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園地選擇。宜選在光照充足、土質疏松、排灌設施齊全、交通便利、背風向陽的緩坡地段或平地建園。
2)科學栽植。選莖粗1 cm、苗高70 cm以上的優質壯苗。以2月底至3月初或10月底至11月中旬栽植為宜。株行距4~6 m×2~3 m,水肥地宜稀,旱薄地宜密。樹形可選擇“Y”字形或斜立主干形。
3)疏枝搭架。①疏枝。對新栽成品苗,將主干上的1年生枝全部疏除,對苗木中干不短截、不定干,緩放生長。②搭架。新栽幼樹第1年用竹竿或木棍固定扶正,培養牢固主干;第2年7—8月份,當幼樹干粗達到2.5~3 cm時,按“Y”字型整形要求,將幼樹用粗竹竿固定后引縛至與垂直向成30°~45°夾角,做到一次成形。
4)轉枝控旺。當年新梢長到20~30 cm時,輕輕轉枝,轉枝時每隔2~3個芽轉一下,同時將新梢揉成水平狀。新梢粗度超過主干1/8~1/6、長度超過30 cm的,一律拉成下垂;長度小于20 cm的,緩放不動。以后每年如此,限制新梢加長加粗生長,促進早成花、成 好花。
5)花果管理。萌芽后抹除背上芽、粗枝基部芽及主干上距地面40 cm以內的芽;花蕾期疏除長果枝梢部、根部以及粗枝上、主干上的花。按大型果6 000~8 000個/畝,中型果8 000~12 000個/畝,小型果12 000~ 15 000個/畝留果。
6)長放修剪。改傳統的枝枝短截為疏緩結合,對主枝或側枝延長頭只緩不截,利用1年生枝結果,2年生枝一律疏除。按照“去老留新、去粗留細、去大留小”原則,保持主干永久,結果枝輪流更新,使結果枝與主干粗度比達到1 ∶ 6~8。
7)病蟲防治。萌芽前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開花前噴1次10%世高2 500倍液+10%吡蟲啉2 000倍液防治蚜蟲、細菌性穿孔病等,花后噴70%甲基托布津 1 000倍液+50%蛾螨靈2 000倍液防治紅蜘蛛、桃蛀螟等,7—8月噴25%滅幼脲3號1 500倍液+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褐腐病、瘡痂病、炭疽病及桃小、梨小等。
(趙 偉 721006 陜西省寶雞市
農業宣傳信息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