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中國地方政府開展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以來,小額貸款業務發展迅速。大部分小貸公司的客戶原來沒有銀行貸款記錄,小貸公司事實上填補了小企業的信貸服務空白。小貸公司對地區金融運行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包括向銀行融入資金、與商業銀行開展多種形式的“助貸”等創新業務。還有積極謀求向商業銀行模式轉型以及推進資產證券化等,這些都顯著地增加了風險。如果相應的監管體系不予以完善,不僅不利于小貸公司的發展,而且還可能形成風險的積累,應予以重視。
界定業務性質,建立清晰的地方金融監管體系
現有約束小額貸款公司的法規,主要是2008年5月中國銀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下發的《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地方金融企業財務監督管理辦法》。各地方政府以此為藍本制訂了各類實施細則。但相互存在較大差異。如何界定小貸公司的市場定位和金融功能,成為小貸公司發展中面臨的現實問題。
從發展趨勢看,為明確小貸公司的合理定位,應設定一些基本經營原則。例如,應堅持“只貸不存”原則。使風險可以控制在行業內部,不至于向社會擴散。目前有小貸公司謀求向銀行轉型和資產證券化等創新業務,實際上是嘗試將資金來源直接與公眾資金聯系,應當重點關注。有的商業銀行與小額貸款公司之間嘗試開展“助貸”業務,小貸公司成為商業銀行的專業助貸機構,其助貸功能是將商業銀行的批發資金以小額分散的零售形式發放到小微企業中,這實際上可視為商業銀行將小額貸款業務的審批、放款、催收等運營流程外包。在這些多環節的業務合作中,應建立清晰的風險評估制度。在支持合規和風險控制能力強的小貸公司發展的同時,也要防止風險向銀行業和社會資金傳導和擴散。
《意見》把對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管權交給了各省政府,但對監管的具體部門未作明示,而是授權當地政府委派指定,這就導致了地方在金融監管體系上的差異,
從目前的試點情況來看,各地負責小額貸款公司監管的機構差異頗大,如浙江溫州市規定由金融辦、發改委、工商局、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行、溫州銀監分局五部門聯合監管。這種方式造成了多頭監管局面,使得小額貸款公司面臨多重申報和監管者的多重審查。增大了市場運行成本,也容易導致小貸公司的監管套利。
在具體的監管過程中,還存在著監管工具和措施的不足,以及專業水準的欠缺。不少市、縣等基層政府監管部門現有組織機構和人員配備應付審批工作尚應接不暇,在這樣的條件下,日常監管更難以深入,
隨著小額信貸公司數量的不斷增多、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地方金融監管體系的建立應提上日程,明確小貸公司的監管主體、監管工具要求等,建立基本一致的監管框架,并考慮將小額貸款公司納入賬戶管理系統和征信系統,為其提供技術支持和信用體系支持。
吸引社會資金進入小貸行業
小貸公司的擴張能力和負債率直接影響業務發展空間。現行法規強調,小貸公司從銀行業金融機構獲得的融資余額,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50%,即負債率上限在0.5倍。對比當前監管機構確定的擔保行業10倍、銀行業10多倍的杠桿,在堅持小貸公司“只貸不存”原則的前提下。適當放寬其負債率上限。允許風險控制能力強的小貸公司從銀行獲得一定的資金支持,就很有必要。
為了控制風險,在提高上限過程中還應強化一些風險約束。例如,提高小貸公司的注冊資本要求、建立小貸公司的評級制度、建立地方金融監管機構對小貸公司的檢查評估制度等。這樣,既可約束一些風險控制能力差的小貸公司的發展。又可促使經營能力強的小貸公司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從特定角度說,小貸公司業務的發展客觀上具有替代民間融資的功能。社會資金要通過小貸公司進入小微企業,需要承擔較高的申請牌照的成本,在日常經營中還要繳納5.5%的營業稅和附加,以及25%的所得稅。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民間借貸活動實際上并不需要申請牌照,也在事實上不需要繳納稅款,不受嚴格的監管。因此,較高的小貸經營成本,使得其在與民間借貸的競爭中并不具有優勢,反而促使一些社會資金不是通過規范的小貸公司進入市場,而是直接走向民間借貸。
同前,在小貸公司的監管制度中要求單一股東持股比例不超過20%,使得發起人股東缺乏足夠的積極性將小貸公司做大做強,也難以形成長遠的經營打算。很多實例顯示,小額貸款公司的發起人在承擔申請牌照、控制風險、做好運營管理等成本之后,綜合測算下來,往往只能獲得經營利潤20%以內的分配,這可能倒逼本來有志于進入小貸公司的資金轉入高利貸市場。而有的公司變相采取代持股東的形式,更是加大了治理上的隱患。
小貸公司探索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從商業模式角度看,作為底層的金融零售商,小貸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它熟悉小微企業客戶業務拓展和風險控制,并且處于市場一線。這種商業模式,不可能僅僅依靠有限的資本金和受到嚴格限制的負債率。因為那必然會提高門檻,使社會資金難以持續進入。要拓展其商業模式的空間。就應從資金流入和流出兩個環節探索,通過可行的制度設計。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吸引資金,通過信貸資產轉讓等形式提高盈利能力。目前,小貸公司在這兩個環節都受到了十分嚴格的約束,顯著影響了其業務空間的拓展。
圍繞服務于小微企業的目標。在具體的商業模式探索方面、還可以考慮進一步放開小貸公司的利率限制、業務限制等,給予更大幅度的利率浮動區間。同時,允許小貸公司為小微企業提供投資、擔保、咨詢等增值服務,弗鼓勵加強企業狀況良好的小貸公司上市。
隨著小貸公司數量不斷增多,經營的分化將更加明顯。因此,整合的趨勢也難以避免。應積極支持一些管理規范、風險控制能力強的優勢小貸公司通過整合、并購以及委托管理多種形式擴大經營規模,促進整個行業更為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