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球變暖、環境惡化,使人們對環境的認識不斷加深。環境是人生存的基本條件,對環境的保護直接決定人類的生養生息,環境保護主要是指人類為更好的解決環境中存在的潛在或現實問題而做出的一系列反應,主要是將環境和人類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科學合理的協調起來,達到保障人類生存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的,通過人類主動采取各種行動對環境有一個良好的保護。簡單說,環境保護就是人類對自然采取的主動措施總稱,另外,環境保護又指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并將其合理的開發、使用,通過科學保護,使人類生存環境衛生更加良好,防止自然災害和環境污染。
關鍵詞:環境保護;措施;科學
1 環境保護重要性
隨著人們社會活動的頻繁深入發展,人們充分認識到了環境破壞對人類生存的威脅,開始并沒有得到人們重視,導致人們生存環境越來越差,環境惡化越來越嚴重。環境保護并不是短期行動,需要長期維護,那么就需要人們進一步提高對環境保護的認識,只有人們都自覺保護環境、政府加大監管力度、完善各項法律法規,才能使人們的環保意識得到加強提升。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快速的進步,我國綜合實力得到了快速發展,社會轉型發展過程中,企業以經濟利益為首要任務,無度開采利用環境資源,導致環境不斷惡化,環境被破壞的非常嚴重,這種犧牲良好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方式一直存在,從開始不被注意,到現在深受其害,也就是說,環境被破壞以后人們切身感受到了生活的變化。
2 環境破壞產生的主要原因
2.1 開發建設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
這項危害主要是由于人類長期的社會活動造成的,在進行環境保護時,首要任務就是防止由于開發與建設活動而使得環境的破壞。人類的活動建設主要包括大型工業項目、機場、大型港口碼頭、公路干線、鐵路以及大型水利等等工程建設,人類的建設對環境所造成的破壞與污染遠遠高于其他環境污染與破壞能力巨大,對自然的改變較多,另外人類其他活動也能對自然環境產生一定的破壞,比如圍湖造田、農墾活動、沼澤地開發、添海擴岸、海上油田、礦產開發、森林砍伐、新城鎮建設、新工業區建立等等均在很大程度上對自然環境產生較大污染,嚴重的破壞了自然環境,只有不斷對人類活動的合理控制與管理,才能從本質上消除對環境的破壞力。
2.2 人們生產生活污染
人們在生活中會產生許多垃圾,那么也會對環境產生重大的博士與改變,只有切實防治由生活與生產活動所引起的環境污染,才能從日常生產生活中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與行為,那么在生產中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內容主要包括工業生產排放出的廢水、廢渣、廢物、廢氣、大量的放射性有害物質、黑灰粉塵、各類生產活動中的惡臭、建設時的振動噪聲、各種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噪聲、有毒有害液體氣體、海上船舶運輸排出油氣污染物,生活中對環境破壞的內容為人們生活中使用的白色垃圾、各類有毒有害化學日用品、城鎮內人們日常生活排放的污水、各類煙塵等等,不論是生產活動還是生活活動,均能夠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對自然環境矢志破壞與影響,形成重要的污染源。
2.3 其他因素
有些自然景觀地帶也需要特殊保護,因為他們具備著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價值,主要為地貌景觀、地質現象、特殊自然發展史遺跡、珍稀物種等,是要進行特殊保護的。在人類進行自然改造的同時,特別是對城鄉規劃上,一定要保護好環境、控制沙漠化,保證不形成水土流失現象,通過人類科學調配、合理配置生產力、控制人口增長布局、大面積進行植樹造林等活動,有效防治環境破壞與污染,這在保護環境時,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因為稍不注意,就會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形成惡化環境,無法根治。
3 加強環境保護根本措施
在我國,早已經把環境保護內容納入到日程,環境保護尤為我國最基本的國策之一,制定頒布了一系列環境保護法律與法規,從根本上嚴格保證基本國策貫徹落實,切實提高環境保護能力與水平。
3.1 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和參與意識
城市只顧著向前發展,關心重視經濟問題,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沒有在發展中考慮進環境因素,對環境是否造成危害,不被人們注意,認為這一點點污染不會造成多在的危害,這樣的意識存在極大的對環境保護推廣不力,只有不斷提升人們環境保護意識,才能從根本上形成民眾參與熱情。可以說城市發展過程中,鄉鎮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只發展城市,而破壞了鄉鎮。只有不斷加大環境保護宣傳,進行不斷往復的環境保護教育,才能不斷提升并加強公眾環境保護自主能動意識。只有充分調動起了發眾參與積極性,公眾才能對身邊有不法行為起到監督作用,加大對違法違規企業進行共同監管,加強環境保護管理力度。
3.2 加強環境監管制度
只有不斷加強各種管理制度建設,完善監管機制,才能切實提高環境保護效率。一定要實施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只有控制了問題,才能分解目標,把各類目標進行細化分解,劃到各個層面上,從不同層面進行指標監測,特別是要把各個指標落實到排污單位中,由相關專業部門發放排污許可證,按生產規模能力,嚴格進行監管,對無證或者是超總量排污的,加強處罰力度。同時還要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制度,對那些對生態破壞嚴重、未完成生態恢復任務、超過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的地區企業,進行強化監督,如果發現存在對生態有比較大影響的建設項目就應該立即停止審批與建設,直到整改完成,才能復工,加大對污染物排放總量的監管;對那些違法違規建設項目,如果發現沒有履行環評審批程序就擅自開工的,由相關部門給予責令其停產或停建處罰,并追究人員法律責任,給予一定整改期,待相關環境保護補辦環評手續到位后,進行復工建設。要建立健全企業負責、地方監管、國家監察的環境監管機制,加大國家監察力度,嚴格執法,嚴歷處罰。要求各級地方政府對本轄區環境質量負責,加大教育、宣傳力度,進一步落實生態保護與污染防治精神任務。對出現問題的,要進行不定期恢復,責任人并承擔污染法律責任。
3.3 健全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加強執法力度
雖然我國有一定有法律法規,但在環境監測、環境損害賠償、循環經濟、核安全、臭氧層保護、生物安全、遺傳資源、生態保護、化學物質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等各個方面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完善,使不法企業與分子鉆了法律空白的空子,形成監管真空,只有不斷完善各項法律法規,在環保工作中真正的做到有據可依,才可以為環保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一個可靠的制度保障。不斷加強并完善對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機制,推行并建立行政公訴與環境民事制度,通過法律進行懲戒,達到警示目的。
3.4 推動環境科技進步,加強環保隊伍建設
現代科技進步,使環境保護也不斷提高,只有不斷加大與科技力量的融合,才能建設起更大的基礎平臺。嘗試將重大環保科研項目列入國家科技計劃,加強對污水深度處理、資源循環利用、燃煤脫硫脫硝、汽車尾氣凈化處理等重大環保技術的科研開發,建設配套的產業化示范、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術園區,形成成果轉化,積極推廣先進的環保技術。同時,還要重視人員的培訓與教育,提高環保人員素質,建設思想好、作風正、懂業務的環保隊伍。
4 結束語
環境保護工作對社會發展和人類生存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人們逐漸認識到了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在生產生活活動中,不斷提升意識、完善法律法規建設,加大推廣新技術應用,才能從根本上防治環境污染與破壞,為人類社會可持續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淑范.談環境保護與加強環境保護的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