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防外表過于艷麗。對顏色過分艷麗的食品要提防,譬如草莓像蠟果一樣又大又紅又亮、咸菜梗亮黃誘人、瓶裝的蕨菜鮮綠不褪色等,如此就要留心是否添加了色素?
2. 防不正常白色。食品呈現非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用了漂白劑、增白劑、面粉處理劑等化學品。危害最大的是違法亂用甲醛次硫酸鈉(“吊白塊”)和甲醛(福爾馬林)等有毒有害的漂白化學品,市場常見用甲醛漂白保鮮的牛百葉、水發蹄筋等水發產品,還有使用“吊白塊”的粉絲、腐竹,用硫磺熏制的銀耳、竹蓀、筍干、黃花菜等。
3. 防保質期過長。3攝氏度貯藏的采用巴氏殺菌的包裝熟肉禽類食品,保質期7~30天。而此類食品所標保質期有的超過數月甚至一年。國外食品法規定此類食品在3攝氏度下的保質期僅為28天左右。因此,購買此類食品不要超過28天,而且買回來還應加熱之后食用。
4. 防反季節食品。“反”即反自然生長的食物。如冬季草莓、黃瓜、西紅柿、無根豆芽、反常瘦的豬、碩大的甲魚黃鱔、冬季利用“敵殺死”農藥刺激而捕撈的草蝦等。
5. 防小作坊式企業。小作坊式企業的食品要提防,其加工門檻低、設備簡陋,產品合格率最低,80%以上的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出自于此類不規范的小企業或小作坊。
6. 防低價格“貓膩”。價格明顯低于一般物價水平的食品肯定有“貓膩”。在無法辨其真偽優劣的情況下,寧可選購價格稍高一些、質量有保證的大型企業的品牌產品。
7. 防散裝食品。散即散裝食品。散裝白酒引發的中毒事件年年發生,此外,散裝的果脯蜜餞、醬菜、熟食、豆制品等大多來自地下加工廠,問題多,監管難度大。
(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