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為西藏的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貢獻力量,繼續為西藏阿里地區的民生改善發揮作用,持續有效地開展“情系西藏·關愛阿里”主題公益活動,2015年9月14日至10月1日,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會組織考察調研組赴西藏阿里地區,并邀請相關協作單位——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北京軍區總醫院、河南羚銳制藥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參與,考察、調研了對阿里地區衛生事業建設工作的第一期(2009年至2014年)扶助情況,對第二幫扶周期內的具體工作進行磋商。
這是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會連續第9年開展此項活動,為西藏最艱苦地區送去當地干部群眾最為需要的物資設備,針對當地醫療衛生、教育、殘疾人救助等實際困難進行定向幫扶,作為社會團體,能夠主動長年堅持不懈地開展公益性的“援藏助藏”活動,這在全國范圍內恐無第二例。活動的持續開展,也充分體現出這兩個社會團體在關愛西藏民生發展、促進民族團結方面投入的巨大熱情。
響應中央建設西藏方略 積極主動參與援藏工作
西藏的穩定與發展,中央一直高度重視,在2011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用“重要的國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重要的戰略資源儲備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農產品基地、重要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來強調西藏的重要性。2013年3月9日,習近平主席參加十二屆人大西藏代表團對大會報告審議時明確提出“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重要戰略思想。2015年8月24日至25日,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主席強調指出:“西藏工作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提出“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的方略。
西藏地處祖國邊疆,不少地區經濟不發達、醫療落后。其中,阿里地區處于祖國西南邊陲,與印度、尼泊爾、克什米爾地區接壤,是西藏七個地級行政區中,平均海拔較高、居地最偏遠、經濟社會最不發達的地區。阿里地區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0.3~0.7℃,號稱“世界屋脊的屋脊”。全區總面積為34.5萬平方公里,人口僅8萬(近期達到10萬),每4平方公里僅1人,是全國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區內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喀喇昆侖山脈和昆侖山脈相匯聚,群山疊嶂,戈壁無垠,植被稀薄,生態環境脆弱,空氣含氧量不足內地的一半,幾近“生命禁區”,曾是優秀干部孔繁森同志工作并犧牲的地方。按國家統一的援藏部署,對口支援阿里地區的陜西、甘肅兩省,經濟實力相對不強。阿里地區醫療基礎設施仍然十分薄弱,近來,地區人民醫院才由內地援建了新門診大樓、病房大樓將于明年翻修,多年來,醫院無120急救系統、病房無供暖設施、接診收治無病案、無制劑室、無當地疾病普查數據、無當地水質檢測報告。一項對2003~2012年全區在職干部因病死亡的統計分析顯示,10年間共因病死亡70人,平均每年7人,平均年齡40.5歲;死因前五位依次為腦溢血、心臟病、肝硬化、肺與胃癌、腎衰竭,分別占21.43%、18.57%、17.14%、15.71%、8.57%;其他原因死亡的13人中,有2名死于難產;在年齡段上,30~50歲死亡率最高,而這本應是干部一生中工作、奉獻的最佳時期。
了解到阿里的這些狀況,自2007年以來,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和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會,積極響應黨和政府關于援藏工作的號召,深入貫徹“愛國報國”和“著眼公益事業,扶持各地發展”的建會宗旨,在熱地副委員長、陰法唐等西藏老領導和成都軍區、西藏自治區的支持、指導下,將支援海撥最高的阿里地區的社會和諧發展、增進邊疆民族團結作為重點愛國工程,并聯絡、協調有關單位,策劃、組織、開展了以“情系西藏,關愛阿里”為主題,以助醫助學助教為主要內容的“天路·愛·無極”系列公益活動,積極主動地為阿里地區改善民生、建設小康而貢獻力量。
2007年,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與西藏自治區委宣傳部及有關單位策劃組織了“天路·愛·無極”系列活動。6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情系西藏·關愛阿里——‘義診村村行’活動新聞發布會”,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熱地、全國政協副主席張克輝等領導出席。8月19日,由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副主席、第二炮兵原副政治委員賈文先中將率領,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秘書長、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會理事長李和平等參加,自治區白馬副主席及黨政軍警有關領導、部門與各界群眾1000余人在拉薩市布達拉宮廣場舉行捐贈儀式,將募集的價值200余萬元的醫療、教育物資捐贈給了阿里地區;河南羚銳集團向阿里地區捐贈了價值50萬元的藥品。在阿里部分牧區發生“小反芻動物重、危疫情”的情況下,仍組織了由20多名醫療、防疫專家和醫護人員、愛心車手組成的義診調研隊,深入該地區7個縣中的6個縣進行調研、巡診和防疫、衛生宣傳,贈送了藥品、器械和書籍,診療600余人,使當地政府、醫院部門和廣大農牧民深受感動。
2008年,“天路·愛·無極”系列活動繼續深入開展。賈文先再次帶隊赴藏,驅車2000多公里深入阿里地區各地調研民生和建設情況,聽取扶助需求,參加阿里地區國慶暨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慶典活動;與阿里黨政領導和有關部門交流探討、洽商了幫扶意向、需求、方法、時限等,研究確立了幫扶思路,簽訂了《關于促進阿里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協議書》;慰問駐地武警官兵,向日喀則、阿里武警支隊和部分縣中隊贈送了價值15萬元的電視機。并在西藏大學舉辦《雪域送愛心晚會》,報經國家體育總局批準,組織西藏·阿里“細軟網杯”中國首屆高原汽車集結邀請賽,聯絡內地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團體,募集款物,向阿里等地區部分學校和社會福利機構捐贈了現金、藥品、教學設備、衣物等。
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會(以下簡稱“兩會”)又聯絡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北京軍區總醫院和河南羚銳集團等相關單位,向其介紹、動員參與扶助阿里的活動,2008年11月16日,在北京組織召開了《扶助阿里地區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協調會》。會上介紹了支援扶助阿里的總體設想,圍繞培訓醫務人員、提高醫技水平、搭建信息平臺、捐贈藥品、器械等進行了對口研究和協商,簽署了《阿里地區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赴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進修培訓的協議》、《關于為西藏阿里地區捐贈藥品協議書》。根據協議,第二軍醫大學每年為阿里免費培訓10名以學科帶頭人和醫療骨干為培養目標的醫務工作者;河南羚銳集團每年向阿里地區捐贈數十萬元的藥品。2009年4月9日,北京軍區總醫院也與西藏阿里地區衛生局簽訂了《醫務人員培訓協議》。以上協議初定5年,2009年正式施行。
幫扶《協議》執行期間,“兩會”與阿里衛生局、教育局等部門保持了經常性的溝通聯絡,征求意見建議,注意總結完善,不斷改進幫扶工作。有關單位認真履行協議、實踐承諾。自2009年始,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北京軍區總醫院,共為阿里地區和各縣人民醫院培訓醫技骨干80余名;以河南羚銳制藥集團為主,累計向阿里地區捐贈價值130余萬元的藥品;向阿里地區捐贈價值16.5萬元的羽絨服,捐贈價值4萬元的教學、體育器材。
為“穩藏”增磚添瓦,夯實幫扶工作
“情系西藏,關愛阿里”為主題的幫扶工作已經進行了9年,《關于促進阿里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協議書》也已經執行7年,為進一步提升助醫助學助教的層次與水平,改進方式方法,進一步深化、夯實對阿里地區的幫扶工作,以對“穩藏”的大戰略增磚加瓦。2015年9月下旬,由中愛聯原副主席賈文先帶隊,中愛聯秘書長、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會理事長李和平,中愛聯副秘書長張玉祥,北京軍區總醫院專家組成員莊照來、婦產科副主任醫師趙雯,河南羚銳集團董事、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吳希振,河南省中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阮梅,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會辦公室主任梁茂林,二炮司令部辦公室秘書孟凡靜組成共9人的考察調研組,再次深入阿里,對7年來的幫扶成效進行考察,聽取當地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意見建議,校正精準幫扶的著力點與重點,最大化地提升愛心捐助、扶貧幫困的效益。
調研期間主要開展了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實地調研《關于對阿里地區醫療衛生事業幫扶協議書》的執行情況和阿里地區目前醫療衛生、教育和民政系統情況;二是通過第一期的實踐,考證《關于對阿里地區醫療衛生事業幫扶協議書》的實際效果、可行度及經驗與不足;三是協商對阿里地區第二期幫扶計劃并簽署協議;四是組織再次捐贈,分別向阿里地區衛生局及所屬醫院捐贈藥品20萬元,向阿里、那曲地區教育系統捐贈文體器材26萬元,河南羚銳集團與阿里地區衛生局達成藥品捐贈意向。
調研組一行巡查了阿里地區7個縣,并著重對醫衛系統幫扶工作的“三個層次的醫院典型”(即阿里地區人民醫院、札達縣衛生服務中心、改則縣物瑪鄉衛生院)進行實地的具體考察,察看門診、急救、藥房、病房及醫技設施設備等,聽取院方有關情況介紹,了解受訓醫技人員的作用發揮,訪問受治農牧民的切身感受和效果,以及捐贈藥物使用情況。從而,對第一期實施幫扶工作幾年的情況和成效有了實際而真切地了解。
9月23日,在阿里行署舉行了關于繼續促進阿里地區公共事業發展的洽商座談會。阿里地區行署、衛生局、民政局、教育局、殘聯及人民醫院、藏醫院等單位的領導出席并介紹了該地區在醫療衛生、教育、殘疾人求助等領域存在的困難及幫扶需求。行署副專員羅伍慶提出要將愛心捐助用好,希望能夠更多地聯系社會力量,采取“以點帶面”的方法,在幫助建好改則縣先遣鄉衛生院的基礎上,取得經驗,以點帶面,逐步在其他鄉、村級衛生院(室)推開。賈文先主席在座談會上指出,我們自2007年對阿里衛生、教育系統進行幫扶以來,在軍地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離既定目標還有一定距離。他表示,在未來幾年里,我們還需要腳踏實地和阿里衛生系統保持密切聯系,及時溝通,繼續協調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北京軍區總醫院、河南羚銳集團等,并力爭聯絡、擴展內地更多的單位為中央的“治國必治邊,治邊必穩藏”的戰略部署的落實共同增磚加瓦。
賈文先中將一行還先后向阿里地區中學,那曲地區尼瑪中學,班戈縣中石化小學、浙江中學,那曲地區教育體育局捐贈了總計價值26萬元的體育器材,支援了西藏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
在深入調研、反復洽商的基礎上,依阿里地區實際困難、幫扶需求和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會的實際能力,李和平秘書長和行署副專員羅伍慶分別代表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會和阿里地區行署,簽訂了《關于繼續促進阿里地區衛生事業發展的協議書》,初步確定了第二期(下個五年)的幫扶項目,明確了組織聯絡機構、雙方責任、落實時限等。在此基礎上,還達成了醫技人員培訓、藥品捐贈等初步意見。
調研認為,除國家統一安排的省市對口支援、國家衛計委統一安排內地醫院組團支援(專業有機搭配,時間6個月、一年不等,定期輪換)方式外,作為社會團體援藏,“兩會”采取的聯手內地大型綜合醫院和企業為西藏地區培訓醫務人員的做法,是一種現實、有效、可行的好方法,其做法和經驗值得推廣。這是因為:一方面,由于西藏地區地處偏僻,又是高寒缺氧的惡劣環境,歷史上較內地發展要慢很多,自身專業難以發展,以致在醫療衛生領域內醫學本科生以上高學歷人員分不來、留不下,而本地生長的醫務人員生活基礎在當地,對本土有感情,經培訓提高后能留得下,用得上;另一方面,對于內地醫衛單位、企業(如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北京軍區總醫院、河南羚銳集團等)來說,醫學資源、經濟實力相對厚實,每年承擔若干西藏地區醫技人員培訓,經濟壓力都不大,是可以勝任的。這些受訓人員在內地不僅可以學到新的專業知識、增強業務能力,更開闊了眼界,受到內地環境熏陶,回到西藏后大多都可成為所在單位的骨干。這對改進西藏地區的落后面貌,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確實可以做到補充國家援藏、穩藏戰略部署中的不足。
把愛播撒在“生命禁區”,讓“中國夢”在世界屋脊同圓。幾十年前,徐懷中在《我們播種愛情》一書中,真實地反映了早期進藏的十八軍指戰員們和支援西藏建設的內地漢族同胞,通過滿懷深情的援藏工作,把黨中央和毛主席對處于世界屋脊之巔的西藏百萬農奴的關懷和解放播撒在西藏大地,深深地沁入了西藏人民的心中,使北京和拉薩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今天,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和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會,遵循李德生、耿飚、王光英和于若木等老一輩領導的創會精神和建會宗旨,一貫堅決圍繞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高舉愛國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十幾年來,堅持依據黨和政府關于援藏、穩藏、建藏的戰略部署,以拳拳報國之心和對西藏人民無限熱愛的深情,在毫無國家資助的情況下,挖掘自身潛力和社會力量,多次深入西藏,反復實地考察,采取多種方法,夯實幫扶工作,為推進西藏地區改善民生、建設小康社會,共同實現“兩個一百年”和“中國夢”作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