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生物化學》是生物技術及應用、生物制藥技術等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主干課程,課程的教學內容豐富的但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為了充分利用學生課余時間,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筆者積極開展基于網上資源利用的《生物化學》教改實踐與探索,探討了基于網絡資源利用的生物化學網絡輔助教學、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可行性;提出并完善基于網絡輔助教學、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借助于網絡平臺補充、優化課堂教學,提高了課程教學質量。
關鍵詞: 《生物化學》;教學方法;網絡版課件;生物化學網絡評測系統;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4(a)-0000-00
《生物化學》是生物技術及應用、生物制藥技術等專業的一門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生物化學是研究生命化學的科學,它在分子水平探討生命的本質,即研究生物體的分子結構與功能、物質代謝與調節及其在生命活動中的作用。當今生物化學越來越多的成為生命科學的共同語言,它已成為生命科學領域的前沿學科。生物化學課程的設置,目的是使學生系統地學習到現代生物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微生物學、發酵工藝等后繼學科準備必要的生化知識,并為今后從事與生命科學有關的生產實踐工作打下基礎。教學實踐表明,這門課的理論性強、內容抽象,學生普遍反映它是一門難學的課程。再加上這門學科的新理論、新技術日益更新,利用有限的課程時間很難達到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望,為了最大程度的發揮學生的自學與網絡應用能力,用新的課程形式來對傳統課堂教學形式進行補充和拓展是學科發展所需。
1理論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理論教學中以四大類有機物質內容為主線,講物質的組成、結構、主要代謝方式,其中引入代謝異常的表現等,引導學生用代謝的觀念尋找代謝異常的原因,如病因等,以解釋病理現象,把生物化學與與藥理學等其它專業課程緊密結合,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激活思維,提高興趣,拓展能力。
在新課導入過程及課程的講解過程中采用實例引導法,導入與本節內容相關的病例及生物學現象,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自己將主動去尋找答案。如講三羧酸循環時,以一分子葡萄糖在細胞內代謝為例進行講解,讓學生感到所講的內容就真實的發生在其身邊;講糖酵解時,先引導學生說出劇烈運動后肌肉會出現酸痛的例子,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以引起學生對這一內容的興趣;將RNA 合成機理與艾滋病治療相結合;講脂肪代謝時,在理論上引入減肥是方法及如何控制,并時時將當前世界上發生的生物學事件引入課堂,并用理解加以分析,比如對禽流感、豬流感、SARS等分析;這樣就能及大的引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通過這一系列實例的引入讓學生發覺這門課程與其生活是密切相關的,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變為主動的思考,由被動變主動的過程中就轉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增加了學習的興趣。
2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革
高職高專教育培養的學生應該是理論夠用、技術過硬的人才,但是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學生本身的素質存在差異、學時、實驗器材、設備、試劑價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單靠實驗課課堂時間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很難達到高層次要求,所以擬計劃建立課后實驗小組,以教師的課題或者是研究計劃或者由學校設立相關項目為實驗題目,學生根據興趣愛好選擇相關課題利用業余時間進入課題組工作,工作的目的就是練習實驗技能,課題的思路與方法由指導教師設計,操作由教師指導學生來完成。由于學生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的課題,在實驗過程中就會更加用心去操作、學習。經過一到兩個項目的實驗過程就可以使學生掌握熟練的實驗技能,以達到理論夠用、技術過硬的培養目標。
3網絡版課件與生物化學網絡評測系統的建設
網絡已經悄然進入到我們的生活之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大量的應用網絡。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的不斷完善與發展,這些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已經展現出巨大的優勢和潛力,當前教育方式正面臨著一場巨大的變革。
目前國內已經有英語、計算機等學科的在線考試系統的應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有鑒于此計劃建設適合我校情況的以高職高專類生物化學內容為主的生物化學在線評測系統,該系統是建立在互聯網或者局域網上的應用系統,只需在服務器上進行配置并建立相關題庫而客戶端無需配置即可使用,評測、練習或自學可以不受時間與地域的限制,只要有網絡學生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課程的評測、練習或自學,并及時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以發現自己的不足,提高學習效率。并且該系統還可以進一步進行升級成為在線考試系統,其中試卷的生成、提交和批閱等都可以在網絡上實現無紙化的自動完成,使學生及早適應日后眾多的無紙化的在線考試。
3.1《生物化學》網絡版課件的設計與建設
筆者在生物化學課程的設計思路上以課程引導、生物大分子、遺傳與代謝三個大的模塊為主線,將生物化學中各單元分散知識點綜合講解,以項目情境引入知識點并加以講解,使以往章節式教學中分散的知識點能夠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更利于學生的學習、掌握和利用。達到學生學完既能使用的效果。
在課件的制作手段與效果設計上,本教學課件改革了以往ppt類課件以單機版為主且多數只能在windows平臺使用缺點,綜合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以網頁特效與動畫的形式制作網頁版課件,可以在所有的系統下使用,成功實現了多平臺、多系統、多終端同效同用的目的。使學生在課余時間能夠利用多種信息載體來進行自我學習。
3.2《生物化學網絡評測系統》的設計建設
筆者通過大量的研究學習設計制作了《生物化學網絡評測系統》,該系統的設計目標是學生能夠通過該系統可以對課程的學習內容和課程網絡版課件的自己學習內容進行有效的檢驗與自測,系統能夠按章節、分題型自動出題、自動給出測試成績與正確答案。同時在期末考試時可以成為網絡考試系統,實現了無紙化、自動化出題與評分。通過測試使用,收到了滿意的效果。
4展望
優質的課堂教學應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自己探究的過程[2]。這就要求教師提高講解水平,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以學生自主學習為核心,以學生學會學習為方向,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的課堂教學目標。借助于網絡平臺的新的課程教學模式,將更多地帶給學生自主學習的觀念實施有效教學,即一是讓學生明確通過努力而能夠達到的目標,并且明白目標的達成對個人成長的意義;二是通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經驗背景,幫助學生達到更復雜水平的理解;三是能夠使學生對每個學習主題都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形成對于事物的概念框架。
成功的教學依賴于教師,也依賴于學生,借助于網絡版課件與生物化學網絡評測系統提供的豐富的網絡資源,以及能夠及時傳遞的網絡交流信息,不斷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求的意識,培養其自覺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利用網絡版課件與生物化學網絡評測系統補充和優化課堂教學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進一步豐富網絡資源、加強網站建設、規范網絡平臺的管理,必將更好地發揮網絡在課程學習中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妍.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對策研究.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8,10(3):291-293.
[2]王應紅.開發“生物化學”網絡課程的重要意義.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3,17(9):9-12.
[3]劉國花,楊帆,王大平,田秀英.加強生物化學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重慶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7(5):103-105.
[4]羅軍.蘆曉晶.張巍.姜艷霞.李妍 醫學生物化學網絡教學模式探討與應用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4)
[5]屠潔,劉冠卉,季更生. 基于網絡條件下的《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J].考試周刊,2009,(25):12-13.
[6]齊曉丹,馮麗,富東娜. 生物化學在線教學系統的構建[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05):56-57.
[7]鄒吉平. 利用校園網進行選修課網上教學的探討[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2003,(03):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