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麗
【摘 要】多媒體技術應用于電子技術課堂教學不僅可以彌補有關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環節的不足,而且可以使理論聯系實際,優化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也對于促進學生實際操作、設計、應用電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多媒體;電子技術;教學;應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計算機為中心的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運用。多媒體技術與傳統的教學相比較有其明顯的優點,特別是在電子技術應用這門課程的教學中,傳統教學很難把抽象、動態、復雜的物理現象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現在可以借用多媒體技術清楚地呈現在中職學校的學生面前。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獲得更多的信息,擺脫掉古板單一的教學框架。新型的對媒體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主觀學習的能動性加強,從而使得課堂上的氣氛活躍,豐富和充實,真正的實現了新時代教學所追尋的創新。
1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優勢
1.1縮短授課時間
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授課教師除了要講解電子技術基礎理論知識外,還要通過粉筆黑板,繪制電路圖、結構圖等,且課堂上臨時繪制結構圖、電路圖,容易忽略了一些細節,這樣不僅加大了授課教師的工作量,消耗了大部分授課時間,還無法保證教學質量。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課程教學中,一來可在上課前準備好電路圖以及真值表等,將其插入課件中,通過多媒體技術將粉筆繪圖所消耗的時間節省下來,合理分配授課時間。
1.2調動學生對課程的興趣
大多數中職學生在接觸電子技術課程之前,所掌握的相關知識較少,初中時所學的物理知識僅能作為入門的基礎知識,枯燥的傳統教學方式無法提起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根據近年來的教學實踐可發現,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多媒體技術可將枯燥的理論知識通過圖片、動畫、視頻等方式實現立體化、形象化、具體化,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有效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對該門課程產生興趣。
1.3提高教學質量
由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將電子技術課程中課時短與內容多的矛盾解決,促進了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首先,該技術改變了授課教師的教學觀念,對授課教學尋求先進、現代的教學方式具有促進作用。其次,對授課教師傳統的授課方式進行了調整,使教師在制作多媒體教案的過程中,通過搜集許多最近學科信息,豐富了教學內容。最后,提高了課程的教學效率以及教學質量,將過往枯燥單一的電子技術課程生動化,充分調動了學生多電子技術的學習興趣以及實踐熱情,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實現該課程的教學目標。
1.4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電子技術課程屬于基本課程之一,包含電子技術理論基礎、實訓兩個版塊,與實際工程有緊密關系。所以在電子技術的授課中,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還要重視動手實踐。在授課中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彌補過往單一教學方式中的不足,將虛擬實驗教學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將復雜的電路工作流程形象化。此外,推廣計算機輔助教學,使學生在預習新的知識點時,通過網絡搜集與之相關的知識,下載相關的資料(教師電子講稿、課前知識點、課后習題解答方法、電子試卷等),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2.1創設情景
教師運用多媒體,再現式創設具有情緒色彩的、具體生動的形象或場景,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受到感染和教育的一種教學方法。電教媒體具有聲畫并茂、視聽結合、動靜相宜、感染力強等特點,以跨越時空的非凡表現力,大大增強人們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利用電教媒體可以再現或創設教學所需的情景。第一次上電子技術課時,教師可以打開預先利用多媒體制作的畫面優美的三維視圖和多種效果圖,對電子產品及電子元件進行初步的介紹,也可以播放由前幾屆學生自己研制的電子小制作來吸引學生,再配上幻燈片,還可以把自己制作的一些有關電子發展悠久歷史和美好前景的短片展現給學生,使他們身臨其境,了解電子學科發展史,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2.2模擬過程
電子學科的概念比較抽象,不易理解,而且有些知識無法用語言敘述清楚,又不能提供真實事例展示在學生面前。而借助多媒體就可以很方便地將電路原理進行模擬及仿真,使一些普通條件下無法實現或無法觀察到的過程和現象,生動而形象地顯示出來,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例如,放大電路的工作過程就可以采用仿真技術,讓學生看到整個的放大過程,他們也就真正了解了放大器放大過程只不過是一種能量的轉化。學生可以從仿真中明白為什么要加直流電源、為什么要設置靜態工作點,又可以從實驗中去測量這些參數。這樣,通過電教手段展現的一組經過仿真并各有聯系的動態教材,就能使學生很快掌握放大電路的工作過程及其中的關鍵點。
2.3演繹原理
電子技術學科在教材中有大量的原理及概念等,這些內容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去講解很枯燥,甚至會逐漸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我們可以通過圖像或動畫模擬電路的變化過程,動態的演示可幫助學生掌握其原理和概念,并利用課件的互動性讓學生參與其中,這樣既達到了授課的目的,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因此,運用電教媒體可以啟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獲得知識和能力。教師應根據電子技術不同的教學目標,確定電教媒體的不同作用點,使學生由被動、機械的接受過程和單一的“儲存”過程,變成主動、思辨的發現過程及多途徑的思維“檢索”過程。
例如:對于差分放大器這一課題,教師可以進行如下設計。
教學目標:掌握差分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零飄的抑制過程。
電教媒體作用點: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進行過程觀察。
教學方式:巧妙設置點撥,層層深入開拓思路。
教學過程:出示題目及討論目標―分組討論―集中探究―仿真演示―小結訓練。
檢測手段:學生根據觀察,自己總結原理與過程。
根據這一設計方案,教師要利用多媒體仿真信息快、可提供大量信息的特點,在講差分放大器時,對設計選擇題,給出不同的現象(由零飄所帶來的一些現象),再通過啟發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不給輸入也會有輸出呢?),拓展思維,提高其形象思維能力。
3結束語
中職教育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出現,使教學手段有了更新與提高,更新最快的體現在電類課程上。隨著教學措施的不斷改善,教學方法與手段也慢慢的向多元化靠近。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都會在教學創新的牽動下得到提高,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人才對基礎理論知識掌握更扎實,并且還能更好的了解現代科學技術,從而提前鍛煉學生們適應社會的能力。在這種先進教學方式的作用下,學時減少和信息量增多之間的矛盾也得到了解決。
參考文獻:
[1]陳萌湖.多媒體在中職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高中生學習·師者,2013(03)
[2]夏季紅.多媒體教學在高職電子技術中的應用[J].職業·下旬,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