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該文總結了農業普查數據質量的控制標準,從調查對象文化程度低、虛報瞞報現象和城鄉流動性強等方面分析了影響農業普查數據質量的主要因素,并從加強農業普查準備階段質量控制、強化普查表登記階段數據質量控制、做好普查數據處理階段數據質量控制、強化政府行為和加強輿論宣傳等方面介紹提高農業普查數據質量建議。
關鍵詞:農業普查;數據質量;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 F32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22-116-02
農業普查是指對農村、農民和農業基本信息進行調查,是了解我國國情國力的一項重要措施,可以為研究和制定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各項社會政策提供科學依據,因此,提高農業普查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農業普查是否成功的第一衡量標準是普查數據質量,可以說保證農業普查數據質量是農業普查工作的根本責任和中心任務,也是開展農業普查的出發點和歸宿。提高農業普查數據質量的關鍵在于保證普查數據的真實性,這也是評價農業普查是否成功的主要標準。為了保證農業普查成功,首先要保證農業普查數據的真實、可靠,這就需要加強對農業普查各個環節的控制,嚴格按照農業普查的質量控制標準進行普查,確保普查數據的真實、可靠。筆者在碭山縣統計局工作多年,并參與了第一次、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具有豐富的農業普查經驗,現將提高農業普查數據質量的重要性總結如下,希望能為廣大相關工作者提供幫助。
1 農業普查數據質量的控制標準
農業普查作為一項農業全面調查統計數據,應該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確保普查數據的真實、有效、準確和及時。根據當前形勢以及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的組織實施情況來看,農業普查數據質量控制標準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普查數據要經受住上級機構的檢查和驗收,能否經受住上級的檢查和驗收是檢驗普查數據質量高低的重要內容;應該將農業普查質量控制工作貫穿整個農業普查過程中,并對各個階段的普查質量進行抽檢,保證普查數據質量。二是農業普查數據要經過普查機構評估和確認,并能夠準確地反映當地發展趨勢,這是衡量農業普查數據是否真實的主要標準;農業普查數據形成后,應該對數據進行全面分析和審核,對數據進行相關分析,并判斷普查數據是否與當地發展情況保持一致,是否能夠準確的反應當地經濟和社會總體發展趨勢。三是普查數據需得到相關部門的認可,農業普查的范圍較廣,指標內容較為豐富,而且各個指標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所以在農業普查結束后,應該及時與相關部門日常數據進行比較,并取得相關部門的認可。四是農業普查數據要得到應用,開展農業普查的目的是為了給政府相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依據,因此應該對普查數據進行有步驟、有重點的全方位、多層次的分析,充分發揮農業普查數據的作用,為相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依據。
2 影響農業普查數據質量的主要因素
2.1 調查對象文化程度低,配合程度低 農民是農業普查的主要對象,但是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大多數是憑借多年的生產經驗進行農業生產,生產經營記錄意識和記錄能力較差,這就影響了農業普查數據的準確性,而且農民普遍存在抵觸家庭調查的情緒,在進行農業普查時存在不報、少報或多報等情況,不配合相關人員進行農業普查,影響農業普查數據的準確性。
2.2 虛報瞞報現象 虛報瞞報是農業普查中常見的問題之一,也是影響農業普查數據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農業普查中虛報瞞報主要分為2個方面:一是無意識的虛報瞞報,由于農業普查的對象是農民,而農民受教育程度較低,沒有詳細記錄一年的收入、生產經營等情況,在進行普查時僅靠回憶進行統計,難免會存在一些誤差,而且農民多數存在“財不外露”的心理,在填報數據時會“報小數”,進而出現農民無意識虛報瞞報。二是有意識的虛報瞞報,如一些農業服務產業,為了少交一些稅,在農業普查時往往少報一些利潤總額和經營收入,出現瞞報謊報現象;同時,個別領導為了增加自己的政績,在進行農業普查時暗中修改普查數據,夸大事實,存在虛報的現象。
2.3 城鄉流動性強,組織協調難度大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也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使農村經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進而模糊了城市和鄉鎮之間的界限,給農業普查帶來了困難。近年來大量的農民外出打工,出現人口遷移等現象,人員流動性逐漸增大,國家取消了各種農業稅,加上鄉鎮合并管轄面積增大,都增加了管理難度,以及越來越多的人到農村進行投資等情況的出現,這些都增加了農業普查的難度,影響普查數據質量。
3 提高農業普查數據質量建議
3.1 加強農業普查準備階段質量控制 加強農業普查準備階段質量控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做好普查前準備工作,在發布農業普查文件的同時建立農業普查領導小組,并明確各成員的責任;為了保證農業普查的順利完成,首先要在普查前做好物質準備;認真考察和篩選出普查工作人員,并對其進行相應的培訓,為農業普查提供人才基礎。二是做好農業普查區域劃分工作,在進行農業普查區域劃分工作上要嚴格按照“不重不漏”、“歸屬唯一”以及“就近”等原則,將普查地域劃分為各個小區,并明確普查人員所負責的區域,保證普查區域“不交叉、不重不漏、不間斷”。三是做好清查摸底工作,進行清查摸底工作可以了解普查地大致情況,為農業普查現場登記做基礎,進而提高農業普查數據質量;對不同的普查對象應該采用不同的普查方式,如對農村居民采用“有戶就查”的方式,對城鎮居民采用“以地找戶”的方式。在清查摸底結束后,應該對清查摸底結果進行全面檢查,并與基礎信息進行核對,保證普查對象不重不漏。
3.2 強化普查表登記階段數據質量控制 建立數據質量控制機制,在農業普查過程中,入戶訪問登記、復查、普查光電錄入表的抄錄以及手工匯總等是質量要求最高、工作量最大的環節,也是最為重要的環節,為了保證這幾個環節保質保量的完成,各普查機構應成立相應的控制小組,并有專人負責,責任到人,保證數據質量。嚴格組織實施“四查”措施,即自查、互查、議查以及抽查;自查是指各普查人員應該對當地登記的普查表進行檢查,保證普查數據的正確可靠;互查是指普查人員對農業普查中的重點內容進行相互檢查,保證數據的準確;議查是指農業普查小組就普查登記質量、登記對象等問題舉辦座談會,對普查數據進一步進行核對,保證數據質量;抽查由各級普查機構組織相應的人員對普查數據質量進行抽檢,確保數據質量,對數據質量不合格的應責令其限期整改。做好農業普查數據表的匯總和抄錄工作,重視抄錄員的選調工作,并在抄錄員上崗前進行培訓,并對培訓結果進行考核,保證抄錄員具有較高的責任心、較強的工作能力,能夠工整清楚的完成相關工作。
3.3 做好普查數據處理階段數據質量控制 不僅要做好農業普查數據的錄入、審核、查詢和數據質量評估等工作,也要對農業普查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充分利用農業普查數據,為農業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提高農業普查數據處理質量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在進行數據處理時嚴格按照數據處理實施細則進行處理;二是使用統一的數據處理軟件,保證數據處理質量;三是建立可靠、安全的數據處理環境,保證數據安全;四是將質量控制意識貫穿到數據處理整個過程中,保證數據處理質量;五是樹立全局觀念。采取多種方法確保農業普查數據處理工作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為了保證普查數據質量,各級普查機構要認真做好數據質量評估工作,對數據質量不符合要求的必須采取措施堅決返工。普查數據經過科學的質量評估,確認為準確無誤后,按時上報。普查數據處理之后,普查辦公室要建立完整的普查名錄庫及普查數據庫,并做好普查數據庫的維護與備份。
3.4 強化政府行為,建立責任機制 農業普查是對“三農”問題的一次全面普查,為了保證農業普查這個大工程順利完成,各級政府應該對農業普查工作進行動員和部署,保證農業普查工作順利完成。為了保證農業普查工作順利完成,各級政府應該強化政府行為,加強對農業普查各項工作的領導和監管。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對農業普查制定統一的方案和措施,保證各地農業普查在統一要求下進行,防止出現一個地方一個樣。為了保證農業普查保質保量的完成,應該建立相應的責任機制,各小組成員按照職責進行分工,各司其職,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普查數據質量的真實、可靠。
3.5 加強輿論宣傳 農業普查的主要對象是農民,做好農民思想工作,提高農業普查意識,以保證農業普查質量。為了讓廣大農民了解農業普查的重要性,相關部門應該加大農業普查的宣傳力度,在宣傳時應該重點突出農業普查的重要性。由于農民受教育程度較低,在進行宣傳時應該耐心的向農民講解農業普查的意義和重要性,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講解,盡可能多地使他們了解農業普查的相關知識,提高他們農業普查意識。在進行農業普查宣傳的同時,加強《統計法》的宣傳力度,使農民充分了解和意識到準確填寫農業普查表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瞞報、虛報等行為是違法行為,確保普查數據的準確。對在普查工作中具有無私奉獻、百折不撓的先進普查人員給予表彰獎勵,并對配合農業普查工作的有關單位給予表彰,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提高農業普查數據質量。
參考文獻
[1]霍蓉.淺談影響農業普查數據質量控制的因素與對策[J].青海統計,2008(03):31-33.
[2]吳正濤.提高農業普查數據質量之我見[N].中國信息報,2006-07-18(007).
[3]張耀紅.數據質量意識應貫穿農業普查全過程[N].中國信息報,2006-10-24(007).
[4]林洪,徐亞輝.對提高經濟普查數據質量的思考[J].中國統計,2009(05):44-45. (責編:張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