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時,嫌滴得太慢就自己調快點,這種事你是不是曾經干過?事實上,輸液速度是根據藥物特點和安全設置的,不能隨便更改。有些藥物可以快速滴注,并且快滴效果會更好;而有些藥物則非慢慢滴不可。滴快還是滴慢都要嚴格遵從醫囑,否則可能帶來以下隱患:
影響藥物療效 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開始時會很快上升,在滴完之后又會很快下降。這樣一來,雖然最高濃度是很高的,但藥物濃度保持在有效濃度上的時間減少了。比如,原本輸液能達到12小時有效,然而調快的話,可能真正有效的時間就只剩下8小時了,藥物的效果反而不如慢滴來得好。
誘發靜脈炎 很多藥物都對血管有刺激性,并且在高濃度下易產生副作用。如果輸液速度很快,藥物在輸液局部和全身血液的濃度會一下子升得很高,更容易發生靜脈炎等不良反應。例如萬古霉素,若輸液速度太快,會導致“紅人綜合征”,即面部、頸部和軀體出現充血、紅斑。
引起或加重心衰 最直觀的感受是心臟受不了,無論是輸什么液體,它的主要成分都是水,額外的水被注入血管,就會增加血液循環中的液體總量。如果這些水是慢慢進入血液的,人體可以通過自身調節讓腎臟多排出一些水以保持收支平衡。如果這些水快速、大量進入血液中,這種調節來不及發揮作用,就會增加心臟的負擔。
對于心臟功能正常的人來說或許還好,但對于原本心臟功能就不好的人來說,這些額外的負擔可以引起或加重心力衰竭。
所謂濫用止痛藥,是指不按照醫囑或藥品說明書,長期地、超劑量地、或不嚴格掌握使用指征而不合理地使用止痛藥,這樣可能產生各種藥物不良反應甚至嚴重危害健康。
1.過敏反應 許多止痛藥可引起哮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特異體質者可出現血管神經性水腫等過敏反應。
2.掩蓋病情 如果在未經醫生診治之前濫用止痛藥,雖然暫時疼痛的感覺可以減輕,但有可能掩蓋疾病特有的癥狀,給醫生診斷帶來困難而貽誤病情。
3.容易成癮 一些止痛藥尤其是高效止痛藥,長期應用會成癮,即對此種藥物產生依賴性。尤其應注意的是以曲馬多為代表的中樞性止痛藥。
4.誘發心血管系統疾病 有研究發現,非甾體抗炎止痛藥能明顯干擾血壓,使平均動脈壓上升。另有報道,服用羅非昔布18個月后,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如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相對危險性增加。
5.損害造血系統 一些止痛藥長期或過量服用,可對造血系統及白細胞造成損害,引起粒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凝血障礙等疾病。
6.誘發腫瘤 一些止痛藥長期服用可誘發腎盂癌、膀胱癌等。
7.胃黏膜損害 長期或大量服用止痛藥,尤其是空腹使用后,可出現上腹不適、惡心、嘔吐、飽脹、食欲減退等消化不良癥狀。嚴重的可致胃黏膜損害,引起胃出血。
8.引起中毒性肝炎 在治療劑量下,能導致10%的患者出現肝臟輕度受損,長期或大量服用撲熱息痛可影響肝功能,引起中毒性肝炎。
9.導致白細胞減少 安乃近、保泰松、消炎痛可抑制骨髓而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甚至導致粒細胞缺乏癥。
10.神經系統不良反應 可出現頭痛、頭暈、耳鳴、耳聾、弱視、嗜睡、失眠、感覺異常、麻木等。有些癥狀不常見,如多動、興奮、幻覺、震顫等,發生率一般小于5%。
所以大家一定按照醫囑或藥品說明書,規范地使用止痛藥,這樣才能獲得健康的身體。
中藥打粉在部分城市流行,一些人認為這樣吸收好。但是從中醫傳統的制藥工藝來講,古代人較少把中藥打粉;從吸收來看,“藥灌滿腸”也強調湯水藥。如果盲目打粉服用,可能影響藥物作用。
不是所有藥物都適合打粉。中醫認為花類的藥物,如金銀花、菊花等以及靈芝等藥材不宜打粉。靈芝打成粉會像棉絮一樣。含纖維素多的植物莖類藥物也不適合打粉。不過,黃芪、當歸、淮山藥可以打成粉,做成散劑服用。蟲草等貴重藥材在做成粉的過程中,會流失一部分,不僅在經濟上造成了損失,還會影響服用的劑量。某些藥店的設備和衛生條件達不到要求,建議確實有需要者到正規醫院打粉。
吸收不一定更好。有的人覺得打成粉末后更利于吸收,還有人為了圖方便而干吃打出的粉劑。其實,這樣反而加重了胃腸的負擔,把藥物的吸收分解提取過程都交給了胃。建議大家如果沒有看到醫囑上具體寫明要打粉,最好還是煎服湯藥。醫生認為需要打粉的藥物,即使是小的顆粒劑,也建議患者沖服。
1.安眠藥:失眠或早醒在老年人中比較常見,但是多數為生理性的。可通過定時起居,晚間不喝茶及其他興奮性飲料,睡前不看易激動,刺激性大的書刊、影視,醞釀一種良好的睡眠狀態來解決。所以能不用安眠藥最好不用,因為長期使用安眠藥會出現失昏、嗜睡、乏力等不良反應,久服還會出現藥物依賴性和成癮。
2.抗菌藥物:老年人使用抗菌素的機會也還很多,如肺部感染、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等。但是使用前要明確是不是細菌感染,是哪一種類型的細菌感染,然后有選擇地使用敏感抗菌素,切忌無目的地長時間濫用,更不提倡預防性使用抗菌素,因為二者均會導致耐藥菌群的產生而使治療失敗,或導致菌群失調,甚至雙重感染,加重病情,還會產生很多副作用。
3.止痛藥:止痛藥的使用需要使用者有一定的醫學常識,否則濫用止痛藥可能將病情掩蓋。老人對疼痛的敏感性本來就低,出現疼痛時病情多比較嚴重,一味止痛可能會延誤疾病的診斷。此外,很多常用的止痛藥如去痛片、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還會對胃黏膜屏障產生破壞作用,多服、久服均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或胃穿孔。
4.補藥:許多老人迷信補藥,以為它們對人體有益無害。其實不然,是藥都有三分毒,中藥也不例外。而且許多補益的藥,如人參、鹿茸正常人吃了會引起血壓升高、鼻腔出血、牙齦出血、胸悶、腹脹等不適。所以,即使是補藥也要對癥使用。
5.瀉藥:濫用、久用瀉藥不僅會影響機體各營養素的平衡,導致維生素缺乏和電解質紊亂,而且還會使胃腸蠕動進一步減慢,讓便秘進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