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兒童文學語言使兒童對各種事物有了準確的印象和理解,對于人物心理有了真切、細致的體驗。兒童在誦讀傾聽的時候,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得到滿足的愉悅感,同時逐步習得成熟的語言狀態(tài)。提高兒童文學素養(yǎng),是學前教育專業(yè)和小學語文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之一,本文旨在通過兒童文學課程教學的一個示例,帶動提升分析和鑒賞兒童文學作品語言特點的能力。
關鍵詞:兒童文學語言 形象性 生動性 音樂性 簡潔性 幽默性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4(a)-0000-00
教學目標:
一、通過學習,了解兒童文學的語言特點。
二、擴大學生關于兒童文學的知識面,提高兒童文學素養(yǎng)。
三、培養(yǎng)分析和鑒賞中外兒童文學作品語言特點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了解兒童文學的語言特點。
教學過程:
導語:(模擬經典兒童文學對話語言)同學們對這些兒童文學形象都非常的熟悉。美國《新聞周刊》一期報道說,兒童文學作品以天真的情懷、純凈的語言、分明的善惡和曲折離奇的故事,不僅受到兒童的歡迎,而且也受到成年人的喜愛。1997年在百老匯首度上演的《獅子王》贏得六項托尼大獎,現(xiàn)在仍然長演不衰。兒童小說更是紛紛搶走那些本來為成人書籍準備的獎項。吸引成年人的到底是什么?兒童文學被稱為淺語的藝術,我想請問同學對這個“淺”字的理解。
魯迅先生在翻譯《表》時曾打算“不用什么難字,給十歲上下的孩子仍也可以看”,結果“譯得不三不四”(《表譯者的話》),這種自謙的說法從另一角度說明淺易、簡潔的艱難。
高爾基認為:“文體的簡潔和清晰,并不是用降低文學質量的辦法來達到的,這是真正藝術技巧的結果?!闭窆羲f“兒童文學當具有秋空霽月一樣的澄明,然而決不像一張白紙。兒童文學當具有晶球寶玉一樣的瑩澈,然而決不像一片玻璃”。達到這樣的境界,必然要經歷這樣的一個階梯:(板書)
一、兒童文學語言由于它是語言,它的讀者又是正在學習語言、正在長知識的兒童,因此更應該講究語言的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
二、兒童文學語言由于它是藝術語言,它必須與具體形象聯(lián)系在一起,或通過詞語的選擇,或通過語法關系的多樣組合,來喚起讀者的形象感。
三、兒童文學語言由于它是兒童文學語言,它必須從兒童的藝術欣賞水平與欣賞趣味出發(fā),通過“巧妙運用”形成兒童讀者心目中的藝術形象。
下面就請同學們跟我一同擺脫文學以外的種種功利目的和戒備心理,進入到一種與兒童的純凈的藝術交流和對話之中。
俄國烏申斯基的作品《風和太陽》(教師閱讀,內容略)
以上描寫的風和太陽都能說話,還爭論誰的力量大,這是童話、寓言經常采用的擬人手法,將無生命的或非人類的人格化,構思人類發(fā)生的矛盾、事件,給人以某種啟示。人們看了以后,不覺得是胡編亂造,反而感覺情真理真。
臺灣詩人楊喚的詩作《家》,(與學生作品對比)引入兒童熟悉的各種事物,用鮮明生動、自然貼切的比喻把“家”這個生活中最平常的所在描繪出來,充滿溫馨、快樂、美好的情感。(老師配樂朗讀,內容略)
兒童是天生的探索者和思想家,他們形象思維的能力很突出,因而形象的語言能夠幫助他們把文本所要表達的意義與自己所具有的經驗世界相連接,獲得新的或更深層次的體驗和感悟。
例如嚴文井的童話《小溪流的歌》中的擬人化的語言:(學生朗讀,內容略)
通過這樣的描述,溪流、樹葉和蝌蚪的情態(tài)就活躍在小讀者的腦海中,清新、美麗的大自然都映現(xiàn)在孩子們的心頭了。
在海的遠處,水是那么藍,……海底的人就住在這下面。
這是安徒生《海的女兒》的開篇,它生動優(yōu)美地描繪了海的湛藍與深廣,令讀者可以看見、可以觸摸、可以聆聽,更可以想像。這些語言沒有具體說明海水的清潔程度和深度,卻抓住了海水的特征,并給人以巨大的想像的空間。
兒童文學作家筆下的具體形象所體現(xiàn)出來的,或如北風和太陽也會說話,或如小溪流也會奔跑,這類與現(xiàn)實不符的“差錯”,卻符合兒童的感知、表象、隨意聯(lián)想、無意想象,這種現(xiàn)象世界成為兒童文學特有的通向藝術的橋梁。
在兒童文學語言中有敘述性的語言,有描寫性的語言,還有人物對話等。如法香的《格麗賽達》這樣寫: 她10歲,曾祖母110歲。……可是她和格麗賽達竟像同齡人一樣。 以上具體形象主要顯示格麗賽達和曾祖母年齡上的差異和性格上的九九歸一,內含天倫之樂,適合孩子的口味,也有成年作家的情趣,人物之間的關系既稀有,又合乎情理,有一種內在辯證關系或自然規(guī)律寓于其中。與這具體形象聯(lián)系一起的藝術語言,雖然在用詞上少有華麗詞句,但經過詞的巧妙組合,卻給人以生動、幽默與新奇感,很能調動孩子的想象,并刺激著他們對形象進行尋味、思索。
還有一種對話語言,如貝洛童話《小紅帽》中的一段對話:
“我的外婆,你的胳膊怎么這樣粗?” (分角色朗讀)
……
“這樣,才可以吃你!”
以上兩個形象一個是年幼善良、對外婆懷著深情與信任感的小紅帽,一個是狠毒、狡滑、詭計多端、急于吞掉對方的惡狼,兩方面一問一答,問者隨意、真切,答者欺詐、做作,二者交鋒,步步逼近。句式重復,既有民間口頭文學的特點,又符合情節(jié)需要。由此將故事情節(jié)推向高潮,并完成了小紅帽和惡狼兩個不同形象的塑造。
語言學家指出,在兒童語言發(fā)展的過程中有一種“語言結構的敏感性”。例如對語詞排列的敏感性,對語言的聲音、節(jié)奏、重復和語詞節(jié)拍的敏感性。
如林煥彰的《小貓走路沒有聲音》, 可感、可思、可咀嚼,親情母愛情結互相輝映。
小結:其特點真是百花齊放,學術爭鳴,然而我覺得我們研究的目的不是要將每一個兒童文學作品與兒童文學的語言特點進行一一的對號入座,它們只是一種觀念性的界定,重要的是創(chuàng)作出真正的好的兒童文學作品,不要再爭論《伊索寓言》要不要得的問題,只要給孩子一個純凈的世界來過活。
欣賞《我可喜歡你》,“可”字我們可以解釋很、非常、極其,但都體現(xiàn)不出孩子那一份真真切切。因其口語化詞語的特點。
結語:兒童文學教學對我來說是一個甜蜜的事業(yè),一個值得一輩子為它奉獻的事業(yè)。兒童文學與學前教育教學、小學教育教學有著天然的血緣關系,兒童文學在學前教育教學、小學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符合語言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要求。作為幼兒教師和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和對兒童文學的鑒賞力、判斷力,具有兒童文學作品的感悟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才能帶領孩子閱讀、欣賞兒童文學。
參考文獻
[1] 田華.析中國兒童文學的語言特點及其發(fā)展[J]. 語文學刊. 2009-08-15
[2] 陳曉斌. 從詞語的使用形式上看兒童文學的語言[J]. 科教文匯(中旬刊) .2012-11-20
[3] 彭京美. 兒童讀者的發(fā)現(xiàn)對兒童文學教學的啟示[D]. 山東師范大學.201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