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前情的事件提要
夜里上廁所的時候,肖海無意中聽到了父母的對話。
媽媽:我真不想孩子和小陽一塊玩啊。
爸爸:當初可是你私底下向老師要求把他們編成同桌的。
媽媽:我知道。所以我現在后悔了不行嗎?你看那個小陽,整天帶著我們家肖海到處去玩。
爸爸:這就怪了,他成績不是挺好的嗎?
媽媽:這才讓人生氣呢!這么調皮的學生竟然還能考出好成績。哎,你說,總不會是我們家孩子智力有點問題,所以……
爸爸:明天還要上班,你就別胡思亂想了。
回到房間后,肖海在床上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說來也奇怪,除了兩人一起玩的時間外,小陽每天做完作業都會上網看兩個小時動畫片才睡覺。肖海則利用晚上的時間參加課外補習班,可試卷發下來一看,每次都是小陽的分數比自己的高。
幾天以后,老師把肖海和小陽調開了,肖海知道這一定是媽媽的主意,可是轉念一想,小陽活潑又開朗,對自己十分友好,他們那么玩得來,肖海不想失去這個好朋友……
那么問題來了
1.你遇到過“肖海困擾”么?
2.媽媽是對的嗎?
3.如果你是肖海,你會怎么做呢?
小記者大嘴巴
前方記者發來消息,有一大波“小智囊”正向這邊涌來,請各位小主趕緊接駕——
@南追RPP:友誼就是我們可以互相損但是感情依然超級好。兩個人好得跟一個人一樣。如果有這樣的朋友,還是不要在乎別人(家長)怎么看的好,畢竟這樣的人太難找啦!
@Sue_小白姐姐:貌似一直都是我帶壞別人家的小孩!
@青梔以南:這樣的學霸曾經在身邊……但是關系不是特別鐵,可我倒是覺得人家也挺努力的,這不,聽課老認真了。
@犯二小蘇涼:我媽媽不會管我交朋友的,她對我的朋友都特別友好,也不會因為成績排斥什么。我覺得友誼就是和一個人相處會快樂,可以從彼此身上學到很多。其實我覺得并不應該以一個人的成績去斷定TA的好壞啊。
@處于學霸邊緣的小貝:那些比你聰明的人說不定比你起得早而你不知道呢。倒是那些起得早卻不聰明的孩子比較糾結……比如我。
@小吖嘛蹦豆君:我有個好媽媽,她只希望我每天都能過得開心。而且十分尊重我的天性,也相信我知道什么時候該回家了,并且從沒懷疑過我的智商。
@只想當個小孩兒:那些“壞”孩子也沒有別人說得那么壞啊,倒是那些“好”小孩有時候會讓人討厭。
草帽老師: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優秀的人一塊兒玩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個人貪玩和成績優異之間并沒有對立的地方,不能以“貪玩”這一點來認為那是一個壞孩子。
研究表明,孩子在8歲半到10歲之間終于找到一個好朋友的時候,那是他/她理解和關心他人的開始。因此,孩子處于這個階段時,家長更應該做的是引導孩子與別人相處,比如教給孩子一些邀約技巧和社交禮儀,讓他們更加討人喜歡,而不是以家長的喜好干涉孩子的交友行為。在這個教育和互動的過程中,既可以讓孩子學到東西,也可以加深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需要注意的是,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學習一件新事物往往是從模仿開始的。在家庭之中,家長就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如果家長對事物的認識不夠全面,那么這種偏見也會成為孩子學習到的內容之一。因為當你陪伴孩子長大的時候,他也在用他的方式激發你在心靈上的成長。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你眼中那個“貪玩的學霸”往往在你不在意的時候用功。比如他有很強的專注能力,能在課堂上很好地吸收老師講課的內容。比如他堅持做到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比如他做作業特別認真。如果你也想成為這樣的學霸,那首先得做學會如何專注地學習和認真地玩耍。
另外,想要做好一件事情,除了努力,還需要有方向和方法,學習也不例外。
雖然你和你的朋友有可能會因為空間的問題而很少見面,但在互聯網時代。你們可以隨時聯系。而那些真正對你好的人也不會因為你長久不與之聯系而對你冷淡。
成年人往往可以接受同事和朋友與自己不同的地方,然而,為了顯示權威,家長很難接受孩子與自己之間的不同之處,因此家長會努力地讓孩子往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可是這樣會對孩子的獨立性產生影響,雖然孩子是父母帶到這個世界上的,但是他們也是獨立于父母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喜好和興趣,對此,家長應該像尊重同事和朋友那樣尊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