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學習是以認知為基礎的復雜心理過程,智力因素與非智力都起非常重要作用的原因。所以,要想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和學習欲望,就必須不斷提高教學藝術。首先要創設最佳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加深對數學學科的感情。二是要培養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并長久保持下,從而創設出一種積極求知、勇于探索的情感狀態。三是要燃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樹立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四是要構建創新教育的價值取向,展開真正地創新教育。
關鍵詞:數學教育;教學藝術;興趣激發;創新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4(a)-0000-00
數學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規范性知識、策略性知識、價值性知識、模糊性知識等。陳述知識告訴你是什么的知識;包括公理、定理、定義、定律,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等。規范性知識是為什么的知識,其外部表現為技能;即從知識的層次梯度到能力的遷移。策略性知識是怎么做的知識;它是從能力—知識—能力的發生過程,探索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價值知識是如何選擇最優化的問題。模糊知識是不確定的知識,包括交叉知識、邊緣知識、矛盾知識等,是最有發展潛力的知識。
因為數學學習是以認知為基礎的復雜的心理過程,智力因素與非智力都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原因。蘇霍姆林斯基一再主張讓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與思考”,所以,要想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和學習欲望,就必須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并激發其創新意識與能力,這就要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藝術。
一、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作用
數學教學過程不僅是認知信息的交流過程,也是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要想讓學生喜歡數學老師和數學學科,就要創設最佳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加深對數學學科的感情。
我在教學中經常不失時機地向學生講述數學的發展史及美好前景。如一次方程組的解法比歐洲要早一千多年;楊輝三角的應用比西方的帕斯卡三角形早四百多年等,以激發學生愛國愛數學的情感。如通過介紹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祖沖之的成就;華羅庚的故事等,激發學生明確數學學習目的。
再如在學習《四邊形》時,首先可通過觀察墻壁、窗戶等,抽象出《四邊形》的基本概念,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從而創設出一種積極求知、勇于探索的情感狀態。
二、善于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心理學認為:興趣是探究某件事物或某種活動的傾向,是求知的起點,是思維培養和能力提高的內在動力。數學教師成功的關鍵,在于能否培養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一是要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包括鼓勵質疑,尊重學生、全面評價,讓學生獲得成功與失敗的情感體驗等。
二是要讓學生明確數學學習目標。數學是造福人數的偉大智力工程,應用的廣泛性是數學的特點之一。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日月之繁,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感受到數學力量之大、內涵之美,還可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從而變成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力。
三是提高課堂教學的藝術性。課堂教學是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主要場所。如語言信息的載體,生動有趣的數學語言、妙語聯珠的講解、簡明扼要的口訣等,都會激發學生好奇心與求知欲,促進數學學習動機。
四是要善于設置懸念引發學生質疑。質疑極易引起定向反射,思維活動也就隨之產生。設疑置懸要具有啟發性,由易到難、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生就會長期保持對數學的興趣。
三、燃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在初中數學課堂上經常發現:對數學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全神貫注、積極思考、踴躍發問,以至越來越喜歡數學與數學老師;而無興趣的學生則精力分散、思考懈怠、勉強應付、作業抄襲,甚至與老師對抗。
首先要樹立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如通過介紹華羅庚、蘇步青等數學家刻苦求學的事跡;往屆畢業生的成功經驗、數學家吳文俊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等事例,以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二是注重數學語言訓練。如學生易將“三角形的角平分線”,說成“三角形的平分線”,我都及時糾正,常此以往,學生的數學語言都會達到精準的程度。
三是嚴防挫傷學生學習的熱情。我們要知道學懂每一個知識點都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如我剛教一年級幾何時,讓學生在“直線AB上畫一點C”,許多學生畫走了形,我就嚴厲地批評他們,熱烈的課堂氣氛一下就冷了下來。我通過冷靜地思考,才明白學生發生錯誤是不清楚在幾何中點與直線的位置關系,責任應該是我把簡單問題忽略了,是我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是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學中教師絕對不能站在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角度,忽視學生學懂每一個知識點,都是一個復雜過程的現實,否則就會欲速則不達。如我在講解“絕對價值”時,該概念就是難點。為了不讓學生出現不知所措的現象,不是馬上讓學生處理這一難題,而是當堂補充了一個例題:
已知:︳a﹣2∣=5 ∣b+1∣=4, 求a+b的值
學生也就較容易學懂了這一概念,長此堅持也就燃起了學生習數學的熱情。
四、構建創新教育的價值取向
數學是培養思維能力的學科,創造是數學的核心。創造力包含敏銳的洞察力、高超的邏輯思維能力、獨特的直覺思維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如牛頓對運動“瞬時”狀態的洞察,創造了微積分;高斯的靈感帶來了一種秒算;愛因斯坦的超人認識,重新描述了宇宙。
“學習規定的課本知識,無創造性可言”、“創造力與學業成績正相關”、“只有上過大學的人才能創造”,這是現在社會上的普遍觀念,也就成了創新教育的重要思想障礙。對大部分人而言,創新并非要創造高不可攀的理論,只要出新不在大小,只要有新意圖、新思想、新觀念、新方法和新產品創造。
我們在進行創新教育的過程中,主要把握四個層次:
第一知識教育是基礎。數學是實踐中的抽象,科學性是知識的第一屬性,知識教育必須堅持科學性原則。這是數學的網絡鏈條知識結構決定的,全面的知識將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所以教師與學生要明白這一道理。
第二技術教育是鑰匙。技術教育必須堅持問題性原則,問題產生于現實的困惑和思考。數學教學中一是要重視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模型,以利將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二是要重視數學實踐與操作,以利將來的發明;三是要重視數學技術應用,以利將來的發明商品化;四是具有獨創性的技術推廣。科學技術是直接或間接的生產力,如二進制的發現、漢字編碼的成功,就開辟了計算機廣闊的應用前景。所以我們對學生進行技術教育,就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將來技術發展的鑰匙。
第三人性知識教育是支點。人性教育包含三個方面。既世界觀和人生觀知識、情感智商知識和智慧知識。做人和做事要誠實、客觀、公正,才能被社會和他人接受,這是我們現在社會最欠缺的,也就是需要老師加強的。
第四人才教育是核心。人才包含:再造型人才、復合型人才和革命型人才。只有相信科學和真理,勇于嘗試與探索的人,只有在合作、競爭、雙贏的環境中,人才的良性循環才能形成。
只有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藝術。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
[2] 鄭毓信.數學教育的誤區與盲點[J];人民教育,2011年Z1期。
[3] 顧 沛.數學基礎教育中“雙基”如何發展“四基”[J];數學教育學報,2012年01期。
郵寄地址:(415300)湖南常德市石門縣楚江鎮老西門社區官碼頭(13762684755)梁鐵銘
201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