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河石林位于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東南的中泉鄉龍灣村境內,是由眾多峭壁、巖柱組成的峰林和峰叢,在1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呈狹長帶狀分布,場面宏大,氣勢磅礴。伴隨著悠悠黃河水的流淌,黃河石林已經不知道存在了多少年,而外人發現這一奇景只不過才30多年的時間。
一個縣文化工作者發現了石林
黃河石林的發現可謂是偶然中的偶然。1967年,一個名叫蘇云來的景泰縣文化工作者在當地逐村采風。他歷經千辛萬苦,從垂直90度的百米懸崖上通過天梯、棧道,第一次進入了龍灣村。村內阡陌縱橫、綠意盎然的景色,給從小在荒原戈壁中長大的蘇云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并沒有看見黃河對岸的石林。之后,蘇云來又來過3次龍灣村,也都沒有發現石林。

1983年冬天,蘇云來第五次來到了龍灣村。這一天雪花漫天飛舞,懸崖上的羊腸小道被積雪封住了。自古出入龍灣村只有兩條路:要么經棧道、爬天梯走旱路;要么先乘羊皮筏子渡黃河,再穿過峽谷進村。這一次由于天氣原因,蘇云來不得不選擇了更為艱難的水路。當他渡過黃河,沿著河邊由西向北而上,再直轉西去,便進入了世所罕見的黃河石林飲馬溝段。
當黃河石林第一次展現在蘇云來眼前時,他立即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進入峽谷內,兩邊全是100多米高的石柱石筍,給人萬山壓頂的感覺。兩旁崖壁千仞,峽谷曲折,山傾壁危,雄偉無比。
之后的3天,蘇云來踏遍了黃河石林的溝溝岔岔,用速寫的形式記錄下了眼前的一切。直到1990年,《甘肅日報》第一次報道了發現黃河石林的消息。從此,黃河石林才開始進入大眾的視線。
黃河石林比云南石林更壯觀
根據地質專家勘測,黃河石林大約形成于21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紀。石林所在地區曾經是幽深的黃河故道,后來由于河床逐漸下降,石林慢慢裸露出水面。
談到石林,人們往往會想到云南的石林。但不同的是,云南石林的主要成分是石灰巖,而黃河石林的主要成分是砂礫巖。砂礫巖的結構比較松散,形成得比較快,銷蝕得也比較快,所以它是一個年輕的地貌,也是一個短命的地貌——這正是它的稀有和珍貴所在。而且,從形態規模上看,云南石林的平均高度是60米到80米之間,黃河石林的平均高度是80米到200米之間,最高處有210米,比云南石林要雄偉壯觀得多。
在沉寂了幾百萬年之后,黃河石林的出世引起了廣泛關注。獨具雄、險、奇、古、野、幽的原始風韻,使黃河石林成為影視劇的最佳外景拍攝地。2008年上映,由成龍、金喜善主演的電影《神話》,有27分鐘的鏡頭取自這里。
黃河倒流處的龍灣村

都說滾滾黃河向東流,可在石林對面的龍灣,大浪東去的黃河突然自東向西來了個大轉彎,倒回去數公里,經過一番曲折之后,又繞行而去,猶如神龍擺動,繞出了一方塞上江南——這就是老龍灣。在一派蒼涼的荒漠山丘之中,順著黃河的一灣流水,龍灣村出現了。它猶如荒漠中一片如翠如玉的濃蔭——莊稼平整如織,果樹茂密蔥蔥,土房錯落有致,屋頂炊煙裊裊……一切都宛若世外桃源一般。
這座與石林毗鄰而居的龍灣村,被絕壁、河面牢牢圈住,仿佛與世隔絕。最初的龍灣人,正是為了躲避兵荒馬亂,才找到這一塊富饒、寧靜、安詳的好地方,自給自足,衣食無憂。

直到2004年,龍灣村才修通第一條公路。當年影視劇組的汽車駛入龍灣村時,許多村民是第一次看見汽車。不過很快,這些初次見到汽車的村民,就開始在各種影視劇中客串群眾演員了。也許,當你坐在電影院里看大片時,就能看見不少龍灣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