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年有關延安晚熟紅富士內在品質下降的普遍反映,筆者對陜西洛川、黃陵、富縣、宜川、寶塔區、安塞等6個縣區晚熟紅富士蘋果進行了果實內在品質采樣分析和生產管理調查,基本明晰了果實品質下降原因,提出了相應的提質措施。
1 品質下降原因
1.1 果實套袋 通過對套袋果實和無袋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測定(10月下旬),套袋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2.4%~14.8%,而無袋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4.5%~16.7%,無袋果較套袋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出2個百分點。十幾年前,紅富士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一般在15%~19%,現在下降了3~5個百分點。從以上數據分析,套袋明顯影響果實內淀粉的積累和糖分的轉化,導致果實品質下降。
1.2 有機肥不足 通過對60戶果園施有機肥狀況的隨機調查,每年都施有機肥的只有5戶,且每年的施入量不足2 000 kg/畝,占調查戶的8.3%;偶爾施一年有機肥的12戶,且每年的施入量不足1 000 kg/畝,占調查戶的20%;不施有機肥的43戶,占調查戶的71.7%。生產實踐表明,連續兩年以上畝施有機肥3 000~ 5 000 kg的果園,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一般可以達到15%以上,果實口感較好,香氣濃郁;不施有機肥的果園,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一般在13%左右,果實口感較差,無香氣。由此可見,有機肥可有效改善果園土壤理化性狀,調節土壤酸堿度,提高土壤蓄水保肥性能,提升肥料利用率,促進果樹根系對土壤養分的全面吸收,進而改善果實品質。
1.3 施肥不平衡 調查發現,果園施肥主要以氮肥、磷肥為主,鉀肥施入不足,中微量元素補充少且不均衡。據測定,畝產2 000 kg以上的園,每年果實帶走的純氮量為0.67~1.33 kg/畝,帶走的純磷量為2.7~4 kg/畝,帶走的純鉀量為8 kg/畝。一般化肥中氮肥利用率為30%,磷肥只有20%左右,鉀肥可達40%以上,每年應補充 純氮2.2~4.4 kg/畝、純磷13.5~20 kg/畝、純鉀20 kg/畝。
除補充以上3種主要元素外,蘋果生長發育還需要硫、鈣、鎂等中量元素和鋅、硼、鐵、錳、銅等多種微量元素的平衡使用。缺乏某種元素,其他元素施得再多都無法提高利用水平,而過量施入某種元素,同樣也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拮抗作用),影響其他元素的吸收水平,導致樹體營養不足、果實品質下降。
1.4 果實早采 晚熟紅富士的果實生育期為190天左右,延安南部果區一般年份開花期為4月中旬,果實成熟期應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由于受雙節市場利益驅動,20%以上的果農都在雙節前采收,60%的果農在10月下旬前采收,只有20%的果農在最適宜期采收。早采果實淀粉積累量少、糖分轉化率低、綜合養分不足、成熟度不夠,口味淡,內在品質明顯下降,且影響產量。
1.5 其他因素 果園通風透光條件差、施肥時期和方式不合理、大小年結果、腐爛病發生重、樹體衰弱、水分供應不足、養分供應不均衡、土壤耕作制度不科學、成熟期遇連陰雨等,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果實內在品質的提高。
2 提質增效措施
2.1 重視土壤改良 沃土養根,每年秋季每畝施入有機肥3 000~5 000 kg,最好選擇酸性有機肥,如雞糞、沼渣等,并配合施入生物菌肥1~2 kg/畝,改良土壤團粒結構,調節土壤酸堿度,促進肥料分解,提高根系的養分吸收利用率,給果樹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
2.2 測土配方施肥 應結合土壤養分測定和果園產量來決定施肥種類和施肥量。紅富士品種氮磷鉀配比為1 ∶ 0.7 ∶ 1.2,在施足有機肥的基礎上,一般每產100 kg蘋果應施純氮0.8~ 1 kg、純磷0.56~0.7 kg、純鉀0.96~1.2 kg。可根據土壤養分測定情況和肥料利用率調整施肥量和施肥種類。同時,結合噴藥葉面補充短缺的中微量元素肥。
2.3 適時采收果實 一般延安晚熟紅富士適宜采收期為10月中下旬,應通過技術培訓提高果農對果實早采影響果實品質、產量和市場形象的認識,減少或避免早采。
2.4 周年精細管理 一是重視以夏剪為主的整形修剪技術的落實,不斷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培養陽光樹形,減少無效養分消耗,提高光合效率;二是搞好病蟲害綜合防治,保護好葉片和樹體,保證果實有充足的營養;三是強化花果管理,及時保花保果和疏花疏果,提高坐果率,合理負載,避免大小年,改善果實品質。
2.5 提倡無袋栽培 逐步實施無袋栽培,解決套袋用工量大、人工短缺,以及對果實內在品質產生不良影響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