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房地產市場就出現了一個讓開發商像“吃了蒼蠅一樣”難受的破產案例:江西贛州長發置業有限公司和贛州銀信置業有限公司先后破產,而這兩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為同一人。
按理說,有些企業春風得意馬蹄疾,而有些企業破產倒閉也是很正常的市場現象。但在當經濟出現“新常態”的背景下,中國房地產市場任何一次破產事件都可能是一個“黑天鵝”事件,引發全面而且系統性的房地產泡沫危機。
何以如此,主要有以下原因所致。
第一,中國房地產市場目前基本上已經是一個投機主導的市場,高房價已經成為共識,大量的剛性需求是買房,但他們已經明白,即使很努力也無法再達到買房目標的時候,也就不再奢求購房。從前支撐房地產市場需求的一個重要群體,官員及其親屬集團,已經在反腐的背景下不敢再過度追求房產。現在剩下的大部分購房群體,已經變成投機者了。
第二,當房價上漲超過成本上漲的時候,開發商就無視融資成本。但當房價并沒有出現暴漲的時候,現實的壓力就迫使開發商、銀行重視融資問題了。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破產案警示那些期望以高利貸形式借給開發商的投資者已經不敢再繼續深入下去,開發商也不敢再無視融資成本,拼命擴張自己的產品;另一方面,如今的價位也使得銀行等金融機構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避免債務危機爆發后自己的損失,他們的積極性也不高。
第三,最近管理層放寬了房地產調控政策,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早就打出救市的旗號,但從效果上來看,沒有太大的起色。原因是最近股市突然火爆,在經濟困難的背景下,大量資金涌入股市,股市收益遠遠超過房地產投資收益,因此,房地產市場與股市之間的蹺蹺板游戲似乎又要重新開演了,只不過這一次是不利于房地產市場的游戲。
第四,隨著馬云、京東模式引發的互聯網思維熱潮不斷席卷全國,大量的資本也開始關注短平快的電商行業,新興產業不斷變化,機會良多,吸引了很多資本介入。而說實話,房地產多年的非常發展,已經成了讓管理層和底層百姓厭惡的行業。老百姓自不必說,高房價抬高了他們的生活成本和工作成本,為了一套房子將自己栓死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對于管理層來說,固然知道房地產對經濟的重要意義,但目前情況下。房地產對于經濟來說可以說危險大于推動,如何處理好房地產泡沫,消化此前遺留下的隱患才是最重要的。那種經濟一下滑就開始印鈔票、抬房價、賣土地的策略,不但難以再將危機往后退,反而可能會引起不測后果。
中國房地產到底飽和了沒有?可以明確地說,中國房地產市場還在半山腰,但不是價格的半山腰,而是各種需求的半山腰。開發不同功能的不動產。我們還有很大空間可以做。但舊有的模式終結是遲早的事情,當然這種“死亡”來臨的時機可能是突然的,也可能是緩慢的,就像股市下跌一樣,既可以是暴跌,也可以是陰跌。
房企破產案年年有,今年很可能不一般。盡管我們看到大房企們銷售像放衛星一樣不斷地放出,但這也可能是最后的瘋狂。綠地集團2014年房地產銷售達2400億左右,而萬科為2200億左右,綠地首次超過了萬科,這也給萬科綠地之爭畫上一個句號,然而,這究竟意味著什么呢?大房企憑借各種優勢不斷蠶食所剩無幾的市場。大量中小房企可能只能轉行,或者泡沫破裂,哀鴻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