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發
【摘 要】加強素質教育,以化學基礎知識為載體,在化學實驗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和解決化學問題的重要實踐活動,主要指的是學生從問題或任務出發,積極主動的通過形式多樣的探索活動,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培養情體驗為目的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化學實驗;科學探究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試驗不僅是學生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化學規律、形成化學概念的重要途徑,而且也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苗圃”。因此,我們必須立足化學試驗這個基礎努力構建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大廈”。
一、夯實化學實驗科學探究的基礎
高中化學“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好教材。因為“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它直接關系到實驗效率的高低,乃至實驗的失敗,也貫穿于化學科學發展的全過程。要取得成功,前提是知識基礎,其次是方法和能力。學生已具備的知識基礎是:①基礎概念和原理方面的有: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化學鍵、物質的量、晶體的類型與性質的關系、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電解質溶液、膠體及其應用、氧化還原反應、原電池原理及其應用、電解原理及其應用等。②元素化合物方面的有:族、氮族、堿金屬的通性等。③有機化合物方面有:不飽和烴、烴的衍生物、糖類和油脂中各種官能團的結構與性質和反應。④化學技能方面有:對化學實驗儀器的認識和使用、裝置連接、實驗操作等。
二、主動激發化學實驗探究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成功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化學實驗探究的興趣,是科學探究的力量之源。在教學過程中,本人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多媒體進行,將一些教師演示實驗精心設計為探究性實驗,并制成多媒體課件。在多功能廳上課時,將幻燈片投影在大屏幕上演示,通過色彩各異的實驗現象和聲、光、圖結合的動畫效果,創設真實、生動的實驗情景和強烈的視角效果,使學生心靈受到啟發,認識得到滿足,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欲,對化學產生極大的興趣。
三、具體開展化學實驗探究的方法
要培養學生化學實驗探究能力,光靠課堂教學是不行的,必須要采取多種方法來實現這一目的。具體作法如下:
一是:改演示實驗為師生共同完成或分組實驗。比如:乙炔的制取和性質實驗,我將此實驗有演示實驗改為分組實驗。首先,啟發學生怎樣才使反應趨于平緩?怎樣才能防止爆炸?讓學生思考能否改用飽和食鹽水代替水與電石反應?若先檢驗乙炔的性質,驗純后再點燃,結果會怎么樣?學生們通過親手實驗,結果不僅現象明顯,而且安全可靠,既克服了畏懼心理,又培養了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嚴謹的科學態度,激發了認真思考、創新探索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改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驗證性實驗來論證已學過的化學知識的正確性,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探索性實驗是學生通過實驗方案的設計,在實驗基礎上,通過科學的分析綜合等思維過程來獲取知識,學生處于一種主動探索知識的狀態,對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極為有利。比如:對乙二酸化學性質的驗證實驗,在設計實驗方案前,首先讓學生預測乙二酸可能有的化學性質。乙二酸(HOOC—COOH),從結構上看,乙二酸和乙酸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團——羧基,除應具有與乙酸相同的性質如酸性、酯化外,還具有一些特殊性質。教師設疑:乙二酸受熱能否分解?分解主物是什么?乙二酸能否被高錳酸鉀氧化?乙二酸能否使藍墨水褪色?再按如下步驟進行實驗探索:①用玻璃棒分別蘸乙二酸溶液、乙酸點在pH試紙上,并與標準比色卡對比;②給試管內的乙二酸晶體加熱,將分解產物先通入干燥的、冷的小燒杯中,然后再通入澄清和石灰水中,觀察現象。③向盛有5ml 乙二酸飽和溶液的試管中滴入3滴用硫酸酸化的0.5%(質量分數)的高錳酸鉀溶液,振蕩,觀察現象;④在兩支盛有少許藍墨水的試管中,分別滴入0.5% (質量分數)的高錳酸鉀溶液、2%的乙二酸溶液,觀察現象。
然后進行科學分析:①乙二酸使pH試紙變紅,其pH值比乙酸pH值小;②干燥的小燒杯內壁有水珠出現,澄清和石灰水變渾濁;③高錳酸鉀溶液紫色褪去;④藍墨水褪色。由此得出結論:乙二酸呈強酸性,酸性比乙酸強。乙二酸受熱分解有CO2、 H2O生成。乙二酸被高錳酸鉀氧化。乙二酸能使藍墨水褪色。由此說明,結構不同,性質不同,加深了結構決定性質的理解。
三是:開展研究性學習。 這種學習方式在培養學生探索能力、發揮個性特長、啟迪創造發明、全面提高素質等方面要明顯優于接受性學習的學習方式。比如:在學習了《堿金屬》后,提出了研究性學習課題:①自制焰火實驗,探索焰火反應的機理和條件,為什么會形成五彩繽紛明亮的火焰?②探究性調查活動。同學們自愿組成科研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查資料,搞調查,互相探討,進行試驗,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歸納如下:
1.自制焰火
用氯酸鉀、蔗糖和濃硫酸為引火劑;以鎂粉、鋁粉為發光劑;以木炭、硫磺為發煙劑;以氯化鈣、硝酸鍶、硝酸鋰、氯化鉀、硫酸銅、氯化鈉等為發色劑;分別研細后,以一定的比例混合組成焰火劑。其原理是:濃硫酸使蔗糖脫水而炭化,放出的熱量使氯酸鉀分解產生氧氣,炭燃燒發火,引燃硫磺、鎂粉、鋁粉燃燒,發出耀眼的強光,在產生的高溫下,各種金屬離子會發出不同的顏色。鈉——黃色,鋰——紫紅色,鉀——紫色,銅——綠色,鈣——磚紅色,鍶——洋紅色。故放焰火時,會看到五顏六色、美麗壯觀的景象。
2.探究性調查活動
(1)高二級班學生從榆中北山家鄉取來井水水樣,經過分析化驗,得出家鄉的水質不好,硬度大,Ca2+、Mg2+含量多,不適宜人畜飲用。寫出改用天然自流窖水的分析報告。
(2)高三級學生采集榆中三角城造紙廠排放的污水,經過實驗分析,得出pH值大于8,說明污水含堿量高,會污染下游水源及農田,提出污水處理的建議報告。
(3)變廢為寶,探索利用廢舊電池回收有用材料的原理及實施方案;利用廢暖水瓶膽回收金屬銀的方法。
四、熱情鼓勵化學實驗探究的參與
通過上述活動,開拓學生裝的知識面,開發學生智力,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對這一探究活動的評價,要注重參與,注重過程。有些學生可能因基礎差,方法不當,效果欠佳,也不要對他們求全責備,不要求完美無缺,應給予熱情鼓勵和肯定,希望他們繼續探索。對做得好的要及時表揚,對有價值的成果,可在學校“學習園地”上展出,對特別優秀者可向有關刊物推薦發表,以促進研究性學習活動進一步開展。
五、廣泛重視化學實驗探究的作用
培養學生科學探索能力的方法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是其他學科不可代替的。因此,必須在各年級廣泛重視化學實驗探究的作用,而且要積極利用現代教育手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科學探究創設多種條件和機會,放手讓他們去探索,去創新,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既重視對基礎知識的教學,又重視學生主體能力的培養,才能進一步加強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
總上所述,化學教育應以科學知識為載體,以促進人的發展為目的,使學生成為具有良好素質、扎實的學科基礎知識、富有社會責任心、有創新意識和探索能力的新型發展人才。以上僅是本人在化學教學中的一點嘗試,還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深化和提高。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適應和趕上新時期教育的發展,繼續作艱苦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