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通過對重點鎮垃圾現狀的調研,針對垃圾處理存在的問題,尋求適應寒冷地區城鎮垃圾處理模式。從技術、管理等角度提出城鎮垃圾處理、收集運輸系統與適宜技術相結合的措施。
關鍵詞:重點鎮;垃圾處理;規劃
十八大指出,建設美麗中國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簡單的污染防治,既要搞好頂層設計,明確方向、目標和任務,又要采取有效措施,扎實推進,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針對我省重點鎮生活垃圾處理現狀,尋求適應寒冷地區城鎮垃圾處理模式。從技術、管理等角度出發,提出城鎮垃圾處理、收集運輸系統與適宜技術相結合的措施。達到垃圾處理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目標,創造美好生產生活環境。
1 重點鎮生活垃圾處理現狀
1.1 生活垃圾成分現狀分析
由于黑龍江省氣候條件的原因,夏季和冬季的垃圾成分有所不同,春夏季隨著溫度的升高,建筑施工行業會產生一定量的建筑垃圾,而到寒冷的冬季,建筑垃圾逐漸減少,供熱燃料灰渣相應提高。4-11月垃圾中有機物的含量較高,11-4月無機物含量特別是煤灰的含量較高。
1.2 生活垃圾產量現狀
根據垃圾專項調查重點鎮垃圾產量:2013年垃圾產量在0.15-4.5(萬噸)之間,其中在0.15-0.5之間的占32%,在0.5-1.0之間的占24%,在1.0-1.5之間的占15%,在1.5-2.0之間的占17%,2.0-4.5之間的占12%。人均日產量平均約為1.5kg/(cap.d),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城鎮生活垃圾產量還在不斷地增長,如不進行無害化處理會導致城鎮環境污染日趨嚴重。
1.3 生活垃圾收集、儲運
由于我省重點鎮衛生設施規劃建設落后和管理缺乏,生活垃圾處于無序堆放、無主管理的境地?;鶎诱鄙俦匾膶iT管理機構,環衛基礎設施基本上處于空白狀態。
1.4 垃圾處理方式現狀
根據現狀調查資料分析,重點鎮垃圾填埋、露天堆放分別占93%和7%。重點鎮的垃圾處理,主要是尋找合適地點加以消納,基本都沒有進行有效處理,所謂的衛生填埋都是擺設,實際上是臨時堆放,焚燒也是在垃圾堆就地焚燒,沒有達到無害化處理。
1.5 存在的主要問題
(1)垃圾處理停留于末端管理,政府經濟包袱沉重。目前垃圾處理費用主要來源于國家和地方財政,且資金大都用于垃圾的收運,談不上垃圾的無害化處理。(2)環保意識不高,環境衛生管理體制不健全,實現垃圾分類收集有難度。大部分垃圾仍是混合收集,居民除了把大部分廢紙、廢金屬、廢家具等賣掉外,其余生活垃圾一扔了之。秸稈的處置多數以燃燒為主。忽視垃圾作為資源的可回收和循環利用,垃圾未能作為有用的資源納入自然生態系統循環中。(3)生活垃圾的處理技術比較落后。由于資金、技術等原因,生活垃圾處理以填埋為主,高溫焚燒的比例極低。(4)已建成的衛生填埋場,處理工藝簡陋,有防滲材料的鋪設,但沒有滲濾液收集、處理設施,資源綜合利用率低;或是有工藝沒有運行,處于閑置狀態。(5)垃圾堆放場沒有任何處理工藝,對周圍地下水體、地表水體、土壤等造成嚴重污染。
2 重點鎮垃圾處理的規劃研究
隨著人們對環境意識的提高,以及先進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垃圾處理的發展方向將走向多元化的處理方式:以焚燒處理為主,適當發展堆肥、衛生填埋處理。我省重點鎮可根據各地區的垃圾產量、垃圾成分及經濟條件的實際情況分近遠期規劃來實施垃圾的無害化處理。近期已建設投入使用的填埋場,技術與環保標準都達標,可以保留現狀的處理方式以衛生填埋為主,遠期可采用污染小的焚燒技術。
2.1 垃圾處理工藝選擇
根據重點鎮各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當地的處理技術和工藝,從而達到垃圾的無害化處理。主要工藝選擇如下:(1)衛生填埋:在我省重點鎮垃圾處理設施可以采用改良型厭氧填埋作為衛生填埋場的處理工藝。采用HDPE膜,在填埋場的底部和周邊形成中間隔離層,DTRO工藝、MBR工藝進行滲濾液防滲處理,詳見圖2。(2)焚燒:生活垃圾焚燒廠的系統構成因所采用的焚燒處理設備的不同而異。其一般的工藝流程見圖3:在我省重點鎮垃圾焚燒設施中可采用機械爐排焚燒爐技術,半干法脫酸塔+布袋除塵器的凈煙組合工藝。
2.2 垃圾收運處理模式
從我省重點鎮分布的實際情況看,根據道路交通、經濟條件等因素,因地制宜確定合理的收運和處理方法。(1)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模式:離縣級處理設施較近,服務半徑在30km以內的城鎮,原則上轉運到縣進行統一處理。(2)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并處理模式:離縣級處理設施較遠的,服務半徑在30-50km的城鎮,原則上轉運到鄉鎮進行處理。
2.3 垃圾設施的設置
(1)垃圾收集點的設置。多層住宅區在每棟住宅樓單元門口設置2個垃圾桶。按70米服務半徑設置一個收集點(間),清潔人員可用人力小推車將單元樓前垃圾桶里的垃圾拉到就近的收集點(間),再由市政垃圾清運車輛進行集中清運;低層住宅區沿城鎮道路兩側按70m服務半徑設置1個港灣式垃圾收集點。將垃圾收集點里的垃圾由人力車或電動三輪運輸到垃圾轉運間,然后再有市政垃圾清運車輛進行集中清運到處理場。(2)廢物箱的設置。廢物箱的設置應便于廢物的分類收集,應有明顯標識并易于識別,并沿道路兩側或路口設置。主要大街和重要地區的廢物箱內應套上塑料袋,方便清理垃圾。商業、餐飲業區域廢物箱沿道路兩側按50-100mm間距設置;主干路、干路廢物箱沿道路兩側按100-200mm間距設置;支路廢物箱沿道路兩側按200-400mm間距設置。
2.4 物資回收站的設置
遠期通過對廢品回收站的整合,建立以“回收基地”或“回收市場”為核心,以廢品回收站為基本力量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加強廢品垃圾的資源化循環利用。將現有鎮中心、居民區的小型無手續的廢品回收站進行整合,由政府規劃,劃出特種經營用地,實施統一管理,推進再生資源的合理利用。定期對回收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便于日后管理。
2.5 新型綜合體循環利用模式
在規劃時,將原先分別布置的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廠和沼氣廠統一規劃,集中布置,建設《垃圾、污水處理與沼氣生產綜合體》。按照循環經濟路徑,將生活垃圾-有機物、人畜糞便、秸稈供給沼氣廠作為沼氣生產的原料,垃圾焚燒后的熱量供給沼氣廠,既實現了資源化、能源化,又使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參考文獻
[1]上海市環境工程設計科學研究院.CJJ27-2005.城鎮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準[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黑龍江省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黑龍江省三供兩治2010-2012建設規劃—垃圾治理建設規劃[Z].黑龍江:黑龍江省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