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選擇合適的養老模式對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通過借鑒發達國家的養老經驗,同時結合我國的老齡化現狀——老年化速度快,老齡化人口持續增多及我國的國情,目前我國政府確定的養老模式是“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所以老年住宅的設計對實現居家養老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提出老年住宅在設計的時候要遵循安全性、功能性、健康性等要求,為老年人提供一個舒適、安全的居住環境,使我國的居家養老模式能更好的實現。
關鍵詞:居家養老、老年住宅、養老模式
中圖分類號:TU24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4(a)-0000-00
0.前言
2014年我國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突破2億,預計2020年將達到2.43億,其中近一半老年人處于“空巢”狀態。我國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迫在眉睫。
目前,我國的養老模式主要有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其中以居家養老為主。那么居家養老模式是不是適合我國呢?老年人最希望的養老模式是什么呢?住宅怎么樣進行設計更適合老年人居住呢?我們需要對這一系列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
1.老齡化社會的養老居住模式
1.1發達國家的養老居住模式
19世紀發達國家就已步入了老齡化社會,對于養老居住模式也是進行了不斷地探索。在養老居住的建設方向上,也經歷了從“醫院養老”到“設施養老”再到“住宅養老”的轉變過程[1]。
在步入老齡化社會之初,人們普遍認為養老最大的問題在于“生病—治療—護理”,于是政府大量的建造了一些醫院。但是,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重,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加,醫院床位緊缺,政府用于這方面的支出太高。養老模式從“醫院養老”轉為了“設施養老”,但隨之發現,老年人長期居住在養老機構內,每天接觸的都是同齡人,缺乏與不同年齡層人的溝通與交流,生活缺乏激情與生氣,他們更愿意居住在社區內部,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在社區內部有會所、圖書館、超市、老年人活動中心等,老年人可以自主選擇,參與社會活動,更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發達國家養老模式從“醫院養老”到“設施養老”再到“住宅養老”的過程表明,對于老年人來說,養老問題不單單是解決他們的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到他們的精神需求。
1.2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
老齡化社會是指一個國家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總人數的比例大于10%,或者65以上的老年人占總人數的比例大于7%。據統計2014年,我國老年人數量占總人口的14.9%,早已超過我國人口的10%,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將加快,老年人的數量將繼續增長。
1.3我國的養老居住政策
當前,我國政府確定的養老模式是“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究其原因主要有一下幾點。
首先,是經濟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國的主要任務是促進經濟發展,建立完善的醫療機構用于養老是不切實際的;如果讓老年人進入養老機構進行養老,那么老年人的家庭需要向養老機構繳納一定的費用,這對中國現在的大部分普通家庭來說也存在一定的經濟壓力
其次,和我國的老齡化現狀有關。我國老齡化的速度快,人口數量多。國家在短時間內建立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和大量養老居住場所也存在一定困難,為了解決養老問題,利用住宅進行居家養老是比較可行的。
2.現有居家養老模式存在的問題
2.1獨生子女面臨的挑戰
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很大一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如今這些獨生子女就面臨著養老的問題。2個年輕人面臨著要照顧4個老人和1個小孩的任務,他們很難親力親為的照顧好4個老人,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4+2+1”模式的家庭結構所帶來的養老問題。此外還有一部分老年人的子女在外地求學或者工作,常年不在父母身邊,空巢老人的數量越來越多,這些空巢老人很難得到子女的照料。他們身體健康的時候還能自我照料,當他們生病年紀逐漸變大,他們的養老怎么解決?
2.2住房條件亟待改善
從住房條件來看,現在大多數老人還是居住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房子里面,這些房子大多為多層或底層住宅,比較破舊。由于是多層住宅,設計的時候都沒有設計電梯,如果老人居住在3層以上的話,上下樓會不方便,特別是對于一些腿腳不是很便利的老人來說,上下樓便成了一大難題,所以更多情況下就選擇不下樓。
其次這些老房子戶型面積偏小,房間布置也不是十分合理,大多忽視了餐廳的設計。如果老人和子女同住的話房間就會顯得非常擁擠;如果是老人單獨居住的話,現有的戶型面積是較為合適的。
此外,以前建設的小區綠化都不是很好,缺乏公共綠地,沒有給老年人提供日常健身的場所。小區應該增加綠地面積,同時新建一些服務老年人的公共服務設施,像老年活動室、醫療保健站等。
3.居家養老模式下的老年住宅設計要求
3.1安全性要求
老年住宅設計要從老人的安全、舒適、方便出發[2]。老年人隨著年紀變大,腿腳變得不靈活,所以地面應選用防滑性能好的材料,尤其是廚房和衛生間;而且住宅內應盡可能減少地面高差,防止老年人摔倒。同時老年人神經系統退化,記憶力減弱,為了保證老年人的安全,是老年人在遇到危險情況下及時呼救,應該在室內安裝煤氣報警裝置、漏電保護裝置和緊急呼叫裝置等。
3.2功能性要求
老年住宅在設計的時候要要合理把握空間尺度,尺度過大,導致老年人的行走路線變長,增加滑到的風險;尺度過小,空間變得局促,老人行動不便,增加了磕碰的風險。此外,不論是起居室還是臥室、衛生間都要要充分考慮老年人身體健康正常步行時所需的空間和生病坐輪椅時輪椅的回轉空間。同時老年住宅擺放家具時要考慮到老年人的使用方便要求,家具要簡單實用,避免擺放過多家具產生空間擁擠。
3.3健康性要求
老年住宅在設計的時候要充分考慮衛生、隔音、采光通風等方面的要求,給老年人營造一個健康的居住空間。衛生方面,主要是指住宅在設計的時候要避免產生一些衛生死角,要確保家里的每一個角落都能被打掃干凈,尤其是衛生間和廚房,干凈的居住環境是身體健康的一個前提條件。隔音方面,主要是指墻體應使用一些隔音性能較好的材料,給老人提供一個安靜的休息空間,避免受外界吵鬧聲的干擾。采光和通風方面,主要指臥室和起居室要有好的朝向,因為老年人在臥室和起居室待的時間最長,所以必須要有好的朝向,這樣才能保證采光要求。
4.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養老是一個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選擇合適的養老模式對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借鑒國外的養老經驗及結合我國國情,我們國家已經提出了以居家養老為主的養老模式,建立舒適的居住環境是當務之急。老年住宅的建設對實現居家養老至關重要,為了保證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住宅在設計的時候要充分考慮住宅的安全性、功能性、健康性、隱私性等方面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周燕珉,王富青. “居家養老為主模式”下的老年住宅設計 [J].現代城市研究,2011(10):68-74
[2] 詹林,王權陽. 老年人社會心理行為與老年住宅設計[J].住宅科技,2003(1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