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程項目是施工企業的成本中心,也是利潤的主要來源。隨著市場競爭越發激烈,控制好工程項目成本已經成為施工企業發展和生存的關鍵問題。文章結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經驗,詳細闡述了施工企業項目成本的全過程管控,為解決施工企業項目成本問題提供了借鑒經驗。
關鍵詞:施工企業;項目成本;全過程管控
隨著建筑業競爭日趨激烈,獲利空間越來越小,強化工程項目的成本管理已勢在必行。項目成本管理貫穿于項目投標、施工和竣工結算等各個階段。因此,要抓好成本管理關鍵在于實現項目成本的全過程管控。搞好工程項目成本的全過程管控,需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 增強成本控制意識,制定制度和措施,規范操作行為
要做到加強項目成本管理,首先,必須增強全員成本控制意識,使每個員工能夠做到自覺降低成本。尤其是項目經理及關鍵崗位負責人,上崗前必須要參加相關成本培訓,強化精細化管理理念,對關鍵成本控制點有清醒的認識,并熟練掌握成本控制措施。其次,應對工程項目運作機制和體制方面進行改革,制定切實可行并能保證全員參與的成本管理制度和措施。一些施工企業由于沒有實行項目承包或經濟責任考核,因此成本控制好壞并不影響員工的切身利益,導致項目成本控制重視度不夠,管理不精細,使得項目成本控制工作無法開展,造成既定的利潤目標難以實現,甚至出現嚴重虧損。由此可見,要搞好項目成本控制,必須制定相關的成本管理制度和措施。事實上,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并用制度來規范操作行為,對控制好項目成本、提升項目盈利水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例如,對工程成本占重大比例的材料成本控制,就必須依靠嚴密規范的管理制度。在材料采購方面就必須制定《材料采購管理制度》,根據制度要求,做好市場調查,做到貨比三家;同時為節約采購成本,針對不同的材料可采取不同的采購方式,如:鋼材、水泥、商砼、鋼絞線、錨具等主要材料實行區域物資集中招標采購,二三項料、輔助材料等實行網上競價采購。
2 搞好項目投標階段的造價管理
在進行施工項目投標時,首先,應組織標前調查,開展投標評審,選擇符合企業目前經營需要、適合企業特點和施工條件,并具備投標條件的項目,以充分發揮企業的優勢。盡量避免參投大額墊資項目、工程進度款撥付比例過低項目、履約保證金繳納比例過高項目、施工難度極大且業主單價較低項目等。其次,應準確計算項目工程數量及造價。項目選定后,施工企業應成立高水平投標小組,依據招標圖紙和資料,準確計算工程量,合理應用定額和報價依據編制工程報價。對于由于施工圖紙的問題需要根據經驗進行工程估價的,應咨詢有豐富的現場施工經驗的專家,以保證工程報價的精確性,避免估價過高或過低。最后,應選用正確的投標策略和報價策略。施工企業應組織有長期的業務經驗和較強決策能力的投標人員,在充分掌握施工現場、施工圖紙情況的基礎上,根據不同項目情況,可采取高價盈利、低價薄利等投標策略,以及采取不平衡報價法、多方案報價法等報價策略,為今后的成本管理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以得到理想的經濟效益。
3 搞好項目施工階段的成本管控
3.1 通過技術管理來控制成本
要重視技術管理,首先要樹立“效益依靠技術”的觀念。通過高效的技術管理來避免返工造成的損失。例如,一些項目由于施工組織工作不到位、技術管理責任缺失,試驗、測量等工作粗糙,造成了工程停工、返工,給項目帶來巨額經濟損失,導致項目成本失控,甚至搞跨一個項目。其次要科學制定施工方案,優化施工工藝,合理配置生產要素,進行技術經濟比選,選擇最優施工方案。例如:施工中由于采用合理、科學的模板方案,使模板最大化周轉,節約了成本;在鋼筋方案中要充分考慮鋼筋的連接方式,是綁扎搭接、還是焊接或套筒連接,論證其經濟性。一項優化的施工方案,可能給項目帶來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成本節余。
3.2 搞好人工費、材料費、機械使用費和間接費用控制
一是項目要通過公開競標選擇勞務企業,禁止使用資質不夠、信譽度不高的勞務企業,同時與勞務企業簽訂成本控制協議,增強其成本控制意識,同時依據成本控制情況,嚴格兌現獎罰措施,避免出現窩工、勞資糾紛等情況,給項目帶來經濟損失。二是材料采購應事先進行充分的市場調查,對材料的質量、品種、價格和數量做到貨比三家,限額采購。同時,加強材料的現場管理,通過材料的合理堆放以減少材料的損耗和二次搬運,材料進場嚴格檢查,保證質量,材料發放應采取限額領料,做到臺賬管理,各個環節都能相互制約和監督。三是采用有效措施降低機械成本。機械設備應按照施工實際進度和施工組織進行動態調配,合理安排施工機械的進場和出場時間,減少機械設備的閑置時間,保證施工實際需要,加強機械設備的檢修和保養工作,對大型設備選擇合理的獲得方式,充分提高機械設備的使用效率。四是項目進場后,應根據經濟、實用的原則,結合項目實際情況、上級單位及建設單位的相關要求,對施工便道便橋、場地硬化、駐地建設、攪拌站、梁場、鋪軌基地等建設標準進行總體策劃,編制成本預算,嚴格控制成本開支,避免出現超預算和鋪張浪費的情況。五是精簡項目機構和人員配置,有效降低間接成本。在項目機構和人員配置方面,應根據施工項目的規模及實際情況,在不影響項目正常運轉情況下,盡量做到合理、精簡,避免出現部門間職責重復、人浮于事的現象。人員配置實行定編定員,在滿足人員基本要求的情況下,人員配置應一專多能、一崗多責、動態管理。同時合理制定管理人員的辦公費、招待費、差旅費等費用標準,規范費用申請和審批報銷流程。
3.3 規范合同管理工作
首先應明確合同簽訂權限和主責部門。項目在上級單位授權內簽訂合同,超出項目簽訂權限的合同要及時報送上級單位;同時要根據合同類別,由不同部門主責合同管理工作。其次要進行合同評審。項目應成立合同評審小組,認真分析評估合同的可行性、經濟性、適宜性、合法性,掌握合同風險,制定風險防范措施,形成書面評審意見。再次要謹慎簽訂合同,合同雙方最好同時簽字蓋章,簽字蓋章頁不能為空白頁。最后要監督合同履行情況。項目應嚴格監督合同的履行情況,對合同履行期間發生變更、轉讓、解除的,應及時簽訂補充合同或完善相關手續,并按原要求比照原合同的評審程序及時進行評審和上報審批。對出現合同糾紛,應及時采取訴訟、仲裁等手段,盡快履行正規程序,避免項目蒙受經濟損失。
3.4 搞好工程變更索賠管理工作
變更索賠管理工作貫穿于項目管理的全過程,且是一項系統性、時效性很強的工作,變更索賠機會稍縱即逝,所以應引起高度重視。項目在進場后,應盡快建立變更索賠管理制度,成立變更索賠工作領導小組,編制變更索賠目標,制定推進計劃,明確時間、責任人和獎懲措施等。工程變更應在掌握設計意圖的基礎上,通過對現場的深入調查研究和充分論證,應及時與業主、監理單位進行溝通,形成書面記錄,并及時報送變更方案,盡量做到“先變更后實施、先簽字后實施”,避免糾紛。對索賠具體問題具體靈活對待,注重合同基礎和時效性,及時收集索賠資料和文件,例如,圖紙變更、現場實施情況記錄、招標文件、施工組織設計、工程事項通知單、工程合同及補充協議、簽證、施工日志等,做到索賠以數據和事實憑證,按合理的程序完整,保證索賠的成功,防止反索賠。
3.5 引入成本管理軟件
隨著信息化的日益普及,傳統的成本管理模式因人為因素影響較大,且操作起來繁瑣,已越來越不適應現代化的成本管控要求,有條件的項目應引入成本管理軟件。通過成本管理軟件規范合同管理、勞務企業引進、材料采購與領用、機械設備管理、成本費用結算、資金支付等,完善業務操作流程,達到對成本費用項目的量價控制,同時通過資金支付和債務管理,避免了資金無效占用,有效節約資金成本,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
4 搞好項目竣工結算階段的成本管控
項目竣工結算階段是項目成本管控的最后階段,也是成本管控的關鍵階段。一般情況下,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的好壞是由最后竣工結算造價所決定的。項目應在工程進度款結算的基礎上,收集完整的各種設計變更資料和修改圖紙,以及現場簽證、工程量核定單、索賠等資料,進行合同價款的增減調整計算竣工結算造價。在編制竣工結算不能遺漏每一項資料,在向建設單位提供結算資料前,應組織相關人員進行一次成本分析。例如結算資料中材料數量和價格與實際數據是否一致,是否滿足工程設計要求等,對存在的問題要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獲得足額的結算收入。同時,項目應陸續完成對勞務分包隊伍和專業分包隊伍的末次結算工作,對部分重大未決事項不應早于業主結算時間,例如業主未批的變更索賠等。
總之,施工企業項目成本控制貫穿于項目投標到竣工結算的各個環節,項目各個部門應積極配合、各盡其責,全體成員應廣泛參與、群策群力。面對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施工企業只有充分發揮自身成本管控優勢,并在實踐中自我完善,不斷擴展項目的獲利空間,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許建紅.如何加強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成本管理[J].會計之友,2001(7):24-28.
[2]李愛娟,蔣杰.建筑施工企業的成本管理[J].市場研究,2014(5):35-38.
[3]陳云洪.建設單位的工程項目管理[J].工程與建設,2009(1):18-21.
作者簡介:譚建波(1981,11-),男,漢族,重慶墊江人,本科,會計師,主要從事財務決算及財務信息披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