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普場館是一個進行科普知識全面普及講解的良好場地。而當前科普場館中依舊存在了許多不足,這就影響到了科普講解的良好性。依據不同的場館分區采取不同適合的模式進行講解,增強相互的參與性來幫助人們能更好的融入到整個過程中,更好的達到預期目標。
關鍵詞:科普場館;講解模式;科學技術
科普工作顧名思義就是科學知識的普及工作。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人們對世界、對宇宙的探索和了解變得原來越全面,因此良好的科普工作能夠更好的幫助人們對當前世界的全面認識。也能很好的摒棄舊思想,合理避免因為一些老舊的封建迷信思想而產生的不必要麻煩,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而現在各地都有建造的科普場館就是一個良好的科普講解場地,也能很好的為人員的科普講解提供便利。
1 科普場館當前存在的不足之處
1.1 場地較少,對講解的重視度不夠
科普講解即對科學知識的普及教育,是當前十分需要重視的部分。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人們對整個世界的認知都在不斷加強,因此良好的科普講解才能更迅速的提升人們的知識儲備,使用科普館就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科普講解手段。但是實際上當前在國內科普館的建立并不多,因此也就很難達到一個科普館的普及講解效果,仍然只有一部分人能夠接觸到科普館的科普講解內容。
還有就是人們對科普講解的重視度不夠,科普講解即是對科學知識的普及,是非常重要且非常有必要的。而講解人不重視,將極大的影響到講解效果。當前來到科普館參與到科普講解的機會本就不多,而因為講解人的不重視最終導致講解效果甚微那就十分可惜了。
1.2 講解模式的不足缺乏新意
科普知識其實是一些相對較為枯燥的知識,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直接宣講下來沒接觸過的人就很可能難以良好的聽懂講解內容。所以通過合適的方式進行講解來讓人們能更好的理解和學習相應內容。
可當前在科普館中對相應科普知識的講解實際上模式還是較為空洞的,沒有一些創新模式的實現,僅僅是很普通的在館內逛一遍,然后看到什么內容就講解什么,沒有一個系統化的流程也就使得相應知識的講解點很分散,人們難以良好的吸收。所以在講解模式上進行創新,采取人們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模式對科普知識進行講解教育,這樣才會更有利于人們的理解和吸收。
2 在不同的場地設備采取不同的講解模式
2.1 按照相應特性在場館內合理分區
科技館一般都不小,館內所包含的內容也是非常多且全面的,因此良好的分區將不同內容各自分開將更有利于科普場館中的相關知識講解,也更有利于人們對這些知識的吸收和理解。
比如說科學原理類的和技術類的其側重表現點不同,自然就應該使用相對不同的區域來劃分,還有人文科學類和社會科學類,這兩個大類的區分,也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良好的將館內的展品類型進行一個有效的歸類處理,然后合理分區,這樣層次分明的展示才能將科普內容有條理的闡述給人們,更好的幫助其理解學習,而如果整個館內的展品排放都十分無規律,這樣不論是講解還是學習都會比較吃力了。
2.2 結合分區的特點采用適宜的講解模式
而在不同的分區中,自然也就要采用適合當前分區內容的模式來進行講解了。比如科學原理類的,理論性強一些,其重點也是為了加強相應科學道理的普及,因此講授是完全可以采用一種深邃久遠的講解方式,以歷史發展為主線,從中穿插一些小故事提升講解的趣味性,來最終幫助人們有效的了解到這些知識內容。相對于安靜深邃的環境能更好的幫助人們實現注意力的集中,也就更有助于相關知識的記憶與理解。
而對于技術類展品,毫無疑問自然是向人們展示一些技術的成果,這就需要更多的互動才能促進知識的了解和吸收。通過實踐和對技術產品的實例化接觸能幫助人們更好的理解大致的技術原理,也就可以通過這些相應技術的發明更好的去體會在技術背后的科學性以及科學精神,這才是推動科學不斷發展的最終動力源泉。
3 良好的全程參與互動能幫助加強對知識的深入理解
3.1 注重增強互動性提高人們的了解興趣
現在對于任何事情或者學習,加強參與感即是體現存在感的時候,這對人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增強人們對當前科普過程的互動性就能更好的提升其存在感,幫助使之對科普相應知識產生更為濃厚的興趣。
有了興趣才會不排斥,這才會使得接下來的科普講解工作達到更好的效果。并且互動性的增強也能更好的將注意力進行一個良好的集中,這樣就能更專注于當前科普知識的學習。互動性即是相互接觸和了解的機會更多,也能更好的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雙方能夠和諧相處,將會更好的促進整個科普教育過程能夠完善實現,并且達到預期的知識普及效果。
3.2 開展情境故事表演活動深入理解相應知識
使用一些良好的活動方式能更好的吸引人們的興趣并且在活動的參與中能更好實現對整個知識內容的理解和認識。引用一些故事或者自行編導一些故事作為相關背景進行一些故事表演將能更好的吸引人員的參與興趣。那么,整個知識的普及過程會讓人們覺得是在進行游戲,在游戲中能更好的增強人們的親切感,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并且扮演活動不會讓人覺得有一種學習的意味,這樣對于科普知識就能更好的主動去吸收掌握。在活動中肯定會穿插進相關的科普知識,而人們在專注于表演活動的同時,就已經對一些相關知識進行良好的吸收了。其他人在觀看故事表演的同時就是一種對科普知識的學習,不知不覺中人們就完成了科學知識普及的最終效果。表演活動是以一種人們更為感興趣的新形式來最終達到一個知識普及的效果,讓人們在參與和愉悅的情緒之下完成對科學知識的學習。
4 結束語
科普場館在當前建設的數量還是相對較少的,而對于科學知識的普及其實在科普場館中將更方便進行,所以首先重視科普場館的建設是很有必要的。而面對著當前許多科普場館中的不足之處,就需要貼切的去解決相應問題,對館內進行合理分區,采用不同的模式分將能更好的實現對科普知識的講解。有效的加強互動性能更好的促進整個科普知識講解過程的學習和實現。
參考文獻
[1]盧佳新,黃遠奕,陳永梅.國內科普網站影響力的影響因子相關性分析[J].科普研究,2015(2):69-77.
[2]向萍萍.科技館講解新模式探討[J].科技傳播,2014(11):20+19.
[3]吳琳琳.中小型科技館創新科普展教活動的實踐與探索[J].海峽科學,2013(8):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