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葡萄生長前期氣候干旱少雨,而后期卻陰雨連綿,中、晚熟葡萄裂果相當嚴重,果農損失慘重。今年應重視葡萄裂果問題,采取一切可能措施減輕裂果。
1 裂果原因
1.1 生理性裂果 多發生在即將收獲期,有的從頂部裂開,有的從蒂部裂開。生理性裂果一般裂痕深,果皮和果肉均裂開,果汁外流。發生原因如下:
1)栽培品種選擇不對路,有的品種由于果實皮層很薄,在果實生長后期因生長過快造成內壓而裂果。
2)疏果不到位,果粒間過于緊湊,相互擠壓、變形,導致裂果。
3)土壤水分急劇變化,葡萄果實在硬核期生長停滯,而到果實膨大期迅速增大,因生長不均勻,果皮組織局部脆弱,再加上果實著色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遭遇連陰雨,果粒通過果面和根系等處吸水,使果實內產生較大的膨壓,從果皮薄弱部位開裂,形成裂果。這也是出現裂果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
4)土壤板結,透氣性差,排水不通暢,造成裂果。
5)施用氮肥太多,磷、鉀、鈣肥少,容易出現裂果。無機肥量大,有機肥量小,土壤有機質含量太低,裂果嚴重。
6)傳統摘心方法每個結果枝上只留8~10片老葉,新葉全部摘除,破壞了葉果比,削弱了光合效能,調節水分的能力相對降低,遇到連陰雨引起裂果。
7)行距密、株距密、枝條密,造成樹體通風不良,光照不足,在架面積相對較小的情況下,如留穗、留果過多,果實成熟后皮薄、脆弱,易發生裂果。
8)幼果期出現異常高溫天氣,會使細胞分裂受到抑制,果實細胞數量增加不夠,同時由于高溫,果實日灼嚴重,也會造成裂果。
9)病蟲危害果實,降低了果皮抗拒內壓的能力,從而導致裂果。
1.2 病理性裂果 主要是由炭疽病、白粉病和黑痘病等果實病害引起的裂果。其癥狀是果皮裂開,裂痕淺,果肉不外流,病害得到控制后裂開部位可形成干疤。
2 預防措施
1)選擇抗裂品種,如紅地球、夏黑、美人指、秋黑等,從根本上減輕裂果。
2)深翻土壤,補充土壤有機質,保證根系穩定吸水,特別要注意調整葡萄著色期的水分平衡,干旱時要及時澆水,澆水時間以上午10:00前、下午5:00后為宜,使土壤保持相對穩定的含水量。雨季要及時排水,做到下雨地里不積水,停雨溝里不存水。
3)平衡施肥,做到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大量元素肥料與中、微量元素肥料相結合,用地與養地相結合,使植株、土壤、肥料形成物質和能量的良性循環。
4)及時預防病蟲害,發現果粒發病時首先剪除病果,然后噴藥防治,可有效防止裂果。
5)花后摘心,6月上旬疏果,使樹體保持穩定、適宜的坐果量,以保證果穗獲得足夠的養分和水分。
6)果穗套袋可防止果面直接吸水,保持果粒周圍環境濕度的相對穩定,減輕裂果。
7)葡萄園覆草或根系附近鋪地膜,可控制淋雨和土壤水分蒸發,保持土壤水分含量穩定,減輕裂果。
8)幼果期勤聽預報,在干熱風、高溫天氣來臨前給果樹澆水或噴水降溫保濕,可減少裂果的發生。
9)開花前5天,果穗以上全部留8~10片葉摘心,果穗周圍副梢留2片葉摘心,每個果枝正常情況下應保持25片葉左右。
10)及時防治炭疽病、白粉病、黑痘病等果實病害,經常裂果的葡萄園盡量避免噴乙烯利、著色劑等,以免加重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