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正是荔枝上市的時節,很多人都喜歡吃。但有人一次吃進大量鮮荔枝后,會出現頭暈、出汗、面色蒼白、乏力、心慌、口渴、饑餓感等癥狀,重者可有四肢厥冷、脈搏細數、血壓下降,甚至抽搐和突然昏迷,這就是所謂的“荔枝病”。輕者口服糖水即可恢復正常,重者應送醫院搶救。
荔枝含糖量那么高,為什么多吃不但不會讓血糖升高反而會出現低血糖癥狀,那么吃荔枝豈不是可以預防糖尿病?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荔枝甜度的確很高,其含糖量超過16%。大量進食荔枝引發低血糖的原因是荔枝所含的糖分大部分為果糖。果糖與大家熟悉的葡萄糖不同,胰島素可以降低血糖,但胰島素主要利用的物質是葡萄糖,而不是果糖。當果糖攝入量少時,果糖能轉變為葡萄糖,使肝臟中糖原的儲存量增加。當果糖攝入量大時,果糖就成為合成脂肪的原料。此外,大量攝入果糖會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所以荔枝吃多了,胰島素受到刺激后大量分泌,導致機體血糖降低。同時,果糖沒來得及轉化成葡萄糖,不能及時補充血糖,雙重作用下便會產生低血糖癥狀。
雖然荔枝大量食用會出現低血糖癥狀,但是不等于這就是糖尿病患者可以選擇的降糖方法。出現“荔枝病”的原因一般是正常人大量食用荔枝造成的,而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分泌功能本來就不好,多吃荔枝只會讓病情雪上加霜。同時,中醫認為荔枝屬于偏溫補的水果,陰虛火旺和氣陰兩虛等證型的糖尿病患者更不宜食用,以免傷陰,加重癥狀,對于咽喉干疼、牙齦腫痛、鼻出血等癥者也要忌用。民間也有“一顆荔枝三把火”之說,中醫辨證屬于濕熱、陰虛不足、虛火偏旺體質的人不宜食用。
此外,人們最好不要空腹食用荔枝。鮮荔枝含糖量很高,空腹食用會刺激胃黏膜,引發胃痛、胃脹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