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巴菲特常被人尊為股神。這位投資家在投資股票的時候獨具慧眼,很有一套。事實上,他也是一個投資債券的高手。在選擇債券的時候,巴菲特對可轉債更是情有獨鐘。巴菲特是一位謹慎的投資者,他有一句名言:“投資最重要的原則是: 第一,不要賠錢;第二,永遠記住第一點。”因此,攻守兼備的可轉債非常符合巴菲特的投資原則:安全,有保底,而且一旦股票價格上升,債券轉換成股票更是可以獲得豐厚的利潤。
20世紀80年代,美國資本市場流行杠桿收購,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惡意收購。1989年,當有惡意收購者企圖狙擊吉列公司的時候,巴菲特被吉列公司邀請作為“英雄救美”的白衣騎士。于是,巴菲特以6億美元的價格購買了吉列公司定向發行的年利率為8.75%的可轉換特別優先股。這些優先股可以在兩年以后以50美元/股的價格轉換為1.2億股普通股,而當時普通股的市場價格為41美元/股左右。如果這些可轉換優先股不轉換為普通股的話,10年內可以由吉列公司贖回。有了巴菲特的加持,惡意并購者知難而退,巴菲特協助吉列成功地抵擋住了投機者的惡意收購攻勢。這些可轉換優先股也在兩年后轉換成了普通股,巴菲特旗下的哈撒韋公司占吉列公司的股份比例達到10%(后來稀釋到9%)。巴菲特購買的可轉換特別優先股本質上就是可轉換債券,區別就是公司清償時排序在債權人之后,而且還有一定的投票權。2005年,寶潔公司收購吉列以后,巴菲特持有的吉列公司股票市值增長到51億美元。16年時間投資回報率7倍有余。
巴菲特投資可轉債的另一個經典案例,是2002年7月9日宣布投資Level3公司長期債券和可轉債1億美元。Level3公司是美國一家提供互聯網寬帶和網絡通信相關業務的運營商,其股價在2000年達到最高峰130美元/股,市值460億美元。因為大量擴張,到了2002年,債務余額約為60億美元。隨著互聯網泡沫的破滅,此時股價只有5美元/股左右,相對于高位跌去了96%。一時間,甚至有人擔心該公司可能倒閉。
在很多人看來,這筆投資有點非同尋常,因為巴菲特一向回避科技股、網絡股。巴菲特曾經說過,“對我而言,任何有關互聯網領域的投資決定,我在五秒鐘內就會否決。” 因為這些公司絕大多數都屬于高速變化、極度不穩定的產業,而快速變化的產業被公認為投資者的絞肉機。此外,巴菲特也公開承認,自己對于高科技產業沒有把握,所知不多,所以錯過了包括微軟、谷歌在內的眾多機會。不過股神也從來都不覺得后悔和遺憾,因為他一向堅守不熟不做的原則。當一向保守、穩健的投資大師巴菲特投資Level3的報道一出來,確確實實是讓很多人跌破了眼鏡。
巴菲特仔細研究了Level3公司可轉債價格,每張債券價格已隨股價跌到18~50美分(面值1美元),即使不考慮轉股的問題,當成普通債券持有到期的年化收益率也已經高達25%~45%。公司還擁有15億美元的現金和6.5億美元的銀行借款。這就等于,以每張18~50美分的價格買一個每年6%利息加上到期后1美元本金的債券。巴菲特在市場上高調宣布買入Level3公司的債券,還進一步接受了公司定向發行的可轉換債券。2002年7月9日消息宣布當天,股價暴漲60%。到了2003年,Level3債券的價格已經漲到73美分。短短一兩年時間,此項投資年化收益率就高達180%。
到了2008 年美國次債危機最高潮,貝爾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購、雷曼兄弟破產倒閉、美林歸于美國銀行旗下、摩根士丹利岌岌可危之時,巴菲特再次出手認購高盛公司的可轉換優先股票。具體條款是每年固定紅利10%,同時獲得認股權證,5年內可以以每股115美元的價格認購50億美元額度之內的高盛股票。跟前面認購吉列的所謂優先股一樣,該產品本質上就是可轉換債券。不久,巴菲特再次出手,以同樣的條件收購通用電氣50億美元可轉換優先股。2011年3月19日,高盛集團宣布將向股神巴菲特的旗艦哈撒韋公司支付56.5億美元,以購回50億美元的優先股。同時,高盛也會支付一次性的16.4億美元利息。伯克希爾哈撒韋仍持有高盛發出的認股權,賬面獲利19億美元,因此在今次投資合共獲利37億美元,而投資兩年半的利潤率達74%。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巴菲特幾次出手購買上市公司可轉換債券,都是在這些公司遇到某些困難之時。最后的結果是既做了人情,還賺得盆滿缽滿。之所以稱可轉換債券為可轉換優先股票,目的是給現有債權人吃一顆定心丸,因為巴菲特的清償權在現有債權人之后。
作者單位: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
責任編輯:劉穎 羅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