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到,膏方俏。臨近冬季,各大中醫院的膏方門診前排起了長龍。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不惜體力、財力,為的就是求一張好膏方以便冬季進補,期待自己來年變得身體棒棒噠!
“補品里的工藝品”
膏方,又叫膏劑,以其劑型為名,屬于中醫里丸、散、膏、丹、酒、露、湯、錠8種劑型之一。它是濾取藥物的煎液,經濃縮后加入糖或蜂蜜等熬煉成稠厚的藥膏,其處方多為滋補性質,故又稱膏滋藥。
膏方還有另外一個稱呼——“補品里的工藝品,工藝品里的奢侈品”。
說它是“補品里的工藝品”,是因為極品的膏方需要名醫出方,良匠操刀,選道地藥材,經配藥、浸泡、煎煮、沉淀、濃縮、收膏、裝罐等一些列繁瑣工藝才能制出。要求之嚴苛,制作之繁復,足以讓每副膏方堪稱藝術品。
說它是“工藝品里的奢侈品”,是因為上等膏方求之不易,彌足珍貴。 膏方究竟有多金貴,看看《紅樓夢》或許會有所了解。《紅樓夢》第六十四回,賈府因為丟失了一小包茯苓膏,就搞得整個大觀園雞飛狗跳,攆出司棋、趕走晴雯。可見,膏方當時的金貴程度不下于金銀細軟等貴重之物。中醫行里有一句行話,說制作膏方是“十斤藥材一斤膏”。可見,單是藥材耗費就不是一個小數目,稱之為“奢侈品”毫不為過。
吹熱的?追熱的?
說了半天,這東西到底有什么用呢?膏方走俏,是“吹熱”的?還是確實有效被中醫粉追捧“追熱”的?
膏方的功效,一是祛疾,二是延壽。它是在中醫辨證論治及整體觀的理論指導下,根據人的不同體質、不同臨床癥候綜合辨證而處方配制的,可以通過調整人體的氣血陰陽,達到扶正祛邪、療疾延年的目的。三朝御醫、明代神醫楊濟時說,膏方“乃延壽之法,非續命之方”。近代名醫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蓋煎熬藥汁成脂液,而所以營養五臟六腑之枯燥虛弱者也。”
能治病,能補虛養生,同時還具有服用方便、易存易帶、口味宜人等優點,靠“追”而不靠“吹”,恐怕這才是膏方走俏的真正原因。
一味膏方百味功
河坊街,杭州市最繁華的街道之一,也是老字號聚集之地,許多著名的中醫藥館都佇立于此。這些中醫藥館經歷百年風雨依然屹立不倒,方回春堂便是其中之一。
每年還沒入冬,方回春堂門前便摩肩接踵、人頭攢動。長長的隊伍中,大半是為這里的膏方而來。方回春堂歷經300余年,膏方制作技藝冠絕一時,其傳統膏方制作工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方回春堂,一鍋膏方出爐要經歷開方、配料等11道工序,而如今一般的膏方制作也要經歷至少7道工序。
一、備料
首先需要具有豐富經驗的中醫醫師開方,藥房工作人員核對姓名等基本信息才開始抓取藥材并進行復核。一般膏方的處方用藥在20~30味,確定無誤后才可以開始制作了。
二、浸泡
將藥材裝入棉布袋后置于桶中,倒入清水浸泡,清水要沒過藥材10厘米以上。半小時以后,將棉布袋翻一次,確保藥材充分濕潤。這個步驟需要至少一個半小時。
如果藥材中有細貴藥材,如蟲草、西紅花、野山參等,則需要分開單獨浸泡,并且要浸泡12小時。膠類要另行處理,用黃酒進行溶解,一般按照1:1的比例,半斤阿膠配半斤黃酒。
三、煎煮

將浸泡好的藥材放入專門的中藥煎煮器,加入適量清水沒過藥材,將溫度設定在110攝氏度左右,開始煎煮。這個步驟要進行兩次。第一次需要兩小時。煎好以后,藥汁漸濃,用紗布過濾出藥渣,將這頭道藥汁保存起來,然后再次注入清水,進行第二次煎煮。這一次,溫度可調低一些,大約需要一個小時。最后將兩次煎煮的藥汁混合起來。細貴藥材經過浸泡后,要單獨在小鍋中煎煮,需要兩個半小時左右。
四、沉淀
好的膏方必須沒有藥渣,這個步驟就是要將藥渣全部去掉。將藥汁倒入桶中,讓藥汁冷卻并沉淀,用篩子過濾。這個步驟至少需要6個小時。
五、濃縮
將過濾干凈的藥 汁倒入銅鍋中,開大火煎熬,讓水分蒸發。在這個過程中,膏方師傅必須隨時檢查藥汁濃度,撇去浮沫,讓藥汁慢慢變得稠厚,然后改用小火繼續濃縮藥汁。由于藥汁轉厚時極易粘底燒焦,膏方師傅就要長時間用竹棒不停地攪拌。藥汁沸騰時泛起“牛眼泡”時,還要用80目的篩子過濾一次。含有細貴藥材的方子,要在濃縮過程結束前半小時左右再將藥汁加進來。
六、收膏
黃銅鍋,小火慢慢熬煉收膏。此時可以加入經過黃酒溶解或者碾碎處理的膠類藥材或糖類。膏方師傅仍舊需要用竹棒不停攪拌,火候的把握全憑多年的經驗積累。膏方師傅用竹棒挑起膏體,清膏黏稠度如果能在竹棒上扯拉成旗,就表明收膏成功了。
熬膏工具也很有講究。濃縮與收膏的容器必須是銅鍋而不是鐵鍋。這是因為鐵分子比較活躍,高溫下容易和中藥中一些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影響膏方的藥效。
收膏的檢驗標準稱為“掛旗”:膏方師傅用竹棒挑起膏體,清膏黏稠度如果能在竹棒上扯拉成旗,就表明收膏成功了。好的膏方無藥渣雜質,表面光滑發亮。
七、裝罐
藥末,比如鹿茸粉、人參粉、珍珠粉、琥珀粉等,還有核桃、芝麻等調味品要在收膏以后再加入。最后將膏方裝入潔凈的瓷罐。這一步驟有專門的房間,空調要開到最低溫度,幫助膏方冷卻。
好膏方的四大特點
因人進補、辨證開方

河南中醫學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李力指出,膏方雖然同樣是以調理為主,但它跟保健品不同,拒絕千人一方。李力稱,中醫講求的是辨證施治,用膏方要根據個人的體質、表現出的不適癥狀來進行有目的的調理,這樣效果才會好。如果用千人一面的固定膏方,效果好不好就要碰運氣:體質和癥狀正好和這個膏方相合,就會有效果;如果不合甚至相反,效果就不明顯,甚至會出現副作用。
前要開路,后要糾正
有些人在吃膏方之前必須吃一兩周的“開路方”。開路藥就好比我們的清道夫,把膏方要輸送的渠道清理干凈。例如痰濕體質者,如果體內有濕邪沒有去掉,就補不進去。就好比我們往一個管道里輸送東西,如果管道口被堵塞,再多再好的東西也送不進去,更談不上吸收了。所以,痰濕、濕熱體質的人,吃膏方前必須吃“開路方”。
不僅要有“開路方”,膏方還應適時調整。一個膏方,現在多的可以開出30多味中藥。這些中藥的配伍,針對不同的癥狀進行調理,所以開膏方比開中藥方更嚴格。如果吃下膏方后有不適的感覺,這并不一定意味著膏方不適合你,你只須找開方的醫生進行微調,再開一些藥配合膏方一起吃,不適癥狀很快就會消失。
藥品質好,輔助藥少

李力介紹說,一味規范的膏方里面必須包含四類藥:扶正的、糾偏的、健脾胃的、輔助的。而且,好的膏方是濃縮的藥材精華,可以配幾十種中藥材,糖的成分不允許超過三分之一。現在市場上銷售的很多膏方,糖就能占到二分之一甚至達到三分之二,再加進去一些膠,看起來都是一樣的膏,但吃進去的很可能只有糖沒有藥。
李力還強調,目前中藥材市場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現象非常嚴重,她講了一個中醫世家出身的中醫的真實經歷:這個中醫有一次在藥店看到黃芪品相很好,就買了一些。他回家后才覺得好像不對勁,就拿去檢驗,后來證實這是植物的稈兒斜切成片,然后在黃芪水中泡了泡。他很沮喪,說自己在藥材堆里長大的人竟然也會買到假藥。這個經歷說明,讓普通老百姓去辨別真假藥材幾乎是不可能的,藥材不真,談何療效?所以,吃膏方必須在正規醫院取藥熬制。
半個月就能看到效果
膏方畢竟不是湯藥,不會吃了馬上就能治病,它是一個逐步調理的過程。一般情況下,吃膏方后半個月就能看到效果。如果吃了一個多月還感覺不到身體的變化,精神體力都沒有改善,那說明這個膏方不對證。所以,患者還是應該到正規醫療機構開膏方,否則起不到調理作用。
膏方,你能吃嗎?

據國醫大師、黑龍江省名老中醫張琪介紹,適合用膏方進補的主要有四種人:
一、亞健康人群。這類人平時雖無慢性疾病,但容易感冒,長期勞累或壓力過大而致身體虛弱,精力不足,難以勝任繁重的工作。
二、慢性疾病患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高血壓病、冠心病、高脂血癥、糖尿病、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慢性胃炎、慢性腎炎、貧血、腰腿疼、男子性功能障礙、女性月經不調等病患者宜用膏方。
三、體弱多病的兒童。
四、康復期的患者。手術后、出血后、大病及重病患者可以應用膏方。
不宜使用的人群:
孕婦;嬰幼兒及年輕健康之人;患急性疾病者;各類疾病急性發作期患者;有感染者;肝炎、結核等活動期患者;胃痛、腹瀉、膽囊炎、膽石癥正發作者;肝性肝炎、轉氨酶很高者;自身免疫球蛋白及抗體很高者。感冒患者;糖尿病患者。
以上這些人群不可濫服膏方,以免出現意外。
服用膏方要忌口
1.忌食辛熱大補的食物,如狗肉等;少吃甜味食品如巧克力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尤其是陰虛火旺患者。否則,易導致口干咽燥、大便燥結,甚至出現出血癥狀。
2.忌食煎炸、燒烤、油膩、海鮮等不易消化的食物。膏方本來滋膩,有礙胃之弊,平時飲食要注意清淡,以利消化,并促進膏方的吸收。況且,若病人本來脾胃虛弱、運化失常,服用膏方時更要注意飲食。
3.陽虛體質尤不可濫用溫陽壯陽的食物或藥物。例如,在服膏方時服鹿鞭、牛鞭,可能會引起虛火,產生變癥。
4.服膏方時忌食寒涼、生冷食物,如生冷瓜果、冰淇淋等。脾腎陽虛患者尤其要注意此項。
5.忌用茶水沖服膏方,且服用膏方時不建議飲茶。
6.服膏方期間應忌煙酒并忌咖啡、可樂等含有咖啡因的飲料。
7.服膏方期間,應當忌滑膩礙胃之品及高蛋白等難消失的食物,如海鮮、蠶蛹、蝦等。
8.膏方不能與牛奶同服。
(甘 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