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之后,高中政治教學中強調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高考對學生的解題要求相對也有所提高。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高要求下實現真正的自我提升,這就需要教師從教學中的多個方面展開工作。教師應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轉化教學方法,牢固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不斷深化教學革新,從而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為社會培養多方面的人才。
關鍵詞:興趣培養 創設情境 習題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5(a)-0000-00
高中政治作為高中學習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鍛煉學生能力、豐富學生思想的同時也存在一系列的學習難度。作為高中政治教師,應該看到學生學習這一學科所面臨的問題,在深入淺出剖析本門課程的基本理論的同時也要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決,讓學生能夠以更加清晰的姿態進入到學習中去。高中政治教學順利開展的前提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興趣的驅動下學生還應積極參加課堂活動,教師應該根據課本內容和知識結構合理創設情境,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加深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教師也要有意培養學生解決習題的能力,讓學生在習題聯系中得到鞏固。
一、培養學生政治學習的興趣。
學習是一種積極思維的活動,而興趣則是學習知識的動力。對學生來說,興趣對學習效果產了極大的影響作用。擁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學習中學生往往會精神振奮,提升學習效率,相反,如果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生就會陷入被動的學習狀態,很難實現理想的目標。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并保持學生對政治學科的濃厚興趣。我認為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讓學生學會質疑。
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質疑和思考往往是聯系在一起的,學生提出質疑是認真思考的結果。教師也只有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學生才能真正帶著興趣投入到學習中去。
在鼓勵學生學會質疑時,教師要首先培養學生質疑的意識,在教學中,教師要刻意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讓學生敢于發言提問。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知道古今中外很多成功的名人或者重要的發現都離不開當事人的質疑,總之讓學生明白敢于提出自己的問題也是一項重要的內容、當學生提出疑問的時候,教師要仔細傾聽,耐心解答,不應因為自己嫌麻煩或者回答不上來而草草結束。對于有價值的問題,教師可以和學生一同解決,達到新的收獲,讓學生發現質疑的樂趣,調動自身的積極性,培養自身學習興趣。
2、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
教學事實證明,在學習中經常受到表揚的學生往往對學習有更濃厚的興趣,相對而言,屢受打擊的學生對某門學習的興趣也會遞減甚至喪失,由此可見,教師的鼓勵和表揚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懂得教學的藝術,適當鼓勵學生。例如在課上提問時,對一些比較靦腆的學生,教師應給予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對于那些自信的學生,教師要在肯定他們的同時敢于委婉指出他們的不足,讓學生充滿信心地去完善自我。這樣的話既有利于克服學生的抵觸心理,也會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3、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不僅是學生學習掌握知識的重要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場合。要想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大量的工作。
在課堂設計上,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特點,根據他們的需要設計課堂教學,設計精彩的導入,使學生被吸引,把學生成功的導入課堂教學中去,為教學過程創造最佳的情知開端和背景。在教學時,教師要避免填鴨式的教學形式,鼓勵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讓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腦、樂于探索,發揮課堂主人公的主體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言行對學生也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作用。教師親切自然的教態,美觀得體的形象,都能為教學活動的展開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培養學深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表現出慈愛和樂觀,傳遞給學生溫暖和積極向上的情緒,以交流感情的形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在心靈上與教師和諧同步從而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新鮮感和好奇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中創設情境,把知識點和生活結合。
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創設情境時,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給予讓學生充分參與的權利。教師應通過教學情景的創設,來達到促進學生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學習質量的提高目標。在創設情境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1、保證學生的參與。
創設情境時,教師不應把教學情境的創設只當作是教師的獨角戲,而要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教學情境創設的積極參與者,保證學生的主動參與。
創設情境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的一個過程,教師和學生是學習中的兩個部分,創設情境可以看作是一個中介,通過情境創設,教師和學生得以相互交流,逐漸融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很多創設情境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搜集資料,自己探究問題,這樣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更深一步了解知識點,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大有裨益。
2、情境創設應選擇有針對性的問題。
在創設情境時,教師應選擇帶有針對性的典型問題,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探究源于問題情境的創設,問題情境的針對性越強,就越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在情景創設時,教師應針對一些教學的重點或者難點創設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的啟示下去主動思考問題,積極探索。例如在學習《生活與消費》這一部分的知識時,教師要意識到這部分知識比較貼近生活,但學習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在創設情境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致從幾個問題出發①情境中貨幣所體現的職能;②價格變化的影響因素及影響;③消費類型及消費觀念。通過分析以上幾個問題,有利于學生將書本上的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更客觀地看待生活實際,真正做到活學活用,避免僵化。
3、教學情境的創設應體現出多樣性。
教學情境的形式應該是多樣的,而不能只拘泥于一種形式。在情境創設中,不論何種形式,只要能服務于教學內容,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能給學生帶來感悟新知的情感體驗,都應該采用。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文字材料、圖表材料、漫畫、動畫、多媒體網絡技術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多變的情境創設中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既能避免單調乏味,讓學生體會到不同形式的情境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促進學生把知識點和生活相結合,加深自身對知識的理解。
三、提升學生解決習題的能力。
習題訓練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一種檢驗方式,同時也是鍛煉學生靈活運用知識點的一種方式。培養學生相關的解題能力不僅能幫助學生取得好成績,還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學生政治學習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在提升學生解決習題的能力時,教師將首先要糾正學生在習題訓練中的錯誤觀念,很多學生在習題訓練時只當是任務,做對了就放在一邊不考慮,做錯了有時也不放在心上。這樣作根本達不到習題訓練的目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習題和課本上的知識點相聯系,透過習題看出其所考查的知識點。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習題情況看出自己在哪方面知識掌握比較薄弱,以便在之后的學習中對癥下藥。另外教師要傳授給學生解答習題的技巧,掌握解題技巧就好像擁有一把鑰匙,有了它無論四周情況是多門復雜,學生也能輕松打開大門,找到答案。例如在解答主觀題時,教師就要讓學生擁有這樣的意識:問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該怎么做。學生只有樹立這樣的思想,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才能有條不紊,嚴密周到。最后,在習題訓練時,教師尤其要注意避免各種誤區,選擇典型習題,達到理想效果。
作為一名高中教師,在政治教學中我們要滿懷熱情信心,爭取以最佳狀態投入到教學中。同時要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實現高效有序的教學,真正培養學生政治學習的能力,最終實現理想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孫霞,鄭新妮. 利用生活經歷教好英語[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1(25)
[2] 鄭旻,王冬冬. 高中英語教學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1(25)
[3] 王其政. 新課程標準下地理學科教法探究[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1(19)
[4] 鄭旻. 新課標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反思與探索[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0(28)
[5] 鄭良濤,楊金麗. 高三政治復習效率如何提高[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0(10)
[6] 趙美慶,李躍明. 積極創設問題情境 引導學生有效探究[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0(34)
[7] 舒秀玲,沙寧寧. 讓學生“動”有所獲[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