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東北地區是我國林業資源重要的產出地和蓄積地,由于天然林業資源日益減少,特別在“天保工程”推出后,東北地區林業資源的產出數量正在逐步減少。但是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形勢和結構對林業資源的需求量依然比較大,因此,需要林業工作者尋求出新的措施和辦法穩定和擴大林業資源的提供。人工混交林是當前林業工作的重點,是利用樹種的習性,結合造林地特點,用人工干預的方法促進林木快速成材,提高林業資源產出,滿足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求。混交林能充分利用空間資源和養分,加快林業資源的成長速度,為林業提供更加廣泛經營方式,改善造林地土壤條件,創建有利于林業發展的生態,綜合性地促進林業的整體發展。東北地區做好混交林造林工作應該立足于東北地區的實際,在明確混交林定義的前提下,掌握適合本地混交林混交的各種方式,熟練應用各種混交林混交的類型,充分發揮混交林對生態、環保和經濟建設的功用和價值,找到東北地區營造混交林的策略,為整體提高混交林的營造技術起到提領和統帥的作用。參考作用,在管理上和技術上整體提升林業工作的綜合水平。
關鍵詞:混交林 東北地區 混交類型 混交方式
中圖分類號: S2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4(a)-0000-00
人工混交林是當前東北地區林業工作的重點,是利用樹種的習性,結合造林地特點,用人工干預的方法促進林木快速成材,混交林能充分利用空間資源和養分,改善造林地土壤條件和結構,綜合性地促進林業的整體發展。本文說明了林業中混交林的定義,講述了混交林的功用和價值,闡述了混交林混交的方式,提供了混交林混交的類型,希望為東北地區混交林營造技術提高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在管理上和技術上整體提升林業工作的綜合水平。
1混交林的林業概念
林業對混交林的定義有很多,根據字面上的理解,混交林是指:林地內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主要樹種,相互交叉而組成林地;在其他國家將混交林定義為:林冠由兩個或多個樹種組成,且樹種生活習性相近,形成的多層次的林地林分結構。在林業的造林實際中,對混交林的定義為:混交林由多種樹種組成,其中混交林木的總數和材積量不應低于20%。混交林對比純林有比較高的防護能力和穩定性,是林業造林工作今后的發展方向。
2混交林的功用和價值
2.1混交林能夠充分空間和資源
混交林可以利用空間資源和林木生長資源,在不同混交方式的混交林中,由于樹種的合理搭配,使各種樹木能發揮自己的生長特點,可以較好的利用光照、水分、養分和空氣等資源,實現又好又快地林業資源蓄積。
2.2混交林創造更多的經營防治
混交林給林農創造多種經營方式的機會。營造混交林樹種的不同可以讓林農和林業單位由過去的單一樹種經營轉變為兩種或兩種以上樹種經營,這樣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提高,為林業多種經營打下基礎,實現林業的豐產和豐收。
2.3混交林可以改善林地的土壤結構
根據實際的經驗和相關的研究,混交林地內細菌群里豐富、氣溫變化較小、濕潤度高、水分涵養能力強,特別是枯落物數量大,這都為土壤結構改善和土質改良提供了大量的有利條件和機會。
2.4混交林生態效應明顯
與純林相比混交林的生態效應更加顯著,更能給各種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以更有利的生存、發展的空間,混交林能讓林地內生態得到迅速恢復,使之更加合理和更加平衡,營造成各種動物生存發展的家園。
3混交林混交方式
3.1混交林的帶狀混交
帶狀混交是指兩種或兩種喬木以上所組成的森林各自呈現出帶狀的混交方式,混交比例視具體情況而定,帶狀混交的優點是操作簡單,但對地形地貌要求較高,要求地勢平坦,一般為川地。適合于各種類型不同規格的苗木。
3.2混交林的塊狀混交
塊狀混交是指兩種或兩種喬木以上所組成的森林各自呈現出塊狀的混交方式,混交比例視具體情況而定,塊狀混交不容易操作,但對地形地貌要求不高,一般為厚土層陽坡等。同樣適合于各種類型不同規格的苗木。
3.3混交林的株間混交
株間混交是指兩種或兩種喬木以上所組成的森林各自呈現出株與株之間混合栽植的混交方式,混交比例視具體情況而定,對地形地貌要求不高,一般為厚土層陽坡等。一般是1m以上的大苗采取這種栽植方式。
3.4混交林的無序混交
無序混交是指兩種或兩種喬木以上所組成的森林各自呈現出株與株之間混合栽植的混交方式,混交方式不確定,混交比例也不確定,適合于復雜的地形和特殊要求的造林,如山腳、山頂及特殊要求的公園。這種混交方式較適合注重景觀效應的公園。該混交方式一般適合大苗栽植。
4混交林的混交類型
4.1混交林的喬木混交
混交林中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喬木樹種進行混交,這樣的混交類型可以充分利用造林地的地力,并能充分發揮樹種的其他效能。當主要樹種與次要樹種混交時,多構成復層林,主要樹種居于上層,次要樹種居下層。喬木混交中樹種間的矛盾比較緩和,林分生產率較高,防護效能較好,穩定性較強,在混交林處于次要地位的樹種一般多為耐蔭的中等喬木,一般不會對主要樹種構成嚴重威脅,即使種間矛盾尖銳時,也比較容易調節。
4.2混交林的喬灌混交
喬灌混交類型種間矛盾比較緩和,林分穩定,喬灌混交林在初期的生長過程中,灌木可以為喬木樹種創造側方庇蔭,護土和改良土壤。在一些混交林的設計中可以利用灌木死亡,達到為喬木樹種騰出較大的營養空間,起到調節林分密度的作用。
4.3混交林的綜合混交
綜合型混交是指主要樹種、次要樹種和灌木的總體性混交,綜合混交類型兼有喬木混交和喬灌混交的優點,但綜合混交類型的設計比較復雜,營造過程難度大,特別是對立地條件要求比較高,且時間跨度較長,撫育工作繁重,不宜在條件不成熟的地區使用。
參考文獻
[1]王德臣,王洪偉.落葉松與水曲柳混交的適宜性及其主要方式[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6(02)
[2]張柏松,劉亨平,羅寧,林金順,吳錫麟,李江才.試論混交方式與營造技術[J].青海農林科技.2003(04)
[3]宋西德,劉粉蓮,羅偉祥,侯琳,張永.黃土丘陵溝壑區混交林類型與模式[J].陜西林業科技.2003(04)
[4]唐佩凱,馬阿賓,薛茂賢.山地混交林營造技術的研究(Ⅱ)——山地營造混交林的主要混交方式[J].林業科技.1991(05)
[5]姚國年,呼建,吳江,白榮芬,鄭小東.人工針闊混交林培育模式初探[J].防護林科技.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