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伊始,隨著李克強總理親臨前海微眾銀行視察,這家獲批成立不久的民營銀行一時之間成為了輿論關注的一個焦點。
李克強總理在視察前海微眾銀行過程中,希望該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闖出一條路子,給普惠金融、小貸公司、小微銀行發展提供經驗:他同時希望該行降低成本讓小微客戶切實受益。這也將迫使傳統金融加速改革。
的確,微眾銀行一小步,金融改革一大步。這“一大步”,不只是民營銀行加入金融陣營導致的機構數量的簡單增加,它所引起的還可能是金融經營環境的“蝶變”。據來自銀監會消息,今年將繼續支持民間資本多渠道進入各類銀行機構。擴大民營銀行試點范圍,加快出臺民營銀行發展指導意見。完善民營銀行持續監管框架。可以預見,我國未來的金融發展,無疑會在“鯰魚效應”作用下呈現出別樣生姿。
金融改革走到今天,既然政府期待著民營銀行,尤其是互聯網民營銀行的成長能夠倒逼傳統金融,那么,作為傳統金融機構,與其被動地被人推著向前走,不如及早審時度勢,充分認識到此種形勢下的挑戰與機遇,主動順勢而為。
毫無疑問,前海微眾銀行等民營銀行的逐漸崛起,會對傳統金融機構的客戶群體、業務份額形成沖擊。拿前海微眾銀行的業務來說,它主要包括三類:吸收個人及小微企業存款;針對個人及小微企業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辦理國內外結算以及票據、債券、外匯、銀行卡等業務。其業務范圍與傳統銀行并無本質差別,都是通過存放貸款的利率差和辦理結算理財服務獲取利潤。這難免要與傳統金融機構爭奪市場。尤其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前海微眾銀行既無營業網點,也無營業柜臺,更無需財產擔保,而是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和大數據信用評級發放貸款。在目前傳統金融機構的經營方式尚欠靈活,業務產品的創新度還不是很高的情況下,面對前海微眾銀行們的凌厲攻勢。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傳統金融機構在看到挑戰的同時,也要看到機遇。雖然,前海微眾銀行等民營銀行在相關業務上與傳統金融機構存在競爭關系,但其在服務對象上有著自身獨特性。他們主要深耕個人和小微企業的存貸款業務。事實上,這部分客戶對于傳統金融機構來說,恰恰是他們所感到棘手的。由于這些客戶數量眾多、貸款額度通常較小。加之其能提供給銀行的有效風險識別信息不多,使得傳統金融機構在面對這一群體發放貸款時往往顧慮重重。貸款利潤率也不高。正基于此,盡管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持續困擾小微企業,盡管政府三令五申要求傳統金融機構加大扶持力度,可最終效果并不怎么理想。如果,民營銀行致力于推進普惠金融,真正能在扶“小”上下足功夫,那么。對于傳統金融機構而言。未嘗不是一種解脫。這樣的話。民營銀行與傳統金融機構相輔相成,民營銀行圍繞“小”字作文章,而傳統金融機構則集中精力主要扶助大中型客戶群,更易于發揮各自優勢,在為不同市場經濟主體提供良好金融服務的同時,瞅準機會努力掘金。
傳統金融機構只有認準了挑戰與機遇,才會盡可能地趨利避害。面對挑戰。傳統金融機構既不能采取“鴕鳥政策”視而不見,也沒必要如臨大敵自亂陣腳。理性的態度是知己知彼、謙虛謹慎。善于從民營銀行那里汲取其靈活、創新的經營精髓為我所用,特別是要把民營銀行的互聯網金融經營經驗與傳統金融機構的實體化經營優勢有機結合起來,以此促使傳統金融機構進一步強身健體,打造屬于自己的經營“新常態”。而面對機遇,傳統金融機構需要做的是收放自如,通過與民營銀行的協調配合,各自經營好自己的田地,構筑良性金融生態,不斷邁向預期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