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骨質疏松癥基金會2013年10月發布一份公報——全世界已有2億骨質疏松的女性。只要能活到平均壽命,女性一輩子有1/3的幾率會在50歲后遭遇骨折;對男性來說,骨折幾率也有1/5。
30來歲時,同樣是進入個人骨密度的最高峰,這個峰值具體幾何,卻有賴于先天遺傳與生活習慣——
●是否女性?激素水平決定了女士長肌肉和骨骼都比男士困難。
●有無親戚經歷骨折與骨質疏松?研究已找出多個骨質疏松相關基因。
●是否討厭日曬,不愛喝牛奶?維生素D合成不足,膳食里鈣的攝入也成問題。
●是否懶于運動?在一般運動量下,骨骼可是“用進廢退”。
●是否喜歡重口味?腎臟在排出多余鹽分時,也會排出鈣。
●是否酗酒?過量飲酒對骨骼的傷害不可逆轉。
●是否愛喝咖啡?一天可別多過3杯,而茶、可樂和能量飲料里,也往往含有咖啡因。
●是否大量抽煙?尼古丁會影響腸道對鈣的吸收。
●是否長期使用特定藥物?許多藥物如糖皮質激素,會增加骨質疏松的風險。
●女士是否曾經一年沒來過生理期?當雌激素水平低下,骨密度也隨之走低。
●男士是否曾有性欲低下的時期?睪酮水平也會大大影響骨密度。
最大的風險因素,自然是衰老。年紀漸長,激素變化,成骨細胞開始消極怠工,而破骨細胞依然不懈努力……女性絕經后5年內,就會丟失10%的骨質。而男性在64歲后,骨質流失的速度也“須眉不讓巾幗”。當年臂上能跑馬,如今一跤碎胸口,歸根結底都是代謝的錯。也正因如此,要看骨質疏松,掛號該掛內分泌科而非骨科。
簡而言之,想遠離骨質疏松,就得好好注意自己鈣銀行的收支平衡,做到“40歲前多存點”,讓峰值骨量盡可能高;“40歲后少花點”,讓骨質流失得盡可能慢些。若你正當盛年,留給你“勇攀骨量高峰”的時間已所剩無幾。
鏈接:超三成國人骨骼指數不達標
2015年1月17日,中國首個骨指數報告《湯臣倍健中國居民骨骼健康指數-2011至2013年中國骨密度狀況調查報告》在京發布。數據顯示,超過三成受檢國人骨骼指數不達標。
本次報告還發現了中國骨骼狀況的“黃金海岸線”,東部沿海地區的骨健康指數最高,東北、中部、西部依次降低。其中,西部骨質疏松率高達11.2%,西部城市代表重慶被調查顯示為全國骨骼最差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