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眩暈方】
白果(銀杏)30克,有嘔吐者加干姜6克,共研細末后分4份,每日早晚各服1份,溫開水送服。一般服4~8次即可見效。
【斑禿方】
側伯葉20克,川椒、辣椒各10克,生姜15克,川芎20克,補骨脂12克,將上藥加入米醋250毫升,浸泡7天后,用棉簽蘸取該液搓擦患處10~15分鐘,每日2~3次。
【氣管炎咳嗽方】
組成:炙牛蒡9克,射干4.5克,遠志肉4.5克,白前9克,紫菀9克,杭白芍9克,杏仁12克,桑白皮9克,知貝母各9克,甘草3克,枇杷葉3片(去毛包煎)。
用法: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功效:化痰宣肺止咳。
治療:急性氣管炎。
【耳鳴方】
方一:路路通15克,先用冷水浸泡1小時,水煎成藥液頻飲,5天為一個療程。
方二:石菖蒲20克,生甘草10克,先用冷水浸泡1小時,水煎服,每日1劑,每天2次,10天為一個療程。
方三:百合90克,研成粉末,每次用溫水沖服9克,每日2次,治陰虛火旺之耳鳴。
【胃下垂外敷法】
取蓖麻仁50克,五倍子50克,共搗爛備用。每次取上藥5克,敷于肚臍,用麝香止痛膏固定,每4天換一次藥。對麝香止痛膏過敏者慎用。
【肺氣腫方】
鮮百合、鮮藕、枇杷(去核)各30克,淀粉、白糖各適量。鮮藕洗凈切片,與鮮百合、枇杷肉一并放入鍋內合煮,待熟時放入適量淀粉調勻,服時加少許白糖。
【手腳脫皮方】
艾蒿50克,柳葉50克(鮮干均可),放3000克水文火煮開。待溫度適宜時,將手腳放入泡洗30分鐘,涼后不要倒掉,留下次加溫繼續泡洗,一般三次見效。
【小兒積滯、腹脹、便秘方】
枳實12克,厚樸、萊菔子、茯苓、蒲公英、山藥各10克,木香9克,雞內金15克,砂仁6克,焦三仙各15克,生大黃3克。將上藥共研細末裝瓶備用。半歲以內用1克,1歲以內用1.5克,2歲以內用2.5克,3歲以內用3.5克。一日2次,水煮后沖服加適量冰糖。
【月經不調、稀少、腹痛驗方】
當歸15克,川芎10克,大生地30克,炒白芍15克,赤芍15克,凌霄花15克,穿山龍15克,枳殼12克,丹參15克,紅花9克,甘草10克。每日一劑,水煎兩次和勻分3次服用。7天為一療程。
【足跟痛方】
川芎45克,研成細末,分成3份,裝入小布袋內縫好。將藥袋裝入鞋里,直接與患足痛處接觸,每次用1袋,3袋交替使用,換下藥袋曬干仍可用。
【勞傷腰痛方】
炙黃芪15克,杜仲、補骨脂各6克(鹽水炒),紅花3克,核桃肉8克。上藥同酒煎服,治勞傷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