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體制不斷改革,當代大學生就業形勢不斷嚴峻,尤其是農林院校就業困難昭著,“校企合作”作為新型人才培養方式,將進一步推進高校大學生就業。本文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為例,淺談校企合作育人在農林高校畢業生就業中的作用。
關鍵詞:校企合作 農林高校畢業生 人才培養 就業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4(a)-0000-01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高校畢業生人數日益增加,對于農林高校畢業生就業無疑成為一個巨大的挑戰。如何使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成為企業滿意的人才,不僅是學校的焦點,更是社會關注的核心。
“校企合作”作為一種人才培養模式,是現代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同時也是促進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渠道。“校企合作”為畢業生就業難和企業招聘不到合適人才這一供求矛盾具有重要意義?!秶鴦赵宏P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提出:“訂單式”培養或“訂單”教育,是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中出現的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教育模式。
1高校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分類
目前校企合作方式呈多元化發展,各大高校也在探索新型合作模式來促進高校建設。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校企合作模式,大致分為:企業設立獎學金,資助育人;校企合作建立實習基地,深入學習;創建企業班,聯合培養;社會實踐,合作交流;校企文化融合,豐富生活。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就業形式為例,著重分析以下兩點:
1.1 企業設立獎助學金,走進課堂,資助育人
就動物科技學院而言,學院積極尋求社會資助,創新校企聯合新模式,2014年大中型企業在學院設立12項獎助學金,獎勵人數達189人,總計達30.2萬元,占我院本科生+研究生總人數的12.34%。另外,農林高校學生來自農村和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人數較多,生活和學習壓力巨大,全年共發放各類困難補助累計2.845萬元,資助學生132人次,占全院學生的8.6%。
同時,學院邀請企業高管進班級開展講座、職業規劃團體輔導等活動,使學生了解行業發展前景,堅定專業自信。本年度,共邀請中國禾豐牧業集團西北區總監金宏宇、品控部主任馮鵬剛,楊凌迪高維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宏山,揚翔集團人力資源總監李曜華、人力資源部經理劉彥來,新希望六和集團人力資源部總經理助理李淑朋等企業高管進入班級開展座談、團體輔導12場次。
企業在高校對應學院、專業設立企業獎助學金,資助品學兼優、家庭經濟困難的農林高校學子,獎學金設立中要求:有企業實習經歷的學子優先,有意進入企業工作的學子優先。一定程度上宣傳了企業,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與信譽,在同學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擇業時,相應企業成了大家的首選。同時企業高管走進課堂,開設講座,輔導學生,對學生就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幫助畢業生答疑解惑,進一步了解企業文化,也對優秀企業家有了相應的認識,能夠促進畢業生就業,也為畢業生選擇就業開辟了新方向。
1.2 校企合作建立實習基地,開設企業班,深入學習
年內共計有200余人次同學利用暑假分赴廣西揚翔、楊凌本香、山東榮達、禾豐等10家就業實習基地進行暑期職場體驗活動,引導學生積極適應職業環境,提高專業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
學院分別與揚翔集團、正大集團、新希望六和集團創辦“揚翔班”、“正大班”和“六和班”等3個企業班,共邀請21名企業管理干部來校培訓,同時共有240余學生赴企業接受培訓、實習和實踐;組織企業班同學利用暑假分赴企業進行暑期職場體驗活動,引導學生積極適應職業環境,提高專業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實習與教學相結合,實踐與教學相長。
實習基地的建立,企業班的開設為高校學子提供了提前進入企業學習的機會,深入感受企業文化。企業可以安排一定的工作,檢查學員完成情況,為企業和畢業生提供了雙向選擇的機會。
2 農林院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如今,高等教育已逐漸走向普及,大學生畢業人數與日俱增,大學生正在直面激烈的人才競爭。在廣大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大局下,農林院校畢業生就業更難。
2.1 社會需求變化大,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農林院校畢業生大幅增加,然而,農林院校畢業生由于專業限制,農林業專業的特殊性更是使得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2.2 當代大學生就業心態復雜多變
如今大學生性格中較為缺失能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優異品質。另外,農林院校學生生源主要來自農村,學生家庭貧困,生活不能得到全面保障,大學生活難以適應造成大學四年不能充實度過,以至于畢業時未能達到就業單位的要求。
縱觀農林高校畢業生,學生都希望找到輕松但又待遇豐厚的工作,在擇業時,畢業生遞交簡歷時集中在知名企業,尤其是工資高的企業吸引力巨大。農林院校生源地大多數在農村,家庭貧困使得他們心中只在乎待遇而忽視了其他條件。擇業時,畢業生相互攀比,只在乎用人單位的名氣,為了滿足攀比虛榮心,大家忽視了最為適合自己的單位。
2.3 社會環境相互影響,擇業困難重重
社會環境復雜多變,來自社會、用人單位、學校、家庭、個人五個方向的影響相互牽引,制約著農林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方向。
3 校企合作對農林院校就業情況影響
校企合作模式越來越豐富,各大高校也在相繼探索新穎、有效的合作方式,以確保更多的畢業生順利就業。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近年來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校企合作給農林高校就業帶來了如下機遇:
3.1對畢業生而言
對于校企合作帶來的好處,畢業生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首先,企業在校建立企業獎助學金,給品學兼優、家庭經濟困難的優異學子一定的幫助,對于農林院校的學生而言,這一筆收入是對于家庭最大的幫助。
其次,企業建立企業班、設立教學實習基地、提供社會實踐的場所給農林院校的學生提供了在校學習和提前進入企業實習的機會,企業高管和企業優秀專家人家定期來校授課,學子帶著疑惑進入企業,讓學生和企業人員面對面交流,更好的了解企業文化,感受企業體制。
最后,無論是企業冠名或者企業贊助給學生文化活動,都讓該企業在學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可以資助學生活動的企業定是資金雄厚,發展前途無量的企業。
總之,對于畢業生本身而言,校企合作,給高校學生提供了就業契機,對于本身就業前景不容樂觀的農林院校更是機不可失。
3.2對學校而言
學校作為校企合作中的媒介,是學生與企業聯系的橋梁,也是必不可少的資源。校企合作從宏觀上來講,不僅促進學校就業教育建設,提升畢業生就業率,更加大了企業與學校的聯系,給學校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校企合作中,學校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了解學生的,學校掌握的信息不僅是表面,更是深層次的。用人單位在校招聘,如果有學校推薦的學生,也是用人單位的首選,所以,學校在校企合作和學生就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3對企業發展而言
企業作為第三方吸收人才,他們投入了不僅是資金,也是一份信任和考驗。雖然他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他們也將是最終的受益者,相當于企業將實習培訓提前到了學校,不僅節約了入職后培訓的時間和金錢,也將是企業考察學生的另一個重要的途徑。
4 結語
校企合作育人,形式多樣,將作為人才培養新方式逐漸走進當代大學教育。雖然校企合作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校企合作定將掀起新的大學就業浪潮,給農林院校畢業生創造更多的契機。作為農林院校的學子,“車間”工作必不可少,校企合作將使得學生更好更快的適應工作環境,以便進入用人單位后可以更好的工作。這是一個新的方向,也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索的方式。
參考文獻:
[1] 張競乾.農科專業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及對策[J].河北農業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8(10).
[2] 楊德秋,楊素華.關于農林院校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思考與探索[J].中國林業教育,2005( 6) : 48- 50.
[3]陳曉征,劉永海.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模式探討[J].三峽大學學報,2009( 6) .
[4]虞晨潔.校企合作在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實踐探索[J].東華大學學報,2013(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