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價格指數不斷走高,債券發行規模與存量規模穩步擴大,公司信用類債券繼續快速增長,回購交易保持活躍,現券交易量同比小幅回落,債券衍生品業務穩步發展,產品創新持續推進,制度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對外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顯著增強。
債券價格指數持續走高
2014年,中債-銀行間債券指數呈現不斷上升走勢。年初,中債-銀行間債券指數結束了自2013年6月份以來的下挫,出現止跌回升態勢。上半年,在經濟基本面保持穩定、資金面穩中偏松等因素影響下,我國債券市場整體回暖,呈現“牛市”走勢。下半年,央行在保持流動性總體適度充裕的同時,通過貨幣政策預調微調著力引導市場利率和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在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局面下,債券價格指數持續上漲。12月末,中債-銀行間財富指數收于158.6924,比年初的143.9009上升了10.28%,中債-銀行間凈價指數收于116.4892,比年初的110.2910上升了5.62%(見圖1)。
圖1 中債-銀行間債券指數走勢
注:財富指數和凈價指數均為中債-銀行間債券指數。
數據來源:中國債券信息網
一級市場
(一)債券發行量大幅增長
2014年,銀行間債券市場累計發行債券10.39萬億元,同比增長26.15%,增幅較上年高15.25個百分點。其中,公司信用類債券1發行規模為4.82萬億元,同比增長45.48%,占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總規模的46.37%(見表1)。
表1 2014年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托管和交易情況
發行量
(億元)同比增長
(%)托管量
(億元)同比增長
(%)交易量(1)
(億元)同比增長
(%)換手率
(%)同比增減
(個百分點)
國債14207.5 7.3 88796.6 9.9 57725.60 3.4 65.0 -4.1
地方政府債4000.0 14.3 11606.4 35.0 1071.80 -54.3 9.2 -18.0
央行票據0.0 -100.0 4281.7 -22.5 1281.57 -88.0 29.9 -164.3
國開行金融債11325.4 -7.4 62660.0 8.7 166354.47 31.8 167.1 24.8
政策性銀行債(2)11575.1 35.8 36914.4 18.8
政府支持機構債2100.0 10.5 11674.9 16.2 5971.08 -51.5 51.1 -71.3
金融債券(3)5459.5 313.3 17213.2 27.2 1950.65 -29.7 11.3 -9.2
證券公司短融4246.9 41.8 1133.9 40.0 7714.42 244.8 680.3 404.1
信貸資產支持證券2793.5 1673.7 2751.1 676.5 0.00 ——0.0 0.0
國際機構債0.0 ——31.3 0.0 0.99 -99.6 3.2 -854.8
同業存單 2220.98 ——
公司信用類債券:48169.6 45.5 86774.7 26.4 159273.66 -21.7 183.5 -112.7
其中:企業債券6952.0 46.3 18843.3 11.3 45839.50 -34.5 243.3 -169.9
超短期融資券10996.0 45.9 6999.5 48.0 22824.05 129.0 326.1 115.3
短期融資券10521.5 26.4 10365.9 22.8 31411.75 -20.0 303.0 -162.0
中期票據9368.4 39.5 32511.3 12.7 51671.49 -35.4 158.9 -118.4
集合票據(4)4.3 -93.5 139.0 -27.2 131.95 -55.8 94.9 -61.4
定向工具10230.2 80.5 17706.2 87.7 7394.92 87.0 41.8 -0.2
資產支持票據89.2 123.0 171.4 75.3 0.00 ——0.0 0.0
項目收益票據8.0 ——8.0 ——0.00 ——0.0
合計:103877.5 26.2 323838.2 16.9 403565.22 -3.0 124.6 -25.6
注:(1)交易量中,國開行金融債和政策性銀行債未分開統計;(2)政策性銀行債指進出口行和農發行發行的政策性金融債;(3)金融債券包含商業銀行次級債、一般金融債、混合資本債、二級資本工具,以及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證券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債;(4)集合票據包含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和中小企業區域集優票據。
數據來源: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中央結算公司、上海清算所
從發行券種看,國債占比最高,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增幅最大。2014年,發行額占比居前四位的分別是國債、政策性銀行債、國開行金融債和超短期融資券,市場占比分別為13.68%、11.14%、10.90%和10.59%。發行規模同比增幅居前四位的分別是信貸資產支持證券、金融債券、資產支持票據和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分別同比增長1637.65%、313.29%、123.00%和80.49%。2014年沒有發行央行票據。
從期限分布看,1年期以下短期品種和5年期以上長期品種發行占比上升,1~3年期及3~5年期中間品種發行占比下降。2014年,1年期、5~7年期、7~10年期和10年期以上品種發行占比分別為34.64%、15.79%、10.67%和3.21%,與上年相比分別上升2.89個、0.89個、2.39個和0.30個百分點;1~3年期和3~5年期品種發行占比分別為19.07%和16.62%,與上年相比分別下降4.87個和1.53個百分點。從國債的發行期限看,1年期以下短期國債發行占比為17.78%,1~10年期中期品種累計發行占比為72.62%,10年期以上長期國債發行占比為9.60%(見圖2)。
圖2 2014年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期限結構
注:國債含記賬式國債和儲蓄國債(電子式)。
數據來源:中央結算公司、上海清算所
(二)債券余額穩步擴大
截至2014年末,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余額達到32.38萬億元,同比增長16.89%。其中,公司信用類債券余額為8.68萬億元,同比增長26.38%,占到銀行間債券市場總余額的26.80%,比上年同期增加2.01個百分點。1997年以來,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余額呈現穩步擴大特征(見圖3),2014年末銀行間債券市場余額較1997年末增加了近67倍。
圖3 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余額情況
數據來源:中央結算公司、上海清算所
圖4 2014年末銀行間債券市場各券種余額市場占比
數據來源:中央結算公司、上海清算所
在債券余額的券種分布上,國債占比最高,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增幅最大。2014年,債券余額占比居前四位的分別是國債、國開行金融債、政策性銀行債和中期票據,市場占比分別為27.4%、19.4%、11.4%和10.0%(見圖4)。債券余額同比增幅居前四位的分別是信貸資產支持證券、非公開債務融資定向工具、資產支持票據和超短期融資券,分別同比增長676.49%、87.74%、75.26%和48.01%。
在債券余額的期限結構上,2014年末,1年以下、1~3年、3~5年、5~7年、7~10年和10年以上待償期債券余額占比分別為16.87%、28.66%、19.50%、13.19%、11.92%和9.86%。在國債方面,1年以下、1~3年、3~5年、5~7年、7~10年和10年以上待償期國債余額占比分別為10.09%、23.82%、13.65%、13.97%、19.99%和18.47%(見圖5)。
圖5 2014年末銀行間債券市場剩余期限結構
注:國債含記賬式國債和儲蓄國債(電子式)。
數據來源:中央結算公司、上海清算所
二級市場
(一)回購交易量突破200萬億元
2014年,銀行間債券回購市場交易規模繼續穩步增長,質押式回購和買斷式回購共計成交224.17萬億元,同比增長41.736%,增幅較上年同期高30.12個百分點。其中,質押式回購累計成交212.42萬億元,同比增長39.77%;買斷式回購累計成交11.75萬億元,同比增長89.93%(見圖6)。
圖6 銀行間債券回購市場交易情況
數據來源: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
2014年,銀行間債券回購市場質押式回購利率與買斷式回購利率走勢基本一致,整體利率水平低于2013年。其中,質押式回購日加權平均利率為2.98%,比上年下降56個基點;買斷式回購日加權平均利率為3.44%,比上年下降52個基點。
在交易標的券種方面,以國債、央行票據和政策性銀行債為標的券種的質押式回購交易合計占比79.09%,比上年增加1.13個百分點;以短期融資券、超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集合票據和企業債為標的券種的質押式回購交易合計占比15.86%,比上年下降0.79個百分點。在買斷式回購中,以國債、央行票據和政策性銀行債為標的券種的交易占比45.44%,比上年增加0.28個百分點;以短期融資券、超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集合票據和企業債為標的券種的交易占比51.30%,比上年上升2.02個百分點。
在交易期限結構方面,7天以內的質押式回購交易在質押式回購總成交量中占比92.72%,比上年增加個0.71個百分點。其中,隔夜品種成交繼續活躍,占比78.57%,比上年減少0.50個百分點;7天品種成交量占比14.14%,比上年增加1.20個百分點。7天以內的買斷式回購交易在買斷式回購總成交中占比87.31%,比上年增加4.29個百分點。
在凈融資結構方面,大型商業銀行2、政策性銀行和信托公司的金融產品表現為資金凈融出,合計凈融出資金87.17萬億元,占資金凈融出總額的57.67%;城市商業銀行、證券公司、農村商業銀行和合作銀行表現為資金凈融入,合計凈融入資金61.19萬億元,占資金凈融入總額的59.42%。此外,非法人機構投資者3在銀行間市場開展的正、逆回購交易量分別為27.79萬億元和14.73萬億元,占比12.40%和6.57%。
(二)現券交易同比小幅下降
2014年,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累計成交金額為40.36萬億元,同比減少3.02%。從月度成交情況看,除1、2月份成交金額分別為1.91萬億元和2.10萬億元外,其余各月成交金額均在3萬億元以上,其中12月份成交金額達到年度最高4.04萬億元,與2013年下半年月成交額不到2萬億元的水平相比顯著回升(見圖7)。
圖7 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交易年度和月度變化情況
注:圖中綠色陰影部分為2013年。
數據來源: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
在交易券種方面,2014年現券成交排名前四位的券種為政策性銀行債、國債、中期票據和企業債券,成交占比分別為41.22%、14.30%、12.80%和11.36%,與2013年相比,政策性銀行債和國債的成交占比分別上升10.89個和0.89個百分點,中期票據和企業債券成交占比分別下降6.42個和5.45個百分點。此外,央行票據成交占比則由2.26%進一步下降到0.32%,下降了1.94個百分點。
在換手率方面,2014年銀行間債券市場整體換手率為124.88%,與上年相比下降25.45個百分點。其中,公司信用類債券換手率183.99%,比上年低113.38個百分點。換手率位列前五位的分別是證券公司短融、超短期融資券、短期融資券、企業債券和政策性銀行債,平均換手率分別為680.34%、326.08%、303.03%、243.27%和167.07%。
在機構買賣方面,2014年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交易買入量與賣出量排名前三位的機構均為城市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和股份制商業銀行,三家機構合計買入量占總買入量的58.14%,合計賣出量占總賣出量的61.69%。在買賣凈額方面,2014年現券交易凈買入量排名前三位的機構分別是境外銀行、基金和商業銀行資管,三者合計凈買入量占總量的55.31%;現券交易凈賣出量排名前三位的機構分別是城市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和股份制商業銀行,三者合計凈賣出量占總量的81.87%。此外,非法人機構投資者的現券買入、賣出量分別為5.02萬和4.08萬億元,占比12.44%和10.11%。
衍生品市場
利率互換交易量大幅增長。2014年,人民幣利率互換累計成交43019筆,名義本金額達4.03萬億元,同比增長47.91%。從各月成交情況看,2月份成交最少,名義本金額為1957.95億元,其他各月成交的名義本金額均在2000億元以上,其中11月和12月名義本金額分別達到5005.20億元和5465.03億元。在交易期限結構方面,1年及1年期以下交易的名義本金額占比為78.90%,比上年上升3.35個百分點;1~5年期品種成交量占比為11.16%,比上年下降3.33個百分點;5~10年期品種成交量占比為9.94%,比上年下降0.02個百分點。在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的浮動端參考利率上,與7天回購定盤利率掛鉤的交易量占比為81.13%,比上年上升18.81個百分點;與Shibor和人民銀行公布的基準利率掛鉤的交易量占比分別為18.20%和0.67%,分別比上年下降15.08個和0.73個百分點。
2014年11月3日,我國銀行間市場推出標準利率衍生產品。首批推出的四個品種為1個月標準隔夜指數互換、3個月標準Shibor1W利率互換、3個月標準7天回購利率互換和3個月標準Shibor3M遠期利率協議。截至2014年末,四個標準利率衍生產品共報價4996筆,交易212筆,交易量413.5億元。其中,1個月標準隔夜指數互換的報價筆數、交易筆數和交易量占比分別為51.52%、56.60%和74.37%,3個月標準7天回購利率互換的三項占比分別為36.93%、36.79%和22.97%。
2014年,債券借貸業務共發生2518筆交易,標的債券總面額為4019.85億元,同比增長507.01%。
在其他衍生品市場方面,2014年債券遠期和遠期利率協議均無成交,無新達成信用風險緩釋合約(CRMA)交易,無新增創設信用風險緩釋憑證(CRMW)。
市場運行與發展特點
(一)產品創新持續推進
2014年,銀行間債券市場產品創新成果顯著。
1.開展了碳收益票據、并購票據和項目收益票據等產品創新
碳收益票據作為綠色債券,在定價上與碳收益率相掛鉤,既推動了債務融資工具的多層次發展,也拓寬了碳交易市場的融資路徑。并購票據作為債務融資工具,其發行有助于企業快速獲得資金用于支付并購價款。項目收益票據/項目收益債作為募集資金用于項目建設且以項目產生的經營性現金流為主要償債來源的債務融資工具,充分體現了“使用者付費”理念、發行主體與地方政府債務隔離、充分面向地方投資人等特點,是探索建立透明規范的城市建設投融資體制的有益嘗試。
2.在傳統利率衍生產品基礎上推出了標準利率衍生產品業務
標準利率衍生產品通過將場外衍生產品進行標準化的路徑設計,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我國場外衍生品市場的標準化程度,提高電子化交易水平和市場效率,為市場參與者提供更多高效的風險管理工具,增強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能力。
(二)制度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
1.一級市場方面
一是推出債券預發行交易業務,預發行范圍囊括國債以及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的債券品種,有利于提高債券發行定價的透明度和競爭性,完善債券收益率曲線,活躍二級市場交易。
二是規范非金融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招標發行債券的行為,調整了非金融企業使用招標系統發行債券的門檻要求,為鼓勵非金融企業招標發行債券提供制度支持。
三是由上海清算所提供技術支持的債券發行系統為債務融資工具正式對外提供服務,自2014年3月18日至年末,共有10家機構通過該系統進行了27期債券的公開招標發行,發行量合計861.4億元。
四三是增加商業銀行柜臺債券業務品種。所增券種為國開行金融債、政策性銀行債和中國鐵路總公司等政府支持機構債券,全年商業銀行柜臺新增國開行金融債3只和進出口銀行債4只,商業銀行通過柜臺分銷國開行金融債67億元和進出口銀行債30億元。
四是中央結算公司為企業債規范集中招標和簿記建檔發行提供系統支持服務。
2.規范市場運行方面
2014年初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發布《關于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有關事項的通知》,就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有關事項進行了規范。11月份發布《關于非金融機構合格投資人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有關事項的通知》,允許符合條件的非金融機構合格投資人通過非金融機構合格投資人交易平臺進行債券投資交易,該舉措有利于完善多層次債券市場體系,進一步夯實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人基礎,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3.提高市場效率和流動性方面
一是建立場外金融衍生產品集中清算機制,要求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達成的人民幣利率互換等場外金融衍生產品,凡參與主體、合約要素符合上海清算所有關規定的,均應提交上海清算所進行集中清算。截至2014年末,上海清算所共進行了24106筆利率互換的集中清算,名義本金額(單邊)22549.16億元。
二是規范并改進嘗試做市商制度,將嘗試做市業務作為做市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為選拔做市商發揮了積極作用,有利于進一步完善銀行間債券市場做市商制度和更充分地發揮嘗試做市商機構的積極作用。
三是大力發展擔保品應用。債券擔保品管理應用拓展至創新貨幣政策工具、中央及地方國庫現金管理、國債期貨管理保證金等關鍵金融領域,提高了市場流動性管理的效率。
(三)對外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
2014年,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截至年末,獲準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三類機構(包括境外央行和貨幣當局、人民幣清算行、境外參加銀行、主權財富基金、保險機構等)107家、QFII機構13家、RQFII機構60家,已經成為銀行間市場的重要投資者,債券持有比率達到1.8%。同時,境外企業也可以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熊貓債券”。截至2014年末,德國戴姆勒股份公司已成功發行兩期共計20億元債務融資工具。
此外,以中央結算公司開發編制的中債指數為標的,的全球RQFII債券ETF產品先后在香港交易所和紐約交易所上市,標志著債市國際化的新進展。
(四)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顯著增強
2014年,債券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全年公司信用類債券累進凈融資2.4萬億元,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14.7%,占比較上年上升3.2個百分點。其中,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累計凈融資1.7萬億元,同比增加48.1%,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10.1%,占比較上年上升3.6個百分點。債券融資成為除貸款之外實體企業獲得資金的第二大渠道。
在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的同時,債券市場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一,在重點行業領域方面,2014年在不增加地方政府性債務負擔的前提下,引導資金投向支持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房建設融資554億元;緊密結合淘汰落后產能、推進產業優化升級,支持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融資4193億元,用于產業技術升級和設備更新改造;支持節能環保、新能源、高科技等戰略新興產業企業發行債務融資工具籌集資金10196億元;支持鐵路總公司融資600億元,用于鐵路發展建設。其二,在支持薄弱環節融資需求方面,為新興農業主體、家庭農場等“三農”企業建立綠色通道,并支持創業投資企業、融資租賃企業等以小微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企業發債融資,從多個角度拓寬小微企業資金來源,目前累計支持小微企業直接發債融資300多億元,核準商業銀行發行小微企業金融債券3548億元、“三農”金融債券71億元。
注:
1.本文公司信用類債券含企業債券、超短期融資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集合票據、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資產支持票據和項目收益票據。
2. 含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6家。
3.含基金、信托公司的金融產品、基金公司的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證券公司的證券資產管理業務、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商業銀行資管、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理財產品及其他投資產品。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
責任編輯:羅邦敏 孫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