發生重大的生理變化——首先滿足并保證花芽分化。正常結果豐產樹花芽分化在果實采收后,沒有果實或掛果少的樹花芽分化應在“秋分”即9月下旬到落葉前后。花芽分化將一直持續到封凍前。所以,晚秋到封凍前的管理對花芽分化影響極大。
3 加強晚秋早春管理有利于花芽分化
晚秋、早春及冬季干旱氣候常常造成果樹生產的兩大“短板”——晚秋與早春的果園管理。有人認為這段時間的果園管理可有可無,他們的參照標準可能是國外的果園管理。要知道,目前世界上蘋果栽培先進國家的集中降雨期是在冬季,而我們是在夏秋季。近鄰日本東北部蘋果產區冬季大雪蓋地,冬春的自然條件都比我們要好很多。
加強晚秋及早春果園管理是由樹體生理需要和我們的氣候特點決定的。采果后應立即施肥澆水(地下施,樹上噴),落葉期澆水、灌封凍水,這些都是年前應抓好的主要管理措施。年后應根據冬季降水量澆灌開春水。
1)果實采收前的肥水管理可能只是對樹上果實影響大,因為有果實首先保證果實,果實用不了才兼顧花芽。采果前對花芽影響最大的是掛果量,疏花疏果越早、采收越早,對花芽分化越有利。所以,筆者認為土壤施追肥應當在采前1個月進行,不應當采前秋施基肥。
2)結果樹果實采收后可能才是花芽分化的關鍵期,故提倡采后施肥。果實采收后到樹體落葉前后的肥水管理應當是促進花芽分化的最大效率期。此期應地下施,樹上噴。
3)落葉前后即10月中旬后要注意果園灌水,最好能樹盤覆草。
4)澆好12月中旬的封凍水,必須澆大水,加覆蓋。
5)澆好2月中旬前后的開春水。2月中旬溫度變化大,蘋果園常常發生枝條抽干(即抽條)。如果冬季下雪少,應盡早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