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流傳一篇文章,說切除了膽囊的人比普通人更容易得腸癌。這個說法可信嗎?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胃腸腫瘤外科劉海鷹主任解釋說:“我們在臨床上確實有碰到過類似的病例,一些患者在切除了膽囊幾年或十幾年后,又被發現有大腸癌。但這兩者之間是否能直接劃上等號,或者說切除膽囊就會增加大腸癌的危險因素,目前醫學界還沒有證據確鑿的大型流行病學調查。”
不過,切除膽囊會對人體的消化系統帶來影響,這一點卻是可以肯定的。劉海鷹介紹說,膽囊有著儲存膽汁、濃縮膽汁、分泌黏液和排空膽汁等生理功能。當食物進入人體需要消化時,儲存在膽囊內的膽汁就會由膽囊排出,膽汁經過膽囊的濃縮,變成棕黃色或墨綠色的弱酸性液體,能對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等進行更充分的消化再進入腸道。“所以,如果沒有了膽囊,膽汁就缺少了一個被濃縮的步驟,分泌出來后就直接進入腸道,這些膽汁比較稀,消化功能被削弱,無疑就加重了腸道的負擔。”劉海鷹說。

“按照目前的說法,大腸癌的發生與食物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過多有關。可以想見,這些營養物質的消化過程,如果還缺少了濃縮膽汁的參與,那么很多未經充分消化的食物殘渣就很容易在大腸堆積,釋放出毒素,影響腸道健康。所以,如果不是有明確的手術指征,膽囊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切為好。”
至于切除了膽囊的人群如何預防大腸癌,劉海鷹認為,這和普通人預防大腸癌的做法無異:首先在飲食上,不要進食太多高蛋白、高脂肪的肉類,辛辣、油炸等食物也要少吃,多吃五谷雜糧和蔬果,同時要注意控制體重。與此同時,最好每2~3年就到醫院做一次與腸道相關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