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萱
生物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生物課程標準強調以人為本,注重人的發展,倡導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力圖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于動手和動腦,逐步培養學生搜索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此外,通過耐心引導、嚴格要求,還可以在意志、品格等方面,培養學生優良的心理素質。這不但是生物學實驗教學的指導思想,也是生物學實驗教學的目的。下面談談如何做好生物實驗工作的:
一、搞好實驗室的規范化管理、加強實驗教師的崗位責任心
實驗室的工作,管好教具是基礎,使用好教具是目的。只有管理好,才能使教具得到充分的使用。因此實驗教師管理好實驗室是至關重要的。實驗室的管理中,首先做到對實驗室的所有儀器、藥品及時入帳上冊,并定期檢查和清理維護。其次,及時制訂儀器和藥品管理使用的各項規章制度,使生物實驗室的工作逐步規范化。
作為實驗室的管理人員,首先必須樹立為教學服務的思想。其次還要認真學習教材有關資料,不斷鉆研業務,以掌握各類儀器設備及藥品的規格、性能,熟悉各種儀器和藥品的使用方法,以便更好地配合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此外,還必須掌握一般儀器的簡單修理技能。
二、做授課教師的好后勤
實驗教學是全面執行教學計劃,增強學生動手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在培養合格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實驗教師在進行實驗前,必須按有關教師預先提出的學生分組實驗計劃或演示計劃,準備好有關的儀器和藥品等,同時還必須親自做預備實驗,從中掌握實驗的正確操作規程和成敗要點,以便在實驗中,協助授課教師處理好實驗中出現的問題,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
三、耐心指導學生做好實驗
學生在做實驗前,首先要讓其了解實驗的目的及儀器的性能等,然后再讓他們進行實驗的實際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對學生要進行觀察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既要看到實驗的整體,又要看到關鍵部位的變化。既要看到反復出現的現象,又要抓住瞬間的變化。學生是實驗教學的直接服務對象,為了確保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實驗教師必須注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嚴格要求他們遵守實驗室的各項規章制度,使學生養成愛惜儀器設備的良好習慣。
在實驗中,學生操作能力及學習效果的高低都有較大的差異,特別是有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不會做又不敢問,這就需要我們注意觀察他們,主動地指導他們。如:顯微鏡的調焦,對一部分學生來說是個難題,操作中要么調不到位,要么調過了頭。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分層調焦練習,告訴學生調焦過程中,由上至下可看到三個層次;首先是載玻片的污物,然后是標本圖像,最后是蓋玻片的污物。這樣就能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使學生在實驗中不斷提高其獨立操作能力。
四、加強提高自我素質
堅守工作崗位,對實驗中突然出現的問題(如調換儀器或藥品)能予以及時解決。實驗完畢后,與授課教師共同清點數量,檢查儀器有無損壞(如有損壞,要查明原因),然后進行清洗整理。實驗教師在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努力提高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在科技水平迅速發展和人才素質的要求日益提高的新形勢下,只有積極主動向其他教師學習,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并熟練掌握儀器設備的使用和簡單維修,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實驗教師。