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的施工安全技術分析與處理對策可以及時掌握地鐵明挖基坑施工過程中的各項因素,及時監測、發現和解決問題,確保工程的安全。文章首先對地鐵明挖基坑施工安全技術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然后就其處理策略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地鐵明挖基坑;施工安全;技術分析;處理對策
引言
時代的飛快發展也大大增加了地鐵工程的數量和需求,雖然地鐵工程能夠解決人們的交通等問題,但是,在地鐵工程的建設過程中也產生了許多負面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地鐵明挖基坑施工安全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這在一方面使得地鐵工程項目明挖基坑施工安全的圓滿管理會受到影響,另一方面整個地鐵工程項目的成本、進度、質量和安全也可能會受到影響,所以做好地鐵明挖基坑施工安全技術分析與處理對策是十分有必要的。
1 地鐵明挖基坑施工安全技術分析
1.1 圍護體施工質量不佳
圍護體質量不符合設計多規定的要求。在進行施工時,工作人員出于降低造價成本的目的敷衍了事,沒有按照要求執行施工。部分圍護體沒有插入足夠的深度,基坑存在不安全因素,受到外部載荷或者暴雨的影響被顛覆;部分挖孔樁為劣質樁芯,會有離析產生,如果基坑快到坑底,則難以負擔彎矩的重量,可能發生坍塌;部分支護樁減少了數量,削弱了其強度,并由使支護樁受力過大而彎曲。缺乏足夠的地下連續墻鋼筋,并有蜂窩和露筋產生于墻體。
1.2 止水帷幕施工質量不佳
主要由下面六個方面因素造成:(1)因為地下連續墻接縫夾泥,且鉆孔樁施工質量較差,所以不斷進入水砂,頻發淹沒基坑的現象;(2)不能熟練掌控好圍護,導致樁中間裂開,頻發涌水和涌砂等現象;(3)因為產生過大垂直度偏差,導致不能成功搭接止水帷幕的單排攪拌樁;(4)不能開啟砂層和巖面結合部旋噴,不能進入充足的漿液,過多裂縫和空洞產生;(5)止水帷幕因為施工或者后期基坑土方開挖導致變形,難以和支護結構貼合,如果水帷幕和密排樁喪失了土顆粒,止水帷幕作為支擋,不能承受過重的負荷,將會對止水帷幕產生破壞;(6)在高壓旋噴或者擺噴的過程中,受到地下障礙物的影響,不能正常產生止水帷幕。
1.3 施工工藝、工序不合理
指的是出于縮短工期,加快施工速度,違背了設計規范,敷衍了事,風險意識不強。具體在下面三點中表現出來:(1)基坑超載、超挖、支護暴露很長時間,沒有根據要求施工等。部分工程基坑內土方被挖嚴重,高度過高,水土壓力和圍護結構的剛度不符,既會產生過大的結構變形,還會造成地面沉降和房屋裂縫;(2)位于高水位地區,部分工程錨桿施工過程中,沒有按照要求及時設置止水設施,不斷進入地下水和砂順錨桿,產生基坑傾覆事件;(3)部分工程開挖過程中,存在不同的地質情況和勘察報告,相應解決舉措未實施,待處理險情時,已經超過最佳處理事件。進行支護土釘和錨噴時,部分基坑外側沒有處理好所有管線,雨季時雨量過大進入管溝,導致擋土結構驟垮。
1.4 支撐架設質量不佳
從下面幾點中表現出來:保證不封閉斜撐的地段圍囹,不能保證平衡的支撐軸力產生不穩定;沒有按照設計規范保證支撐架設質量和剛度;缺乏足夠強度的圍囹,產生基坑時間,起始于圍囹破壞;沒有設置強有力的立柱和支撐連接節點,難以發揮對支撐的豎向位移的控制作用,不能有效減少長細比,增強承載力,承受力量之后產生破壞。
1.5 監測量控失效
由如下幾點原因造成:(1)監測項目和測點的數量減少。存在一些技術水平較低且缺乏經驗的監測人員,抱著敷衍了事的心態,使監測項目和測點數量減少,造成潛在安全隱患未能按時反饋給判讀人員。(2)由于錯誤的連接方式、儀表檢定等,造成觀測數據和實際不相符合,產生存在偏差的判斷,風險得不到有效預測。(3)缺乏暢通的監測信息。監測工作耗費時間長,將會有一系列和原方案不相符的情形,例如設計變更、施工工序變更以及外部條件改變等。缺乏暢通的監測信息溝通,未能有效反映監測工作。
1.6 對險情重視不夠
未能及時處理現場危險情況,忽視了監測信息,沒有認真落實將險情上報于相關部門,風險意識薄弱,造成了大量的基坑事件。
1.7 應急準備不足
指的是沒有針對性進行應急,缺乏足夠的人員配備、設備以及物資。一旦有險情發生于工程中,管理機制和應急搶險人員不足,則會延長反應時間,降低治理效率和能力。
2 地鐵明挖基坑施工安全處理對策
以交叉論的事故致因理論為依據,由物的不安全狀態或者故障和人的不安全行為或者失誤兩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事故。換言之,產生事故的“時空”就是人和物兩系列運動軌跡的交叉點。所以,物的不安全狀態或者故障和人的不安全行為或者失誤這兩方面必須受到嚴格的掌控,以便對產生事故進行預測。結合以上地鐵明挖基坑工程普遍存在的問題,一般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著手管理地鐵明挖基坑工程安全:
(1)加強工程勘察設計管理,確保工程前期物的安全風險得到有效識別和控制。特別要對缺乏安全風險因素識別問題給予高度重視,強化設計管理地鐵明挖基坑工程實施勘察。其中,地鐵工程勘察是尤為關鍵的一環,防止出現低于成本價中標,保證保質量的工程勘察,加強勘察技術人員和設計人員之間的交流溝通,充分結合兩者的優勢,共同鑒別和掌控導致安全問題出現的風險因素。(2)加強施工人員教育培訓管理,確保工程人員的安全風險得到有效降低和減少。培養專業化技術水準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建設素質較高的施工團隊,引導施工人員重視風險,提高責任感,提高其遵守施工規章制度的主動性,改善施工管理,保證穩定可靠的工程安全。(3)建立信息化平臺進行實時安全管理,確保施工風險得到有效掌控。基于保證安全的工程施工以及及時處理現場情況,必須運用綜合監測和視頻監控的手段觀察基坑,強化管理信息化平臺。在進行開挖時,由于變形的監測基坑以及支護結構內力,周圍建筑物會因為產生的地下水和基坑遭受破壞,在得出的監測結果的基礎上,保證參數同步變化,合理掌控支撐時間,對基坑的安全進行評估。在對工程是否超挖、支撐架設質量好壞,特別是斜撐的架設質量好壞進行視頻監控,搶占最優先尋找工程安全風險,對安全風險水平和發展方向進行測評,增強預測和防控事故的能力,防止事態嚴重化,盡可能降低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風險。在利用信息化平臺的基礎上,保證監控量測、設計和施工三方面工作人員之間溝通順暢,根據施工現場變更同步監控方案,對基坑安全情況進行測評。
綜上所述,一旦有工程安全施工,盡可能搶占最佳時機解決事故問題,搜集全面的資料,保證救援指揮人員及時作出科學決策。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地鐵明挖基坑施工安全等方面的問題難度比較大,耗費時長較長,同時,外部客觀原因影響較大。因而進行地鐵明挖基坑施工安全技術分析與處理對策的時候必須符合相關的制度規范,減少客觀因素的影響。做好地鐵明挖基坑施工安全技術分析與處理對策是非常必要的,不僅如此,在對地鐵工程項目管理中,科學設置施工安全管理計劃,對基坑施工監測的過程數據進行正確的分析,提高管理的預見性,防止地鐵工程項目受到明挖基坑施工安全問題的影響而威脅整個項目的成本、進度、質量和安全。
參考文獻
[1]劉軍,潘延平.軌道交通工程承壓水風險控制指南[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8.
[2]羅春紅,謝賢平.事故致因理論的比較分析[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7,3(5).
[3]施仲衡,張彌,等.地下鐵道設計與施工[M].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4]劉佑榮,唐明輝.巖體力學[M].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