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散發(fā)著油墨清香的鎮(zhèn)江作家吳紹祥的長篇小說《巴蜀夢尋》,其封面勒口上有這樣一段文字:“我想通了,我的生命的主題可能就是尋找。我這一生就是要一直尋找下去,就算最后沒有可以尋找的東西,我也要去尋找虛無,直到再也走不動路......”退休賦閑的林隱寺連續(xù)幾天都做了同樣的夢:十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唐瞿從一座灰白的建筑上掉落下來。受友人之托,林隱寺開始了艱難的尋友之路,尋找過程一波三折,亦幻亦真,充滿曲折和懸念......
不知道是承受不起生命的重,還是承擔不起生命的輕,生命是人生一個重要的話題。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是匆匆過客,如同草木,經歷榮與枯、生與滅,順暢也好,艱難也罷,都是稍縱即逝。然而,生命在春華秋實中又有著不一樣的意義,這就是吳紹祥《巴蜀夢尋》的尋找。
繁華世間又何嘗不是一杯毒酒,你以為自己早已厭倦,其實卻總想一醉貪歡。等待一場姹紫嫣紅的花事,是幸福;在陽光下和喜歡的人一起筑夢,是幸福;守著一段冷暖交織的光陰慢慢變老,亦是幸福。世間就算是再無情,冷漠,總有陽光的一面,幸福就在我們的身邊,需要我們去抓住,去感受。
然而每個人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意味著遠離純凈,開始漫步在紅塵的煙火里。世間百態(tài),必定要親自品嘗,才知其真味;漫漫塵路,必定要親力親為,才知曉它的長度與距離。
所謂心靜則國土靜,心動則萬象動。真正的自在是知曉得失從緣,懂得隨遇而安。那時候,任何的遷徙都不會成為困擾,不至于改變生活的初衷。在人生的路上,每個人都在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不至于太過曲折,不至于時刻彷徨在轉彎的路口。世事難遂人愿,你想要行云流水過此一生,卻總是風波四起。有人說,人生就是來經受苦難的,確實,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個人都需要經過各種各樣的坎坷,所以我們不能把人生想得太簡單,可是,人生要是按著軌跡來或是只有好事,那人生也就太過于平淡了,沒有起伏的人生怎配得上來這世上走一遭呢!
吳紹祥的《巴蜀夢尋》這本書既像是一篇美文,又像是江南的小橋流水,那樣溫婉,那樣充滿美感,讀著這本書就像走在江南水鄉(xiāng),心中蕩漾著一種小小的波瀾,雖然沒有大起大伏,但是它對生命意義的追索、詰問和思考,卻能在心中長久地留存。讓我們在懵懂與理解的分界線上尋找依靠,學會如何領悟人生的虛與實。
伴隨夕陽的蕭條,帶上激蕩的理想,乘駛在歲月的小船,在漆黑的暗夜獨自為遠方吟唱,獨自尋找完美的彼岸,然而歲月的風帆卻一再地破散。等不及的理想,在無止境的遠方蕩漾,希望卻一次又一次地渺茫,消逝在無止境的遠方。伴隨晨光的泛濫,踏上所謂的遠方彼岸,留下第一枚足跡的開端,便又開始傾聽時間轉動的聲響,來不及展望,卻又將面對未來的滄桑。是否曾經的過往會淡忘,還是在記憶深處匿藏。最初的開端,只不過是后來的蒼涼。
黑暗還是光芒?
面對塵世間的一切,用所謂的悲觀去面對所謂的塵寰,最真的世界才沒有任何阻攔,這樣,才可以在一片蔚藍的天空自由飛翔。在蔚藍中閉上雙眼的凄然,是否會聞到一種來自記憶深處的芬芳,待到芬芳彌漫,在心的海洋充滿,漸漸將被腦海淡忘,便又開始無止盡的冷淡。
抬頭仰望,天空是否還蔚藍;
低頭俯看,角落是否還完滿;
左轉遠望,大海是否還湛藍;
右轉瞻看,森林是否還成長;
回看記憶,回憶是否還悲涼。
"讀完吳紹祥的《巴蜀夢尋》,使我頓悟:人生就是一種尋找,一種生命的力量,我們邊走邊看,亦夢亦歌,讓人生充滿史詩般的悲愴和生活的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