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們都非常喜愛泡腳養生,尤其是在冬季,用熱水泡泡腳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溫陽暖體。但泡腳并不是適合所有人的中醫養生方式,下面小編就來詳細說說中醫養生泡腳有哪些注意事項。
一、嚴重心臟病患者當心暈厥
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泡腳的方式養生。因為用熱水泡腳后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全身血液會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這必將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對于有心臟病、低血壓的人群來說,經常泡腳養生會增加他們發病的風險。
二、糖尿病足患者千萬留意水溫
中醫養生泡腳,對糖尿病足患者來說最重要的是水溫。糖尿病足患者應特別留意水溫的高低,因為這類患者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覺不到,容易被燙傷,從而引發非常嚴重的后果。應用溫度計測定溫度,以避免燙傷。
三、腳氣患者要小心感染
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皰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癥、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也不宜泡腳。另外,對靜脈曲張或血栓患者來說,中醫養生泡腳也有健康風險。
四、給兒童泡腳要謹慎
足弓是從兒童期開始形成的,如果經常性用熱水給兒童泡腳,會給足部的神經、血管的功能帶來一些影響,尤其是頻繁的泡腳或燙腳更會導致孩子足底的韌帶變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維持,長此以往,會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風險。
同時,小孩是“純陽之體”,本身就容易發熱、愛上火,如果再用較熱的水泡腳、發汗,會熱上加熱。特別是嬰幼兒,皮膚嬌嫩,熱水泡腳容易被燙傷。
五、泡腳不要太久,水溫不要過高
每次泡腳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0分鐘,因為泡腳時人體血液循環和心率會加快,時間太長會增加心臟負擔。此外,由于血液會涌向下肢,有人會因腦部供血不足感到頭暈,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和老年人更要格外注意。
泡腳水不能太熱,以40攝氏度左右為宜。如果水溫太高,雙腳血管容易過度擴張,人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同時,水溫太高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質層干燥甚至皸裂。
六、太飽太餓時都不宜泡腳
泡腳時,避免在過飽、過饑或進食狀態下進行,因為沐足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后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七、預防腳部傳染性疾病
腳部傳染性疾病一般有雞眼、灰趾甲、甲周炎等,如果要預防這類疾病,首先最好不要穿公共拖鞋,其次在修腳的時候盡量用一次性或者消毒過的工具,最后用醋和生姜放進腳盆里泡腳,可以有效預防此類疾病的發生。
由此可見,不是所有人群都適合用熱水泡腳,也不是所有時刻都適宜泡腳。無論哪種中醫養生方法,都不可隨意,需要辨證使用。 " " " " " " " " " " " " " "(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